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廣東省從化市第五中學(以下簡稱“從化五中”)“人本位”的辦學策略使學校收獲了累累碩果。本期《深度報道》試圖從三方面探尋從化五中“人本位”的辦學策略,以凸顯該校在青年教師培養、教育科學研究和為學生找尋適宜發展之路等方面的鮮明特色,以饗讀者。
廣東省從化市第五中學(以下簡稱“從化五中”)地處市區城郊,無論是區域地段、生源師資,還是硬件設施、辦學經費,都不占優勢。如何變不利為有利?如何由弱變強?放手改革、大膽創新成為學校破局突圍的有效途徑。
校長陳宇航針對學校的資源與環境,從“人”入手,以“人”破局,逐步摸索出一條“人本位”的民主開放式辦學之路。其核心思想是:教學管理上打破常規用人,教師發展中鼓勵自主研究,學生培養上倡導正視個性。
如今,“人本位”的辦學策略不斷發揮效用,從化五中收獲了豐碩成果。
“大循環”教學,大膽啟用新人
青年教師蘇秋嬋畢業不到十年,已在從化五中完成了她個人的第三個“高一到高三循環教學”。自她入校執教,就從高一直接教到高三,這在其他學??磥?,簡直是“奇跡”,但在從化五中,大多數青年教師都有這樣的機會。
“大循環”教學制度是校長出思路、中層出辦法、教師和學生出干勁的民主化“產物”之一,主要以教師的能力為評價標準,也就是說,高三的教師不是固定的,凡是有能力的教師,都可進行“高一到高三循環教學”。
“大循環”教學制度對當時剛畢業的蘇秋蟬來說是莫大的激勵,于是,她在自己的首個三年發展規劃中提出“爭取跟上高三,實現高中三年的教學循環”的目標。當時,學校所有剛畢業的青年教師都會和一名資深教師組成一個小組,以進行“一對一”師徒式培訓。直到現在,蘇秋蟬還清晰地記得當時與她同一小組的資深教師的教誨:“如果有機會,一定要把握?!笱h’教學對青年教師的成長十分有利。只有進行‘大循環’教學,上過高三的課,才能發現高一、高二該講什么,不該講什么?!彼卫蔚赜涀×诉@番話,并暗下決心:“努力拼搏,爭取到教高三的機會?!?/p>
“這是一種備受肯定的感覺”,蘇秋蟬如此形容自己第一次獲得高三教學機會時的心情。那一年,是她執教的第三年。辦公室里的資深教師無不感嘆:“現在的青年教師都能坐上‘直升機’了!”畢竟,以前只有那些被認為擁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資深教師才有資格教高三的課。
激動過后,蘇秋蟬深感責任重大。此后,蘇秋蟬更加勤奮地鉆研教案、揣摩教法,即使備課至凌晨兩點都毫無怨言,因為她想把每節課教好,不想辜負學校、學生和家長的期望。
在備課過程中,蘇秋蟬總是提前思考每個可能被學生提出的問題(包括提問的方式)。她的備課內容不僅涵蓋教學參考書上涉及的內容,更融入豐富的課外資料,就算課堂教學中沒有用到,她也盡最大努力準備。除了研究語文教學,身兼班主任一職的她還時刻不忘學生整體學業水平的提高。她首次執教的高三班,學生(只有7個男生,其余都是女生)對語文興趣較濃,但數學成績不盡如人意。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數學成績,她主動跟學生一起學習數學,還抽空與學生共同討論、復習。
通過努力,蘇秋蟬首次執教的高三班,高考成績奪得年級第一的好成績,同時,學校語文科組獲得廣州市“高考突出貢獻獎”,她個人也獲得廣州市“高考突出貢獻獎”。2008年到2011年,根據學校安排,她實現了第二個高三教學循環。2011年,學校的高考成績再創新高。她個人的三年發展規劃也赫然印證著專業成長之路。在第二個三年發展規劃中,她不僅要求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求他們的全面發展。于是,她開始思考:“學生按照教師要求的方式去學習就是最佳途徑嗎?如何將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學校的制度、規范結合起來?”在第三個三年發展規劃中,她不再局限于提高教學水平,更思索如何總結和提煉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形成自身特有的教學理念,最終夯實自己的理論水平。
如今,學校在任用青年教師方面更為大膽、放心,不僅為青年教師實現個人三年“大循環”教學提供有力平臺,更讓他們在專業教學中發揮年輕人的才能,展現年輕人的靈性。據陳宇航介紹,現在學校高一年級的教師有50人左右,除了個別不合格者,絕大部分都能從高一教到高三。陳宇航說:“學校主要考慮到青年教師有沖勁。在學校的信任下,他們非常負責,取得的成績相當不錯。”鑒于“大循環”教學的設置,教師往往從高一開始就把眼光放到三年之后(三年之后的學生會是什么樣)。三年之后的教育結果完全由教師個人負責。
從化五中敢于放手用人的背后,有一套切實可行的監督體系。具體有三點。一是在高一、高二階段,學校會定期進行學生調查(通過學生測評教師),一旦發現某位教師存在問題,就會立刻跟進,督促并幫助其改進。二是學校在每年的段考和期考之后,都會比較班級成績,針對成績較差的科目,學校會要求任課教師立即找出原因。三是每位新入職的青年教師都會由一位資深教師帶領,資深教師將幫助青年教師完成三年成長規劃,并給予專業教學指導;在每學期結束時,資深教師要對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成績作出評價,以供學??己吮O察。
陳宇航自豪地說:“在從化五中當老師是幸福的。開放的平臺、配套的制度和民主的管理讓學校的青年教師成長很快?!钡拇_,學校在管理上盡可能為教師提供發展的平臺,新入職的青年教師,最快的到第三年就能教高三,慢一些的到第四年、第五年也能教高三。
鼓勵自主研究,提高科研水平
從華五中缺少科研水平高、具有影響力的市級名師,因此,科研成果較少。“請進來、走出去”的培訓模式雖好,但對學校的財力要求較高,很難全面推行。于是,學校開辟出一條培養科研型、專家型教師的新路——鼓勵自主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學校認為,如果一名教師去研究教育教學中的某一問題,并把日常教學中的所觀、所感上升到理論高度,就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具有極大幫助。因此,學校大力提倡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各類課題研究,并與校外名教師工作室的名教師合作、研習,以完成課題研究,最終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李輝云就是青年教師進行自主研究的典型代表。他認為,自己走上自主研究之路是自然而然的。平時,教師在辦公室聊天,經常會交流教育教學方面的心得體會,此時,他會將這些經驗劃分為“有用的”和“不太有用的”。對“不太有用的”經驗,他會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對“有用的”經驗,他會尋求理論支撐,并爭取形成理論文章。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他堅持通過不斷反思的方式逐漸走向成熟。他堅信“如果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那不一定能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那有可能成為名師”。
身為政治教師,李輝云發現,在當前的政治教學中,教師的提問未能引發學生的有效思考,以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這樣,既失去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喪失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也為了提升理論研究水平,他以教學實踐為基礎,完成了題為“例談提高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與學生思考有效性之策略”的論文,并順利在國家級期刊上發表。為了倡導在農村中小學教師中開展草根科研,他結合自身實際,撰寫了題為“草根科研‘很土很鄉’——談農村中小學教師開展教育科學研究之策略”的科研心得。
目前,李輝云的自主研究主要圍繞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碰到的問題。作為一線教師,他意識到自己理論水平的不足,為了彌補,他努力學習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貞浧饎傞_始跟導師做碩士論文時的經歷,他覺得“非常痛苦”。導師列出的書看不太懂,數據分析軟件不太會用……于是,他一邊苦學,一邊請教導師和同學。這樣,在一次次磨煉中,慢慢提升了理論研究水平。
李輝云認為:“針對自主研究,首先要有興趣,其次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寫作基礎,最后要有研究的氛圍。其實,很多教師都有才華,一旦學校形成良好的自主研究氛圍,教師搞研究的積極性就很容易被調動起來?!?/p>
如今,學校在引導教師進行科研活動上更側重以課程改革帶動課題研究,以課題研究促進課程改革,主要針對新課程實施的實際,選擇符合學校實際的、急需研究的課題,并突出其實用性,既為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進行打下堅實基礎,又給學?;A教育課程改革的開展和課題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其實,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最大受益者是學生,從化五中以教師發展引領學生發展,遵循“以人為本”的信條,開創出了薄弱學校自強的新路。
尋找適宜發展,樹立學生信心
在陳宇航看來,“人本位”的辦學策略是鮮活的、張揚的和開放的,只有讓教育成為智力發展的需要、精神動力的依托和心理健康的保障,才能使教育的目標內化。
“人本位”的辦學策略必須正視學生的個性,樹立他們的信心,尋找適宜他們的發展。陳宇航認為:尊重學生的個性,再頑皮的學生都能找到展現自身風采的舞臺,不再給班級添亂;尊重學生的個性,再沉默的學生都能走出個人狹小的空間,走向寬廣的天地;尊重學生的個性,班級管理工作就會事半功倍;尊重學生的個性,師生關系就會融洽、和諧;尊重學生的個性,班級生活就會豐富多彩。
因此,在從化五中,倡導“相信每一個,尊重每一個,研究每一個,發展每一個”的辦學精神,讓教育順隨學生的天性,張揚他們的個性,并在活動中注重因勢利導、因材施教,讓他們在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中找到自信,最終實現個性化發展。
在民主管理方面,學校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的“三自”活動。具體有兩點:一是“值周班”活動讓學生參與學校各層面的管理,提高學生的管理水平;二是學校校門、樓道、飯堂、宿舍和公共區等都成立學生管理小組,旨在讓學生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這樣,學校的紀律、衛生、綠化和課間操等常規管理便形成了以學生自我管理為主的模式。于是,學生的參與意識、服務意識和主體意識均有了明顯提高。
在教學領域,除了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改變學生的課堂學習方式之外,學校還制訂了《從化五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方案》,由校長親自擔任組長,在全校三個年級開展有關“研究性學習”的綜合實踐活動。具體有兩點:一是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二是指導教師不遺余力地正確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適合的課題。課題設置不僅涉及面廣(包括創意動漫、垃圾分類等),更貼近現實生活且妙趣橫生;既讓學生開闊視野,又讓他們增長見識。例如,動漫在學生中廣受歡迎,而由此引發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于是,高一(1)班以“學生對動漫的喜愛程度”為主題開展了“研究性學習”活動。通過這次活動,更多學生了解了動漫受歡迎的原因以及中國動漫的發展。這一“研究性學習”活動既提高了學生對動漫的鑒賞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還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協調能力。
在榜樣導向方面,學校不把學業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每學期學校都會進行“學生之星”的評比,其評價機制是多維的,這對學生追求自我實現、體現個體價值起到很好的引領和激勵作用?!皩W習進步之星”“自強自立之星”“藝術之星”“體育之星”“文明健康之星”“禮儀之星”和“環保之星”無不體現學生的個人價值和爭取成功的愿望。
其實,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大家在一起就能形成“群英譜”。在從化五中,每個學生都能在“群英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