舒 艷 蘇 藝 蔡春霞
(1.環境保護部環境發展中心,北京 100029;2.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北京 100027)
關于建設項目環境管理中防護距離問題的幾點思考
舒 艷1蘇 藝2蔡春霞1
(1.環境保護部環境發展中心,北京 100029;2.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北京 100027)
設置防護距離是中國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對比介紹了中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采用的各種防護距離(包括衛生防護距離、大氣環境防護距離、安全防護距離、產業政策選址規定和環保規范)的概念、確定原則和確定方法,結合當前建設項目環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項目防護距離管理體系建議以及未來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
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環境防護距離;衛生防護距離;安全防護距離
目前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糾紛事件時有出現。這些環境污染糾紛事件的發生,直接或間接的原因,都與建設項目防護距離有一定的關系,環境污染糾紛事件中的防護距離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選址的環境合理性除取決于城市總體規劃相容性、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公眾參與的認同性等諸多因素外,防護距離的可達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合理確定防護距離,可有效防止污染糾紛,減少影響范圍。
涉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的防護距離有多種,既有國家標準,又有行業標準;既有行政法規規定的,又有技術規定設立的,且各種防護距離的行政主管部門不一,沒有統一的歸口管理部門,因此給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帶來問題。為此,應從建設項目防護距離的概念出發,梳理各種防護距離設置的實質和方法,提出建設項目防護距離設置的框架和原則,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1.1 大氣環境防護距離
在2008年新修訂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2.2-2008)中率先提出大氣環境防護距離的概念,“為保護人群健康,減少正常排放條件下大氣污染物對居住區的環境影響,在項目廠界外設置的環境防護距離”。“在大氣環境防護區域內存在長期居住的人群,應給出相應的搬遷建議或優化調整項目建設布局的建議”
1.2 衛生防護距離
衛生防護距離由衛生部1987年首次提出,表述為“衛生防護距離,是指產生有害因素的部門(車間或工段)的邊界至居住區邊界的最小距離”。根據《制定地方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技術方法》(GB/T13201-91)中7.2節規定“無組織排放的有害氣體進入呼吸帶大氣層時,其濃度如超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和《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TJ36)規定的居住區容許濃度限值,則無組織排放源所在的生產單元(生產區、車間或工段)與居住區之間應設置衛生防護距離。在衛生防護距離內不得設置經常居住的房屋,并應綠化。”。
為防止噪聲、電磁輻射等物理類污染和有毒有害氣體(包括惡臭)等化學類污染對居住區居民健康影響,衛生部頒布了各類衛生防護距離標準:(1)從1987年第一個衛生防護距離標準《煉油廠衛生防護距離標準》(GB8195-87),到1989年的《硫酸鹽造紙廠衛生防護距離標準》(GB11654-89)~《小型氮肥廠衛生防護距離標準》(GB11666-89),到1998年的《煤制氣廠衛生防護距離標準》(GB/T17222-1998),到2000年的《水泥廠衛生防護距離標準》(GBl8068-2000)~《制革廠衛生防護距離標準》(GB18082-2000),到2012年修訂了《煉焦業衛生防護距離》(GB11661-2012)等12個標準,衛生部先后制定和實施了30多個不同類型企業的衛生防護距離國家標準。(2)一些行業也發布了行業的衛生防護距離標準,如《石油化工企業衛生防護距離》(SH3093-1999)。(3)1997年發布《電視塔電磁輻射衛生防護距離標準》等。(4)2000年發布的《以噪聲污染為主的工業企業衛生防護距離標準》(GB18083-2000),用于“氣型污染很輕,而噪聲污染因素突出,在正常工況條件下氣型污染范圍小于噪聲污染范圍的工業企業”,涉及紡織、機械、輕工三個行業20種工業類型。
1.3 安全防護距離
安全防護距離,是指在發生火災、爆炸、泄漏的安全事故時,防止和減少對人員傷亡、中毒、鄰近裝置和財產破壞所需要的最小的安全距離。安全防護距離是屬于安全評價中的一個專業術語,但其在環境影響評價中也越來越得到重視。其所涵蓋的范疇不僅包括《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城市消防規劃建設管理規定》等法規中的狹義上的防火防爆安全防護距離的相關概念,還包括基于危險化學品風險事故后果分析、考慮企業安全防護措施、以確保周邊保護目標人員安全為目標等多因素影響下的廣義上的危險化學品安全防護距離。
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環境風險評價中還涉及與安全相關的風險防范距離,這個距離指的是發生事故,風險情況下的距離,不在本文的探討范圍內。
1.4 場址選擇的環境保護要求
在一些特殊的建設項目污染控制標準或污染防治技術規范中,對其場址選擇與環境保護目標之間的距離也有相應的控制要求,如《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 《危險廢物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8-2001)、《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禽畜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HJ/T81-2001)和《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質發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的通知》(環發〔2008〕82號)。
最近環境保護部發布了關于《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等3項國家污染物控制標準修改單的公告,該公告最大的變化就是關于固體廢物場所防護距離設置的方法由以往的固定值變為由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從各個角度進行預測計算后科學確定,但目前尚未相關配套的技術導則發布。
1.5 行業準入條件
在有關行業的準入條件中也對廠址選擇與環境敏感點之間的距離提出明確的要求,如《電石行業準入條件》(2005)、《銅冶煉行業準入條件》(2006)、《氯堿(燒堿、聚氯乙烯)行業準入條件》(2007)、《鉛鋅行業準入條件》(2007)、 《再生鉛行業準入條件》(2012)等。
本文將建設項目環境管理中涉及的幾種防護距離的計算方法、計算原理、計算結果取級、取值方法、計算條件以及主管部門進行了比較,詳見表1。通過表1可以發現目前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所涉及的各種防護距離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2.1 設置方法不科學
除了以大氣污染為主的建設項目的衛生防護距離、大氣環境防護距離以及以大氣污染為主的安全防護距離需要通過模式計算外,其余的防護距離一般是通過查對標準(噪聲、電磁輻射)獲得或直接采用相關規范(場址環保規定和準入條件)設定的固定取值。
標準中明確規定適用條件為地處平原微丘地區的新建工業企業及現有工業企業的改、擴建工程,而對復雜地形條件下的建設項目衛生防護距離未作明確規定,行業標準適用范圍的限制為衛生防護距離的最終決策帶來一定困難。
衛生防護距離標準執行過程中未考慮企業的清潔生產水平,不同污染治理水平的工業企業均執行統一標準,即標準與建設項目實際工藝之間存在一定脫節。
標準中考慮的外界條件僅包括項目所在地近5年風速大小,而未考慮風向、風頻、氣壓、濕度等因素對污染物擴散的影響。
此外,由具有權威的管理部門頒布的行業準入條件中確定的防護距離未考慮除行業類別外的任何特征,其設置不具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2.2 所涵蓋的環境要素不全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所設置的防護距離大多出自衛生部門,且考慮的環境要素較為單一。目前僅體現了大氣污染、噪聲污染和電磁輻射污染,未體現與人群健康息息相關的土壤和水體等環境介質。
2.3 管理混亂
各種防護距離的行政主管部門不一,涉及行業、衛生、安全和環境保護等多個部門,且各個部門的管理要求不一。目前,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階段,這些防護距離均需在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中一一考慮,但對于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而言缺乏統一管理的抓手和有效的執行力。
建設項目防護距離的確定關系到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也影響到土地利用的成本和利用效益,關系到廠址的選擇、廠區平面布置等。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將建設項目的防護距離分為環境防護距離、衛生防護距離和安全防護距離。
本文基于各種防護距離設置的原理提出建設項目防護距離體系,如圖1所示,在各類防護距離中均考慮建設項目對各環境要素的影響,按環境要素設置防護距離。同時,為避免出現管理混亂的局面,建議各部門根據其職能分別管理各自的防護距離,如環境保護部門主要針對環境質量進行管理,衛生部門主要針對人群健康進行管理,安全部門主要針對應急進行管理,管理體系如圖2所示。

表1 幾種建設項目防護距離比較一覽表

圖1 建設項目防護距離體系

圖2 建設項目防護距離管理體系
目前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糾紛事件時有出現。環境污染糾紛事件中的防護距離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合理確定防護距離,可有效防止污染糾紛,減少影響范圍。設置防護距離是中國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國涉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的防護距離有多種,既有國家標準,又有行業標準;既有行政法規規定的,又有技術規定設立的,且各種防護距離的行政主管部門不一,沒有統一的歸口管理部門,因此給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帶來問題。為此,應從建設項目防護距離的概念出發,梳理各種防護距離設置的實質和方法,提出建設項目防護距離設置的框架和原則,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管理工作提供參考。
根據前文提出的建設項目防護距離管理體系,未來在建設項目防護距離方面有以下幾個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
(1)環境防護距離:除環境空氣以外的其他環境要素的防護距離設置的技術方法以及管理要求。
(2)衛生防護距離:隨著生產工藝的不斷提高,各行業衛生防護距離標準需開展修訂工作。
(3)安全防護距離:基于風險分析的安全防護距離設置的技術方法以及管理要求。
(4)三種防護距離之間進行統一管理的可行性研究。
[1]高榮連.淺談工業企業改擴建環評中衛生防護距離不足問題的解決方法[J].廣東化工,2012,39(6):354-355.
[2]陳興玲.建設項目防護距離相關問題的探討[J].環境保護,2010,24:53-55.
[3]丁峰,蔡芳等.應用AERMOD計算衛生防護距離方法探討[J].環境保護科學,2006,34(5):56-58.
[4]劉明清,趙肖,曾環木.建設項目防護距離的確定原則與方法[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1,34(12H):370-374.
[5]巫明娟.石化企業衛生防護距離設置的合理性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13-16.
[6]王梓淇.基于環境風險的化工企業安全防護距離的確定[D].大連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2-9.
[7]楊倩.濕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國際經驗借鑒[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2,37(6):44-47.
[8]黎瑩,鐘曉紅,傅濤.我國環境服務業發展路徑的思考[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2,37(6):48-51.
[9]李英,王三平.燃煤灰渣建材利用產生的輻射影響評價[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2,37(5):64-66.
[10]劉潔,彭曉春,鐘齊佳等.關于城市光污染控制管理對策探討[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2,37(4):64-68.
[11]王萍萍.社會影響評價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探討[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3,38(1):54-56.
[12]和麗萍,盧云濤,陳異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面臨的政策性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2,37(6):60-64.
SuggestionsontheProtectionZoneofConstructionProject EnvironmentalManagementinChina
SHUYan1SUYi2CAIChunxia1
(1.EnvironmentalandDevelopmentCenter,Ministry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Beijing100029,China;2.AppraisalCenterforEnvironmentandEngineering,Ministry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Beijing100027China)
SettingprotectionzoneisanimportantmeasureofconstructionprojectenvironmentalmanagementinChina.This paperfirstlyintroducedtheconception,principleandapproachesofallkindsofprotectionzone(healthprotectionzone,atmosphereenvironmentprotectionzone,projectsecurityzone,relatedpolicies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standards)inthe 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ofconstructionprojects.Andthenbasedonfactsofhighfrequentenvironmentalaccidents,thepaperdiscussedtheeffect,advantageanddisadvantageinenvironmentalmanagementofthedifferentprotectionzone.Inthe endthepaperfurtherdiscussedtheprospectiveandscopeoftheresearchonprotectionzoneinrespectofbothadvantagesand disadvantages.
constructionprojectenvironmentalmanagement;environmentprotectionzone;healthprotectionzone;safety distance
X828
A
1673-288X(2013)06-0027-040
舒艷,博士,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