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我國學前教育改革過程中,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引起了教育領域越來越多的關注。學習共同體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有力手段,加強學習共同體的構建,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接下來,筆者就學習共同體與幼兒教師發展的內在聯系、對教師發展的意義以及如何推進共同體建設展開論述。
一、學習共同體與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聯系
學習共同體是共同體成員以問題為切入點,通過解決實踐中的問題,以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為根本目標,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注重成員之間的經驗交流和資源共享,并進行融智創新,實現互促共進、優化發展的學習型組織。
就教師專業發展而言,學習共同體超越了原有的教師在職培訓。教師在職培訓是由專家、教授和學科帶頭人組成的以講授的方式向教師傳遞新觀念、新信息和新方法的培訓,培訓教師利用所接受的訊息開展“有科學基礎的實踐”。研究表明,“科學技術的合理實施運用”的過程并不是教學,教師要想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對自身教學經驗反思和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是不可或缺的,學習共同體正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和交流方式。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涉及整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幼兒教師作為幼教領域的專業人員需要從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等方面入手培養自己的能力。學習共同體為幼兒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平臺。
二、學習共同體對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
1.借助專業平臺,實現幼兒教師自我價值的超越
學習共同體構建了一個將公共知識轉化為個體知識且具有獨特文化氛圍、充滿專業性的知識動態結構,為擁有不同專業背景和知識結構的幼兒教師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引導幼兒教師重視專業發展,反思教學實踐,找到自身的不足,及時彌補欠缺。在學習共同體中,幼兒教師能夠獲得更多自我提升的機會,從而實現自我價值的超越。
2.學習成果共享,實現幼兒教師的專業技術提升
學習共同體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互動發展的平臺,要求每一位幼兒教師都能通過交流促進共同協作,試著從同伴那里獲得幫助,同時也盡力幫助其他幼兒教師實現資源共享,構建相互支持、共同進步的同事關系。幼兒教師在交流與互動、對話與合作中實現自我提升與發展。
在學習共同體中,幼兒教師將教育實踐從傳統意義上的私人空間帶入公共空間,圍繞教育教學問題,共同探討分析。同時,對教學實踐的理解又會加強幼兒教師之間的互幫互助,使教師形成對幼兒發展負責的責任感,幫助幼兒教師掌握專業能力,完善認知結構和教育理念,快速成長。
三、構建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1.確立幼兒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學習共同體發展的前提,為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保障。我們可以把有數萬之眾的幼兒教師群體看作一個大的共同體,而“培養0~6歲的幼兒”,幫助幼兒健康成長就是這個共同體的共同愿景,所有成員為了這個愿景的實現而共同努力。需要指出的是,在構建共同愿景的同時,需要處理好共同愿景與個人愿景的關系。共同愿景根植于教師個人愿景又高于個人愿景,因此,要尊重幼兒教師的個體差異,讓個體自由充分地發展,有利于共同體愿景的實現。
2.發展幼兒教師作為共同體的能力
在確立了共同愿景的同時,要保障學習共同體的良好運行,還需要培養幼兒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這些能力包括:第一,交流的能力。幼兒教師需要打破固步自封的局面,養成坦誠相待、互動交流的習慣,從而提高交流能力。第二,成為知識加工者的能力。幼兒教師應善于學習新知識,轉化舊有的知識,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勇于創新,優化和完善知識結構,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與學習品質。第三,專業學習和教育實踐相聯系的能力。幼兒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幼兒教師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需要緊密聯系教學活動實際,將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第四,使教學從個人化走向公開化的能力。幼兒教師應該公開授課,和同事之間形成長期合作、交流和共享的關系,將活動案例拿出來研討,分享教學經驗,吸取他人意見。第五,重新定義教師角色的能力。幼兒教師可以超越課堂束縛。幼兒教師不僅是課堂上的教師,還可以是幼兒園本土課程的開發者和教學活動反思的指導者和教研活動的參與者,發掘自身的潛能,從而成為一名合格的幼教工作者。
3.發揮管理作用,推進幼兒教師學習共同體的發展
幼兒園的管理者對幼兒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的作用不僅在于營造幼兒園良好的工作環境,更在于重視和尊重每一位教職員工的獨特價值,發揮管理者的作用,推進共同體的發展。
(1)管理機制
學習共同體需要構建一種平等、和諧的管理機制。領導者要樹立民主、平等、和諧的管理意識,在生活中關心教師、愛護教師,處處體現人性化關懷和管理理念;在工作、學習中尊重教師,信任教師,體現民主,充分了解教師的專業基礎和多種需求,提供多樣化的、有針對性的外部支持。此外,幼兒園管理者更要懂得幼兒教育,立足幼兒,以幼兒的健康發展的目標來指導幼兒教師的教學行為,引領幼兒教師向更專業的方向發展。
(2)激勵機制
要保障學習共同體有效開展,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較為完善的激勵機制,以此來激發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積極性。激勵機制要對骨干教師有所傾斜,例如對省級幼兒骨干教師在精神上和物質上的鼓勵優于市級骨干教師,市級骨干優于區級骨干、園級骨干。可以對教師頒發榮譽證書和獎金,使他們獲得成就感,增強創新爭優意識。此外,還要用教學成果來激勵幼兒教師,例如讓幼兒教師了解到幼兒學習能力在不斷提高,家長對教師的意見漸漸減少等,這些積極的反饋將有效激勵幼兒教師探索的積極性,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3)評價機制
良好的評價體系不僅能促進學習共同體的良好運轉,而且能夠有效地反饋幼兒教師的教學情況,使幼兒教師對自身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對自身的專業發展有更準確的定位。例如在學習共同體中,對幼兒教師的評價可以既注重結果的評價,也不忽視過程的評價,將幼兒教師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方法相結合,從而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通過評價機制,將會激發幼兒教師發展的內在動力,使教師更加注重交流和學習,打破思維定式,積極獲取有價值的經驗及信息,從而提升自我素養,促進專業的發展。
本文系四川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課題“民辦中專學前教育師資培訓研究”(課題編號:CJF13049)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責任編輯:徐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