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讀圖時代”的來臨,高中生拿到歷史教科書時,首先被書中的圖畫吸引,然后才閱讀圖畫旁邊的文字[1]。那么,如何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發揮“圖說歷史”的優勢呢?這需要歷史教師從歷史圖片、文物圖片、新聞圖片和視頻史料中汲取養分,從而開展形象、生動而富有啟發性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
一、從一張圖表,讀懂一段歷史:重視歷史圖片的運用
高中歷史教材中的歷史圖片能形象、生動地解讀歷史現象、分析歷史人物和記錄歷史事件,幫助學生“穿越”到所在的時代,對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2]。高中歷史教材中的歷史圖片主要分為歷史地圖、歷史圖畫與歷史圖表。這些歷史圖片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獲取歷史信息,使學生主動參與歷史課堂教學、自主探究歷史問題。
例如,歷史圖表。從司馬遷的《史記》開始,書中就通過專門的歷史圖表反映歷史發展的線索和階段。其實,史學著作中“表”的體例已延續了兩千余年,在當下的高中歷史教材中也有繼承與發展。對歷史圖表的解讀不僅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更使學生較好地理解歷史的延續性與繼承性。
二、從一種器形,讀懂一個時代:重視文物圖片的應用
文物圖片是記錄歷史的重要載體之一。只有充分了解和認識文物圖片,才能建構生動、鮮活的歷史圖景,把握歷史的真實脈搏。隨著考古挖掘的成果日漸豐富,文物圖片日趨增多。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在講解史前史和古代史的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有選擇地精選文物圖片,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過去。
例如,在教學“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這一內容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西周的分封制度,教師可將西周時期遺存的重要文物“鼎”作為導引,以“一言九鼎”的成語作為切入點,搜集全世界范圍內各大博物館有關“鼎”的各種器形的文物圖片,講述“問鼎中原”的故事,并結合西周的墓葬遺址圖片,開展豐富多彩的歷史課堂教學,最終讓學生從一種器形讀懂一個時代。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才具有感染力和持久性。
三、從一張照片,讀懂一個人物:重視新聞圖片的應用
新聞圖片,即通過視覺手段傳達信息的新聞報道體裁,是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圖片廣義上分為新聞照片、新聞漫畫和新聞圖表,狹義上單指新聞照片。
新聞圖片具有紀實性、證實性和實感性等特點。
在講解近現代史與當代史的過程中,新聞圖片的重要性不可忽視。例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則與外交方針,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兩組,以周恩來的十個光輝瞬間和喬冠華的外交故事為主要內容,分別搜尋有關周恩來的十個光輝瞬間和喬冠華的外交故事的新聞圖片,通過對兩組新聞圖片的分析與對比,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與透徹體會新中國建立初期的外交任務和當時的國際大環境。
四、從一個紀錄片,回歸一段過去:重視視頻史料的應用
在當下的網絡化環境中,記載歷史的途徑已迅速進入多媒體時代。因此,我們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隨時搜集與歷史課堂教學相關的各種視頻資料。例如,在講解“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無條件投降”這一內容時,我在課堂上播放一個有關日本在美國的“密蘇里”號軍艦上簽訂投降書和對同盟國正式提交投降書的視頻資料,以引導學生深入解讀《菠茨坦公告》的具體條款。
在“圖說歷史”的過程中,圖片的選擇非常重要,因為它能說明和再現歷史事實。另外,圖片的解讀不能離開時代背景。最重要的是,教師應引導學生尊重圖片的知識產權,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參考文獻:
[1]王寧.人教版新課程高中歷史教科書中的圖片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
[2]繆明燕.淺析圖片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3(1).
(作者單位:山東省壽光市壽光中學)
(責任編輯:吳嬋 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