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即強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增強探究和創新的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增進學生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在于:開展活動須“以生為本”。那么,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如何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精神呢?我認為必須做到四點。
一、選擇課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水平
“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既可自由選擇,也可按市區安排的主題選擇。要使所選課題具有實效性,就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具體包括兩點。一是所選課題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興趣是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動力源泉,因此,我們要尊重學生的選擇權,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只有學生對課題感興趣,他們才會拿出時間和精力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才會想方設法地完成課題。二是所選課題要考慮學生的文化水平和能力水平。即所選課題不僅要有針對性,更要有可操作性。不可為了追求創新,而忽視學生的實際水平。因此,只有切實可行的“綜合實踐活動”才有價值。例如,在“同一江水”這一主題的引領下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有一個小組欲以“珠江水中的污染物”為選題,雖然選題符合主題,但當我讓小組成員談談他們的研究設想時,他們發現水中污染物的種類繁多、含量不一,這如何去研究?可見,這個課題不適宜,學生做不來。于是,我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修改課題,經大家討論、研究,決定把課題改成“珠江水污染物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學生主張在珠江水和自來水中培養植物,以此比較污染物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這樣的“綜合實踐活動”既立足生活,又能實施,既具針對性,又可操作。可見,選擇課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水平。只有所選課題適宜,學生才能更好地實施。
二、實施課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長
“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實施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長,也就是說,在成立研究小組和分工合作時要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長,這需要教師認真協調、準確把握。通常,我以“揚長避短,張揚個性”為實施原則。具體實施包括五點:一是協調能力強、威信高且人緣好的學生,可推薦其擔任組長;二是知識面廣、文筆功底好的學生,可推薦其負責資料查閱、收集和整理實驗報告;三是實驗操作能力強的學生,可讓其進行實驗探究;四是觀察能力強的學生,可讓其記錄實驗現象;五是溝通能力強的學生,可讓其負責社會調查。一句話,教師指導實施課題時,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長,力求識才、用才。只有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展示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特長,他們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熱情才會高漲,他們的合作才能取得更大成功。
三、評價課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
“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評價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即恰當地肯定與鼓勵,以便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不斷展現自我,全面發展。一句話,評價課題就是為了更好地開展課題,進一步推進學生的發展。通常,我以“尋找閃光點,激勵進步”為評價原則。其具體評價方式有兩種:一是過程性評價,二是終結性評價。這兩種評價均以學生的心理需求為出發點和歸宿點。
過程性評價具體包括兩點。一是表揚優秀的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表現優秀的學生不僅會受到表揚,更有機會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優秀成員。這種激勵學生的方式可有效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例如,在開展“關于甲醛的危害”這一課題的研究時,我發現一個學生不僅能設計調查問卷,更能在調查過程中注意選擇不同年齡、職業的調查對象開展調查研究工作,最終很快獲得豐富的調查結果。于是,我馬上將這一切記錄在《研究性學習手冊》中,并在當天活動的總結會上表揚那個學生,后來將那個學生評為“優秀調查員”。二是及時肯定有點滴進步或成績的學生。從心理需求的角度講,學生都希望獲得教師的肯定,因此,學生的點滴進步或成績,教師都要看在眼里、記在心中,并及時肯定,以促使學生不斷超越自我,讓他們在享受成功的過程中更為有效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終結性評價具體包括兩點。一是教師在班內表揚研究小組。通常,我的做法是:對每個小組的研究報告進行量化評分,并根據分數評選出優秀小組,該優秀小組的成員均為優秀成員,以廣泛地肯定學生。二是科組、學校肯定研究小組。即將班內評選出的排在前三名的優秀成果深入錘煉,在科組和學校展示,不僅使研究小組的優秀成果獲得科組和學校的肯定,更努力創設機會讓研究小組的優秀成果參與各類比賽,以使學生享受成功,并激勵他們前進。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常常遇到困難,因此,教師不僅要給他們指點迷津,更要肯定他們迎難而上的精神。所以,對于研究成果一般甚至不理想的小組,教師不僅要幫助他們尋找原因,更要肯定他們合作的精神與堅持的態度。總之,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采用多種方式科學地評價他們,以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表揚和肯定、信任與鼓勵。
四、匯編成果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
每完成一次“綜合實踐活動”,我們都會認真梳理學生的研究成果,并把這些研究成果匯編成冊(書),這不僅是為了保留一些歷史資料迎接檢查,更是為了證明我們曾經很努力地開展過一些“綜合實踐活動”,進而促進下一屆學生的發展。通常,我會精選一些成功的“綜合實踐活動”的素材和案例,給我們新組建的研究小組分析和講解,既讓新的研究小組有所借鑒,又使新的研究小組增強參與實踐的自信心。因此,匯編成果要考慮學生的發展,最終真正發揮課題成果的影響力和應用價值。
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根本在于:充分尊重學生,全方位考慮學生,結合實際指導學生,激勵學生。只有讓學生得到更好的鍛煉,才能讓所選課題更加順利地開展。只有在各個階段、各個細節上認真貫徹落實“以生為本”的精神,才能創設更好的機會,讓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全面發展,多元成才。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嶺南畫派紀念中學)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