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醒民
關于互聯網的發展,回顧過去突飛猛進,俯視現在日新月異,展望未來前程無量。不過,對于互聯網帶來的海量信息,我的態度是學會拒絕和舍棄,只選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我覺得,當今的信息多得不得了,多得鋪天蓋地;即使把一天變成48小時,即使能夠活三五輩子,要把一天的信息量瀏覽完,也是望塵莫及的事情。所以我只好退回自己的小天地,固守自己的一瓶一缽,能用電腦寫文章、查資料、發郵件、看新聞就行了,其他的基本被我拒之門外。若不如此拒絕和舍棄,那就沒辦法正常生活,更不必說干正經事了。尤其是,對于一生想干好、干成一兩件像樣事情的人來說,如果終日淹沒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豈不等于把生命白白耗竭了。
面對互聯網和信息時代的海量信息,盡管我采取有條件的對立態度,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對它們略做思考。我認為,互聯網確實是民主建設的利器,也是自我實現的平臺。關于前者,互聯網對實現民主具有無可估量的促進作用。在互聯網上,大家可以在虛擬世界里相互砥礪,集思廣益,為個人的進步、人民的福祉、國家的命運出謀劃策,凝聚力量。互聯網可以用來有效地監督權力,懲治腐敗。西人有言:權力總是趨向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沒有民眾的監督,權力很容易被誤用、被濫用、被惡用,這是古今數千年不變的鐵律。眼下,網民揭發的貪官污吏、揭露的污泥濁水何其之多!這對約束權力,整飭吏治,打擊歪風邪氣無疑是具有極大的積極意義。所以我說,互聯網確實是信息時代民主建設的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要磨礪互聯網這個利器,善于運用它推動國家的民主化進程,像促進經濟現代化那樣促進政治的現代化。
互聯網還是自我實現的平臺。比如,有位青年人寫了一本好小說,投稿給出版社,出版社沒準會設置好多障礙,遲遲難以面世。但是,把它放在互聯網上,立馬不就發表了嘛。今天網絡小說很興盛,當然質量還有待提高,但畢竟還有一些不錯的東西,有些微博、短信和段子寫得有趣:調皮、幽默、對稱、朗朗上口,有些還有一定的思想性。我開玩笑說,中國古代文學有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引以為傲,當代有短信和段子出彩(可以做正反兩方面的理解)。所以我覺得,互聯網確實是個人自我實現的平臺。即使像芙蓉姐姐那樣的人,通過網絡以不怎么樣的方式出名,只要不對他人造成傷害,不對社會構成危害,在我們這樣一個多元、開放的世界里,都有存在的理由,都有自我展現的權利。
另一方面,我覺得互聯網上也不乏暴力的陰影。互聯網上暴力有兩種:一種是江湖暴力,一種是廟堂暴力。關于前者,其表現可謂五花八門、形形色色:恣意編造謠言,制造虛假新聞,擾亂社會,蠱惑人心;組織水軍,采取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抹黑和顛覆合法企業,致使其銷售下滑,乃至破產;編織離奇古怪的花邊新聞,惡意中傷他人,貶損他人人格;毫無節制地人肉搜索,侵犯他人的隱私權;蠻橫無理,滿嘴臟話,動輒潑婦罵街,一點人味也沒有……這一切都是江湖暴力。
江湖暴力需要治理,我們也要警惕廟堂暴力。一些地方官員大權在握,信口雌黃,或發布虛假信息,文過飾非,掩人耳目;或一手遮天,恣意妄為,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哲人科學家彭加勒有一句至理名言值得我們深思:“強求一律就是死亡,因為它對一切進步都是一扇緊閉著的大門;而且所有的強制都是毫無成果的和令人憎惡的。”在思想文化領域,只有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相互砥礪,彼此碰撞,才能激發靈感,活躍思維,創造新知;強使輿論一律,思想便會窒息,創造便會中止,社會也不會有活力,進步必然停滯——這一切都是簡單不過的常識。我們要為互聯網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一個充滿民主意識、杜絕暴力肆虐的互聯網,對于我們國家的政治建設、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對于構建和諧的公民社會,對于個人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人格的自我完善,是大為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