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教育倡導創造幸福、完整的教育。因此,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江山路第一小學(以下簡稱“江山路一小”)結合自身實際,確立“幸福教育”的辦學特色,構建“幸福教育”的主體框架,努力實施四大工程。
一、學生快樂成長工程
為了讓學生在幸福課堂中感受學習的快樂,在自主管理中體驗生活的真實,在多元評價中揚起自信的風帆,在校園生活中享受多彩的童年,在心靈關愛中激發向上的正能量,江山路一小努力為學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石。
1.打造幸福課堂——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
“幸福教育”從關注學生的當下開始,讓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
(1)自主課堂——學幫理練,感受快樂
課堂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影響學生幸福成長的首要因素。在課堂中,江山路一小推廣“學、幫、理、練”的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感受,鼓勵學生質疑,給予學生自由學習的時空和權利,讓學生全面參與、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從而解放學生。
(2)趣味課堂——自主探究,感受快樂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經驗、認知規律和思維方式,江山路一小充分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優勢,進行生動的設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并在最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且承上啟下、溫故知新,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
(3)互動課堂——民主合作,感受快樂
為了積極創設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努力創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江山路一小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備學生,還要備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的圣殿,成為每個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
(4)和諧課堂——成果共享,感受快樂
“快樂課堂”應是師生和諧、合作共享的課堂。在課堂上,師生之間互相接納、相互包容,彼此尊重,充滿和諧;同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相溝通,相互給予,彼此分享,共同進步。
2.實施自主管理——讓學生體驗生活的真實
為了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更好地增強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江山路一小改變了以往傳統管理的老辦法,轉而采用魏書生老師“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自主管理模式,全面推行校園實踐崗招聘制和班干部輪換制,全面設崗,人人競崗,讓學生在自主管理中實現自我成長。具體包括三點:一是開設各種學生實踐崗位,二是成立系列社團,三是提倡班級自主管理。于是,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到幸福。
3.開展多元評價——讓學生揚起自信的風帆
江山路一小積極推行學生評價體系改革,構建多元化的綜合評價體系,力求使每個學生都受到關注,讓學生的每個方面都得到發展,令學生的每點進步都得到肯定,最終體驗成長的快樂,收獲成功的喜悅,搭建張揚個性的舞臺。
(1)評價內容全面化
江山路一小依托各種活動組織形式多樣的評選,對學生進行客觀的評價。這樣的評價,不僅體現共性,更關注個性;不僅關注學生的智力因素,更關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僅注重學生的能力差異,更使評價具有人性魅力;不僅尊重學生的性格差異,更讓評價具有個性色彩。
(2)評價主體多元化
新課程呼喚的教育評價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為此,江山路一小倡導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定。這樣,立體的教育評價網絡形成,最佳效果的達成指日可待。
(3)評價方式多樣化
江山路一小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性,即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將不同的評價方式應用于不同的評價項目。具體包括兩點:一是口頭評價重及時,二是書面評價重創新。這些直觀的評價方式,既能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塑造自信;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充滿人文關懷的環境中提升素養。
4.豐富校園生活——讓學生享受七彩童年
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校文化建設提供廣闊的舞臺。因此,江山路一小始終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認真組織和開展各類文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幸福,體驗成功。
(1)書香浸潤童年,經典豐富人生
圍繞“書香浸潤童年,經典豐富人生”這一主題,江山路一小開展了四項活動:一是開展“書香飄逸校園,閱讀幸福人生”的經典誦讀活動;二是在讀書節發起“師生共讀、親子共讀”的倡議,評出“故事大王”“讀書小明星”和“書香家庭”;三是建立“班級流動書庫”,實現資源共享;四是開展“晨讀、午誦、暮省”活動,營造讀書氛圍。這些活動對學生豐富人生和提高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2)成立各類社團,陶冶藝術情操
為了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江山路一小成立了各類學生社團,其中,龍鼓樂團不得不提。龍鼓樂團先后參加區局運動會和開發區首屆市民體育節開場表演,引起較大反響,深得領導和觀眾的好評。
(3)舉辦科技活動,培養創新能力
江山路一小依托科技節,以奧林匹克競賽為切入點,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并在系列科技活動中推進學校科技教學工作的縱深發展,讓學生在創新中取得成功,體驗幸福。
(4)開展國際交流,擁有廣闊視野
為了提高學生的國際素養,拓寬學生的視野,江山路一小加強國際交流訪學活動。訪學團的師生既領略了異國風情,又直觀地了解了教育國際化。
如此豐富的校園生活不僅使所有學生得到鍛煉,更為有特長的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校園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樂園。
二、教師愛生樂業工程
幸福育人源于教師在工作中的真誠投入。在學校里,只有幸福快樂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幸福快樂的學生。
1.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讓教師享受工作、學習
多年來,江山路一小采取多種形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讓教師在專業成長中享受幸福。
(1)創新平臺助提升
江山路一小為每個教師的成功搭建舞臺,讓教師的生命釋放輝煌。為此,學校借助校本研訓這個平臺,確立“三+三”校本研訓模式,具體包括三點:一是對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和名師進行有層次的培訓;二是對理論學習、教學基本功和教學能力等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三是通過校內舞臺、外出學習和參與比賽等形式使培訓向縱深發展。
(2)拓寬模式促成長
江山路一小努力打造以教研促成長、以讀書促成長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為此,學校實施了兩個舉措。一是設有示范課、青年教師匯報課,開展師徒結對、同學互助活動,組織教師外出學習、觀摩活動,以及聘請知名專家來校開展專題講座等。二是提出關注課堂、結合課題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要求,即各教研組以“構建有效課堂”為主要內容,以級部公開課為平臺,加強教師之間的協作與探討,認真落實每次教研活動,使教師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不斷進步。
(3)校長薦書深內涵
實踐證明,沒有教育理論的滋養,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就沒有教師個體的持續發展。因此,江山路一小開展了“校長薦書”活動,不僅先后向教師推薦了一系列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專著,更鼓勵教師完成讀書筆記,撰寫教學論文。這樣,越來越多的教師逐步成長為“學習型”教師和“研究型”教師,最終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享受職業幸福。
2.豐富教師的文體活動,讓教師體會健康、愉悅
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幫助教師建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例如,在教師中開展以“全員健身,健康幸福”為主題的體育鍛煉活動,組織拔河比賽、跳繩比賽和趣味運動會,力求使每個教師都能以健康的體魄,高效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三、家長滿意提升工程
江山路一小以學生為核心,以溝通協商提高為原則,采取社會參與學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的舉措,以提高家長對學校的信任指數,發揮知識傳播、文化引領和促進文明的作用,旨在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1.重宣傳,樹形象
江山路一小充分發揮宣傳的輿論導向作用,加大正面宣傳和輿論監督的工作力度,主動與新聞媒體聯系,并利用學校電子屏、幸福校刊、家長會及“致家長的一封信”等渠道,積極宣傳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點、熱點和亮點工作,讓家長了解學校教育,感受學校的積極變化。
2.順民意,暖民心
針對家長關心的熱點問題,江山路一小積極聽取建議,爭取支持,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為了加強家校聯系,學校還開展系列活動。例如:對家長進行培訓、開展問卷調查及“金色贈言”活動等。
3.家校共建、共育
江山路一小成立三級家長委員會,參與學校管理。實施“家長義工義教”制度,既豐富學校的課程資源,又加強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為幸福加碼。
四、校園文化熏陶工程
校園環境對學生教育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啟迪作用,因此,江山路一小整體規劃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熏陶作用。在探索“幸福教育”的路上,江山路一小風雨兼程,上下求索,既有成功的欣喜,又有失敗的迷惘;既有攀登的辛酸,又有前行的浪漫。無論如何,我們都將把“幸福教育”當成事業,不斷追求更加鮮明的“幸福教育”特色,矢志不渝地追尋“幸福教育”的夢想,直到永遠!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江山路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