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由成千上萬的細胞構成,而細胞所需的營養由水、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六大營養素構成。現在人們吃得越來越精細,越來越注重口感,反而忽略了對食物中纖維素的攝取,導致便秘、痔瘡、大腸癌等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因此,現代營養學把纖維素作為第七大營養素,它在玉米面、高粱、豌豆、蠶豆、豇豆、白菜、韭菜、竹筍、蘿卜、薺菜、黃瓜、南瓜、蘋果、梨、西紅柿、草莓等食物中的含量十分豐富。研究表明,食物纖維能有效地預防大腸癌、糖尿病、肥胖、便秘、高脂血癥及維護腸道生態、有利于心血管系統的健康。
食物纖維能有效預防癌癥。食物進入腸道時,膽囊會向腸內不斷地輸送膽汁,膽汁在腸道內細菌的作用下被轉化為二次膽汁酸,它是一種促癌劑。排便不暢時,糞便在腸道內長時間滯留,會使二次膽汁酸和其它致癌物接觸腸壁的機會增多,致使癌癥發生率增高。而食物纖維能增加糞便的體積,促使糞便較快地排出,減少致癌物與腸壁的接觸時間。纖維素還能通過限制某些腸道細菌的增長而使二次膽汁酸降低,從而降低腸癌的發生率。高纖維食物還能延緩血糖的急劇上升,防止血糖濃度劇烈波動,有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可使患者對胰島素的用量減少。據研究,南瓜粉治療糖尿病的機理與其所含的纖維素有關。
膳食纖維是治療“肥胖病”的良藥。肥胖已成一種流行的“文明病”,與肥胖者增多相對應的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發生率增高。引起肥胖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營養過剩,能量過多。在限食減肥的措施中,首推高纖維食物。因為高纖維食物能量不多,且能增加飽腹感,是克服饑餓的最好方法。食物纖維能減少人體對糖類、脂肪、蛋白質的吸收,使人體對能量的吸收降低,有助于減輕體重。另外,無法被人體吸收的粗纖維能刺激腸蠕動,加速糞便排出,是習慣性或老年性便秘的“克星”。
“混搭”食品促健康。副食品種類要多樣,葷素適當搭配肉類、魚、蛋等食品富含優質蛋白質,奶類中的蛋白質利用價值高,含鈣量豐富,有利于強健骨骼,但需注意不宜在奶制品內加入米粉或蛋黃,以免干擾人體對鈣的吸收;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兩者搭配能烹調制成品種繁多,味美口香的菜肴,不僅富于營養,又能增強食欲,有利于消化吸收,尤其是綠色和黃紅色蔬菜中所含的胡蘿卜素及維生素C較多,每天攝取50-150克,可以增強抵抗力,蔬菜的膳食纖維含量也比較豐富,能充分吸收腸道內水分,對改善身體機能非常有幫助;在烹飪方式上,調味過濃、過重的食物會影響人體吸收,也不要吃過分油膩的食物,食物的烹調應適應季節變化,夏季食物應清淡爽口,適當增加鹽分和酸味食品,以提高食欲,補充因出汗而導致的鹽分丟失,冬季可適當增加油脂含量,以增加熱能。
堅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注重適宜的膳食搭配,才能使身體中的營養素保持平衡,讓身體越來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