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暢 ,付 洋
(1.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廣東 珠海 519090;2.珠海航空有限公司, 廣東 珠海 519040)
中國民航業已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每年航班量都在大規模增加。各航空公司之間競爭日益激烈,提高航班正常率,提高服務質量等手段成為各航空公司贏得競爭的重要因素。提高地面運行效率是提高航班正常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對S航空公司某一年正常率的統計,影響正常率的三大因素分別為天氣(36%)、流量控制(40%)、現場運行保障(12%),其中天氣原因難以控制,由于流量控制受多個因素影響,航空公司方面可以努力的只能通過盡早完成地面保障,讓機組較早向空中管制單位申請時間來緩解,因此,提高現場運行保障率是提高航空公司正常率的可行解決方案[1]。
ZH航空公司的基地位于珠海機場,長期以來受當地經濟及周邊機場影響,機隊規模一直沒有很大發展,從1995年成立到2010年一直保持5架運力。但2010年之后隨著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航空市場需求量大幅增加,出港旅客人數從2009年的70萬迅速增加到2012年的200萬,并保持持續增長的勢頭。ZH航空公司的母公司S航空公司已計劃以每年增加2-3架飛機的速度向ZH航空公司投入飛機。ZH航空公司原有的地面運行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機隊規模的增長,只有高效的地面運行管理模式,才能為公司建立一個高效可靠的地面運行管理系統,也才能幫助公司提升地面運行管理效率[2]。
一直以來,ZH航空公司所管理的機隊規模較小,地面保障壓力也相對較小,在現場運行管理方面一直沿用粗放式的管理,這樣的管理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航空公司現場運行是一個典型的業務流程,整個流程的主要目的是安全、高效的完成不同種類航班的地面保障工作。ZH航空公司目前的現場管理只是要求各個保障單位盡量完善本部門的工作流程,但未將整個現場運行保障做為一個流程進行分析。這樣,會導致公司在整體的人力物力投入時難以做到合理化。由于各個單位只考慮如何優化自身流程,而整體上沒有一個統一的分析和優化,導致各單位的優化結果難以完全發揮作用,整體保障效率難以提高。
在當今企業管理中,有許多好的理論和方法能明顯提高運作效率。ZH航空公司的現場運行管理因未做過系統的研究和分析,也未將相關管理理論融入管理實踐,管理中缺乏有效的理論支持,也成為ZH航空公司現場管理運行效率難以提高的主要原因。
現代企業管理中,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已成為一個趨勢,網絡平臺、手機平臺的廣泛應用,已幫助不少企業提高了管理效率。ZH航空公司在這方面也有一定的進展,目前辦公已實現無紙化和網絡化,但在現場運行管理中信息化管理手段還未成熟。
為提高ZH航空公司現場運行管理效率,需要對地面業務流程進行改造。地面運行管理的最主要內容就是對保障的流程進行優化,提高保障效率[3]。下面以波音737快速過站保障流程的分析和優化為例,闡述如何利用網絡計劃理論對保障流程進行優化,以提高保障效率。
網絡計劃技術是指用于工程項目的計劃與控制的一項管理技術[4]。依其起源有關鍵路徑法(CPM)與計劃評審法(PERT)之分。目前,這些方法被世界各國廣泛應用于工業、農業、國防、科研等計劃管理中,對縮短工期,節約人力、物力、財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網絡計劃技術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1)網絡圖
網絡圖是指網絡計劃技術的圖解模型,反映整個工程任務的分解和合成。分解,是指對工程任務的劃分;合成,是指解決各項工作的協作與配合。分解和合成是解決各項工作之間,按邏輯關系的有機組成。繪制網絡圖是網絡計劃技術的基礎工作。
(2)時間參數
在實現整個工程任務過程中,包括人、事、物的運動狀態。這種運動狀態都是通過轉化為時間函數來反映的。反映人、事、物運動狀態的時間參數包括:各項工作的作業時間、開工與完工的時間、工作之間的銜接時間、完成任務的機動時間及工程范圍和總工期等。
(3)關鍵路線
通過計算網絡圖中的時間參數,求出工程工期并找出關鍵路徑。在關鍵路線上的作業稱為關鍵作業,這些作業完成的快慢直接影響著整個計劃的工期。在計劃執行過程中關鍵作業是管理的重點,在時間和費用方面則要嚴格控制[5]。
(4)網絡優化
網絡優化,是指根據關鍵路線法,通過利用時差,不斷改善網絡計劃的初始方案,在滿足一定的約束條件下,尋求管理目標達到最優化的計劃方案。網絡優化是網絡計劃技術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較之其它計劃方法優越的主要方面。
(1)確定目標
根據快速過站地面保障內容以及人力物力的投入,確定每個保障工作需要的保障時間,并根據各保障工作之間的關系,最終確定整個過站保障所需的時間。
(2)列出作業明細表
快速過站保障主要是指前一個航班在到達停機位后,后續開始的以下作業:對廊橋(客梯車對接)、下客、卸貨(包括行李、郵件貨物等裝載在貨倉的物品)、加油、機務短停檢查、機供品配送、勤務清潔保障、旅客登機、貨物裝載、艙單傳遞、撤廊橋(客梯車)等,每項工作具體作業時間如表1所示。

表1 每項工作具體作業時間
其中每一項保障工作時間都經過評估和分析,如旅客登機,經過隨機對100個737執行的快速過站航班上客時間統計,90%的航班都能在15分鐘內完成登機。統計表如表2所示。

表2 保障工作時間評估分析表
(3)繪制網絡圖,進行節點編號
根據保障工作先后順序和各工作之間的關系,繪制出網絡圖,如圖1所示,其中每個節點為一項保障工作,節點之間的數據為保障工作所需的時間(單位為分鐘)。

圖1 網絡圖
對各項保障工作進行編號,將網絡圖轉化成下面格式,如圖2所示。

圖2 轉換格式后的網絡圖
(4)計算網絡時間,得出關鍵路徑
計算各路徑所需要時間:
a.1→5→9→11→14=16-24分鐘
b.1→5→9→12→14=16-24分鐘
c.1→2→3→7→9→11→14=21-31分鐘
d.1→2→3→7→9→12→14=21-31分鐘
e.1→2→3→8→9→11→14=21-32分鐘
f.1→2→3→8→9→12→14=21-32分鐘
g.1→6→9→11→14=18-29分鐘
h.1→6→9→12→14=18-29分鐘
i.1→4→10→13→14=15-30分鐘
通過比較,可以得出路徑e和f時間最多,路徑e與f中不同的為艙單上傳的影響較小,所以確定關鍵路徑為f。
(5)對網絡計劃進行優化和執行
通過關鍵路徑的確定,確認了整個快速過站的保障最大時間為32分鐘,根據總的保障時間給每個保障單位分配了保障時間,要求各保障單位必須在要求的時間內完成工作。
通過對現場運行管理系統的實際應用,ZH航空公司現場運行保障效率明顯提高。根據使用系統后兩個月的數據統計,每個過站航班的保障時間從平均42分鐘降低到38分鐘,快速過站的保障成功率(在32分鐘內完成快速過站的比率)從50%提高到90%。現場管理效率的提高對ZH航空公司的航班正常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航班正常率從72%提高到78%,因航班延誤造成的旅客投訴明顯減少。通過研究與實踐,證實了通過應用管理理論和技術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效率,進一步提高航空服務質量。
[1] 杜黎.網絡計劃的資源優化和平衡[A].中國運籌學會第六局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湖南長沙,2000.
[2] 劉魯江,夏琳.關于提高機場管制運行效率的探討[J].中國民用航空,2011,(1).
[3] 胡運權.運籌學教程(第三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4] 謝田軍,郭健.提升航空公司機場地面服務運營效率措施初探[J].民航管理,2010,(1).
[5] 孫樊榮,張敏.航空公司運行控制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