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明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4)
《湖南省建設教育強省“十二五”規劃》指出:到“十一五”末,湖南省高職學院專業課、實習指導課教師“雙師型”比例為56.8%,到2015年,“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70%。要實現這一目標,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各高職學院必須認清形勢,認真分析“雙師型”教師培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積極加大投入,形成比較完善的培養體系并付諸實踐。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在“雙師型”教師培養工作上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目前,關于“雙師型”教師的內涵的研究在高職教育界還沒有形成完全統一的認識,盡管有關教育行政部門有過一些具體的認定標準,但也未得到高職教育工作者完全一致的認同,對“雙師型”教師的界定仍有多種說法,如“雙證書”說、“雙素質”說等等。分析對“雙師型”教師的各種理解,結合工作實際,認為“雙師型”教師的內涵的界定有兩點:第一,教師既有從事理論教學的素質,也有從事實踐教學的素質;第二,教師不但具有理論和實踐教學的素質,并且要達到一定水平,結合我國的國情和社會實際,這個水平目前可用證書(特殊情況下用工作時間)來衡量。換句話說,“雙師型”教師就是指“專業知識之師”與“專業技能之師”的有機融合[1]。
資料顯示,各省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現狀有所不同。據調查,2008 年,湖南省高職院校有專任教師 2.1 萬人,其中專業教師 1.55 萬人,“雙師型”教師 0.78 萬人,“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的比例為51%[2]。到2010年底,“雙師型”教師比例提高到56.8%,距《湖南省建設教育強省“十二五”規劃》提出的 70%的目標相差 13.2個百分點。
調查數據顯示, 高職院校教師的來源途徑主要有:
1.畢業后直接任教,約占專職教師總人數的74%;
2.其他高校調入,約占專職教師總人數的6.9%;
3.科研機構調入,約占專職教師總人數的1.1%;
4.從企業調入,約占專職教師人數的9.5%;
5.其他單位調入,約占專職教師人數的8.5%。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師來源也大體相當,畢業后直接任教的人數所占比例最大,這勢必影響“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也是“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工作中一個現實、長遠而艱巨的課題。
通過調查分析,目前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到2010年底,湖南省高職院校專業課、實習指導課教師“雙師型”教師比例為56.8%,與省政府提出的 70%的目標相差還有十多個百分點,在人數上還差2000余人。通過數據比對,各高職院校之間“雙師型”教師比例相差甚遠,如湖南某職業技術學院“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比例將近90%,而低的學校只有20%左右[3]。
現有的“雙師型”教師評定、認證全部是學校行為,各個學校對“雙師型”教師概念認識不一,有些學校簡單理解為“雙證”即“雙師”,甚至出現了能教兩門課的就是“雙師型”教師的錯誤認識。教育行政部門雖然提出了建設目標,但對“雙師型”教師的任職資格缺乏具體、嚴密、細致的規定,沒有形成可操作的統一的“雙師型”教師評價標準,使“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停留在規劃上、要求上,其認證的結果只能是“內部糧票”,缺乏權威性[4]。
在各高職院校內部,專業教師參加新技能、新技術、新工藝等培訓缺經費、缺途徑、缺時間,學校、個人積極性均不高[5]。
2012年5月,湖南省政府下發了《關于深入推進企業與職業院校合作辦學的若干意見》文件,其中有一些關于師資隊伍建設的具體規定,如“在大中型企業分批建立職業院校教師頂崗實踐基地,每年接收一定數量的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頂崗實踐,原則上每年提供的頂崗實踐崗位數不低于在職員工數的0.5%”、“教師頂崗實踐時間原則上每年不少于2個月”、 “在規模企業創建’技能大師工作室’、’名師工作站’”、“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5%的部分,準予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等,為“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提出了辦法與措施,但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并未有效落實。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建立了以下“雙師型”教師能力素質模型:

圖1 “‘雙師型’教師能力素質”模型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闡述了“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地位作用、途徑方法:要以“雙師型”教師為重點,加強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要依托相關高等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要完善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制度;完善相關人事制度,聘任(聘用)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擔任專兼職教師。《湖南省建設教育強省“十二五”規劃》也指出:推動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的專業、課程和實習實訓基地共建,共同培養“雙師型”教師,實現校企合作育人;鼓勵支持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聯合開展應用技術研究和項目合作。這為“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途徑,結合學院“雙師型”教師能力素質模型,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采取了一系列“雙師型”教師培養的措施:
1.頂崗實踐。每年選派30-40名專業課教師到企業生產一線頂崗實踐鍛煉半年至一年,4-5年一個輪回,提高操作技能與水平;新引進專業課教師先到企業頂崗實踐鍛煉一年,考核合格后再回校承擔教學任務。這一措施的實行,為“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邁出了實實在在而富有成效的一步。
2.短期培訓。每年寒暑假,有計劃、有步驟地選送優秀中青年教師到企業、國家級、省級師資培訓基地、國內外相關機構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技能,獲取證書。
3.自主提高。鼓勵教師通過自學或參加培訓,獲取職業技能資格證。鼓勵教師參加企業培訓,獲得行業資格證書并參與企業科研項目。
4.加大教師引進力度。積極從行業企業物色專業課教師人選,加大引進力度,擴大教師隊伍規模,一是可以彌補因專業課教師需要下廠頂崗實踐鍛煉而導致的任課教師缺乏,二是從行業企業引進的教師實際上就是“雙師型”教師,可以直接使用。
5.加大投入。壓縮一些不必要的行政事業費用,增加“雙師型”教師培養經費,為培養目標的實現提供強有力支持。
鑒于目前還沒有統一的“雙師型”教師認證標準,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規定,“雙師型”教師必須符合下列六個條件之一:
1.具有講師以上(含講師,下同)職稱,近五年中有兩年以上(含兩年,可累積計算)在企業第一線本專業實際工作的經歷,能指導本專業的主要實踐教學活動。
2.具有講師以上職稱,近五年主持過(或主要參與)兩項應用技術研究,且應用成果已被社會企事業單位實際應用,具有良好的經濟或社會效益。
3.具有講師以上職稱和取得國家承認的本專業實際工作中級(或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或職業資格證書(含行業特許的資格證書)。
4.具有講師以上職稱,參加教育部組織的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獲得合格證書,或獲得湖南省職業院?!皩I技能教學水平合格證書”。
5.具有實驗師以上(含實驗師)職稱和取得國家承認的本專業執業資格證書(含行業特許的資格證書),近兩年至少主講過一門專業理論課程。
6.專任教師具有工程師及以上職稱,并在本校至少任教兩年。
為了確實發揮“雙師型”教師的作用,提高教師創造“雙師型”教師條件的積極性,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在職責、考核、待遇方面進行了長期的實踐,主要有:
1.“雙師型”教師職責與考核
“雙師型”教師必須完成下列職責,每年進行一次考核:
(1)獨立承擔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或實訓課教學任務。專任教師學年內完成主講教學基本工作量95%以上;
(2)參與教育教學改革,承擔實訓(驗)室建設工作;
(3)每年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一篇以上(含一篇)教研教改論文,或在考核年度內主持一項教研教改課題;
(4)對于有年審要求的行業特許資格證書或本專業中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未能按行業要求如期進行年審者,取消其“雙師型”教師任職資格;
(5)在滿足(1)、(2)項基礎上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專任教師,考核結果可以直接定為合格:
①考核期內在課程改革與建設、本專業建設、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建設項目、實訓室(含實驗室)建設中做出顯著成績的教師;
②在國家級教學(技能)競賽中獲得三等獎及以上、省級教學(技能)競賽中獲得二等獎及以上的教師;
③學生在國家級技能競賽中獲得三等獎及以上、省級技能競賽中獲得二等獎及以上的指導教師。
2.“雙師型”教師的待遇
學院在“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和管理過程中,給予相應的資金支持,享受一定的待遇:
由學院安排的企業頂崗實踐和短期專業培訓,培訓費用全部由學校承擔;具有“雙師型”教師資格的聘用制教師,可以申請轉為人事代理制教師(待遇有一定提高);具備“雙師型”教師資格的教師經考核合格后,每年給予一定的專項津貼。這些措施的實施,提高了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通過十多年的摸索和實踐,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的“雙師型”教師培養體系已日趨成熟和完善,解決了高職院校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在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達到人才培養目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李麗華.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情況調研報告——以遼寧省為例[J].現代教育管理,2010,(10).
[2] 舒底清.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中國成人教育,2010,(2).
[3] 陸霞,穆曉霞.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踐困境和矛盾分析[J].現代教育管理,2010,(11).
[4] 徐英俊,齊愛平.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現狀抽樣調查及對策分析[J].成人教育,2009,(11).
[5] 李海鳳.高職院校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