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學生而言,記敘文就是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以敘述人物的經歷或事物的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表達對生活、學習和社會的真實體驗、深切感受與深刻思考的文學載體。遺憾的是,當前小學記敘文教學嚴重缺乏系統、科學和切實可行的具體指導,基于此,本文旨在從四方面探討小學記敘文寫作教學的策略。
一、積累素材,勤于練筆
在小學記敘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引導學生勤于寫作,樂于寫作。其根本宗旨是:觀察社會、體驗生活,正反對比、表達見解,學會欣賞、勤于記錄。其基本方法有三個:一是教師可要求學生在公共場合(如公共汽車站、社區和公園等)仔細觀察不同的人對某些事情的不同態度,以培養學生觀察社會、體驗生活的能力。例如:有的人看到隨地吐痰和亂扔垃圾等現象會及時制止,而有的人會視而不見。二是教師可要求學生評價拾金不昧、助人為樂的好人好事或令人痛心疾首的惡性事件,以使學生在正反對比中表達個人的獨到見解。三是教師引導學生欣賞美不勝收的自然景物,并記錄觀察所得,抒寫情感體驗。只有持之以恒地培養和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學生才能逐漸養成勤觀察、細體驗和常練筆的良好寫作習慣。
二、借鑒教材,間接體驗
在小學記敘文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大量閱讀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使學生間接體驗文學作品中描繪的社會生活,再要求學生審視自己的生活,感受和體味生活的真諦,從而使學生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最終激發學生強烈的寫作欲望。
其實,小學語文教材中就有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例如《安塞腰鼓》這篇課文。在完成《安塞腰鼓》一文的教學后,我設計了“安塞腰鼓演出記”和“安塞腰鼓觀賞記”這兩個作文題,要求學生任選其一,以演出者或觀賞者的視點,采用第一人稱,敘述演出安塞腰鼓的經過及體會(或觀看安塞腰鼓演出的經過及體會)。
可見,通過借鑒教材中的文學作品,不僅可引導學生間接體驗社會生活,欣賞藝術風采,產生愉悅的審美體驗,為學生開發記敘文寫作的生活源泉,更能引導學生把文學作品中的語言通過重組和轉化等方式內化為自己的寫作語言,從而提高學生記敘文的寫作能力。
三、營造氛圍,激發興趣
為了讓小學生在記敘文的寫作中表達真情實感,教師必須為學生創設輕松、活潑、愉悅、和諧、寬松和自由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創造自我展示、自我表現的機會。具體做法有三個:一是關愛學生,與學生進行真誠的心靈對話,使學生對教師產生無限的親近感和信任感;二是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三是引導學生解放思想,放松心情,在記敘文的寫作中暢所欲言。
例如,在指導學生以“我的家鄉”為題進行記敘文寫作時,寫作前我反復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互相交流(諸如,家鄉的景物或民俗風情等),并強調學生在寫作中要真實反映家鄉的面貌(貧窮或富庶,進步或落后),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情感(是熱愛還是失望等)。結果出現兩種情況。有的學生歌頌家鄉的美麗風景、豐富物產及淳樸民風,并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有的學生懇切敘寫家鄉的物質匱乏、封建迷信盛行及生態環境遭破壞等狀況,并表示長大后要改變家鄉面貌,帶領家鄉人民努力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四、“活”的教學,妙筆生花
在小學記敘文寫作中,如何使教學“活”起來,方法有兩個。其一,“文無定法”和“文而有法”。雖然記敘文寫作沒有固定的格式,但寫文章應有其內在的章法。例如,指導學生以“記一件有趣的事”為題寫記敘文,具體應注意兩點:一是引導學生緊緊把握“有趣”這個關鍵詞,以明確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精心選擇材料、認真組織材料,審慎梳理文章的結構;二是通過比喻,擬人和夸張等修辭手法,精心描述這件事的“有趣”之處,以吸引讀者的興趣,引發讀者的共鳴。其二,“之所以能,是相信能”。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寫作的自信,具體方法有三個。一是教師應鼓勵寫作態度好、卷面整潔的學生。二是教師應將優秀的學生作文貼在教室后面的學習園地中,供其他學生欣賞和學習。三是教師可將特別優秀的學生作文推薦給報刊,以便為學生創設分享寫作成功喜悅的平臺,最終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逐漸走向記敘文寫作的成功之路。
在小學記敘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只有奉行上述四個策略,學生才會樂于積累寫作素材,不斷練筆抒情;勤于借鑒教材美文,提升表達能力;善于表達個人見解,抒發真情實感;精于靈活抒寫,充滿創作自信。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李港小學)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