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作為直接向社會輸送基礎性人才的大陣地,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力量,更是為社會、企業培養具有一定專業技能和較高素質勞動者的關鍵領域。為了提高畢業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適應企業需求,北京市開展了“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改革。目前,課改已經進入了課程實施階段。筆者通過自己在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以下簡稱“旅服專業”)實施課程改革的教學實踐活動,摸索適應旅服專業學生特點和專業特色的教學方法及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旅服專業課程改革探索與實踐的背景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是德國20世紀90年代以來針對傳統職業教育與現實工作相脫離的弊端,以及企業對生產一線技術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由德國著名的職業教育學者勞耐爾(Felix Rauner)教授和他的團隊——德國不萊梅大學技術與教育研究所的研究者們共同提出的。它突出職業能力的培養,強調通過工作任務的完成來建構與職業有關的知識和技能。
經過北京市“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課程改革團隊的共同開發,確定了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的9門核心課程,如針對旅行社導游崗位的接送團服務、游覽服務、講解服務、突發事件的預防和處理,針對計調崗位的組團業務、地接業務,針對銷售崗位的旅行社產品銷售等。從2009年起,課程改革進入了實施階段。雖然我校不是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實驗校,但教師們積極關注課改實驗校的研究成果,并以此為指導實施課改。通過近兩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專業技能水平增強了。但問題也隨之出現:首先,旅服專業雖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但要求學生在實踐之前必須擁有相當數量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必須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導游業務知識、產品營銷知識、產品設計知識等才能勝任崗位需求。此前,師生已適應了以學科為單位設置的課程體系。“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改革打亂了原有的課程體系,也“打亂”了學生的知識建構。其次,與美容美發、烹飪等專業相比,旅服專業的工作過程時間較長,少則五六天,多則十幾天,無法通過一節或幾節課呈現出完整的工作過程。再次,通過對歷年畢業生的調查,我們發現,由于旅游市場現狀及學生自身素質條件的限制,他們大部分就職于中小旅行社。這類旅行社的特點是分工不明確,員工往往身兼數職,并不單純地只負責一個崗位。現有的專業核心課程是針對旅行社三個主要崗位分別設定的,如何把這些知識和技能有機鏈接,對于學生而言有較大的難度。最后,旅服專業的工作標準難以量化衡量,且對員工個性化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如何科學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這些問題曾一度困擾我們。經過無數次的探討、嘗試和實踐,在實驗校課改成果的基礎上,我們探索著適應我校旅服專業和學生特點的課程改革方法和手段。
二、旅服專業課程改革實施的探索與實踐
筆者曾講授的專業核心課程有旅游基礎、游覽服務和地接業務,下面以高二學生地接業務課中“編制團隊運行計劃表”的教學內容為例進行說明。
1.前期課程內容處理
“編制團隊運行計劃表”的教學內容包括“根據組團旅行社的接待計劃,編制日程安排表;向各接待單位下發接待計劃,整理并確認接待單位回執;掌握編制團隊日程安排和填單確認的技能”,計劃教學課時為10課時。根據我校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筆者首先進行了教學內容的處理:(1)因為缺乏真實的旅行社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筆者將“向各接待單位下發接待計劃,整理并確認接待單位回執”和“填單確認”的內容確定為“知道、了解”的程度。(2)將“編制團隊日程安排”作為重點內容,計劃使學生通過任務的完成掌握編制日程表的原則、流程、基本方法等知識和技能。
2.具體實施過程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掌握重點內容,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工作任務:學生以組為單位,根據組團社的要求完成一日游行程安排,隨后實地模擬帶團游覽。一個完整工作過程包括以下幾個環節:明確任務/獲取信息→制訂計劃→作出決定→實施計劃→檢查控制→評定反饋。下面從這幾個環節的完成情況依次說明。
(1)明確任務/獲取信息
學完了行程設計的相關知識后,教師提出了總的工作任務:以組為單位組建旅行社,為來自河北涿州物探局學校的初中生設計北京一日游行程??蛻粢蠡顒影才乓蠈W生特點,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此外,行程中還要安排與“奧運”有關的內容。各組行程設計完畢后舉行招標會,中標的旅行社將帶領游客(由本班學生模擬)按照設計的行程實地游覽。之所以把客戶設計成河北涿州的物探學校,是因為其位于北京“小周邊”,組織一日游活動是真實可行的??蛻舻纳矸菔浅踔猩?,也符合最后實地游覽時由學生模擬的游客情況。這個任務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自己設計行程并實施是他們從未做過的。于是,各“旅行社”立刻行動了起來。
(2)制訂計劃
學生們利用課下時間搜集有關客源地、游客、景區景點、交通等各方面的資料,利用所學知識編制團隊一日游行程安排,各組完成后向教師匯報。為了增加任務的真實性和趣味性,筆者要求各“旅行社”的工作是“背對背”的,即只有教師知道各組的行程安排。為了更多地體現出學生的自主勞動成果,筆者對各組設計的行程只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基本不作修改。
(3)作出決定
各“旅行社”行程設計完畢后,筆者利用一節課的時間組織召開了“招標會”。首先由各社的銷售人員展示本社行程,其他同學可以針對行程安排提問題。最后進行現場投票,決出“中標者”。經過激烈的競爭,旗幟旅行社的“奧運一日游”和新天地旅行社的“百年輝煌,夢幻之旅”得到了同樣的票數。這是筆者事先沒有預料到的,最終,筆者決定,由勝出的兩家旅行社同時組織帶團游覽,其他同學自由報名參團。
(4)實施計劃
自由選擇了感興趣的“一日游”后,全班同學分成了兩隊。兩家“旅行社”的經理和工作人員則忙著作出團前的各項準備:選派導游員、準備導游詞、物質準備、實地勘察,等等。在此過程中,教師始終只是指導而不干涉,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權利。出團后,兩隊學生在“導游員”的帶領下分別游覽了中華民族園、奧林匹克公園、水立方、國家大劇院等景點。兩位教師以游客的身份全程跟隨兩個旅游團,并負責觀察、記錄學生的表現。
(5)檢查控制
在任務實施的整個過程中,檢查控制的工作由教師和同學共同完成。從編制日程安排開始到招標會、出團前的準備,教師一直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引導,隨時把握學生動向,糾正可能發生的偏差。在游覽過程中,教師會在可能發生意外時給予學生幫助和提醒。而旅游團的“游客”——全班學生則被要求用導游員的工作標準、組團社的要求、行程設計的相關知識和自身的體驗來衡量、檢驗兩個“旅行社”的各項工作。
(6)評定反饋
一日游結束后,教師下發了“旅游服務質量評價表”,要求“游客”填寫。為了更加全面地評價整個流程的工作,教師又組織學生進行了評價總結。首先,由兩家旅行社的“經理”針對“旅游行程設計”“旅游活動準備”“導游服務技能”“導游講解技能”四項內容進行自評。隨后由游客對旅行社進行“是否嚴格執行旅游計劃”“行程安排是否合理”及“導游工作”三大項目的評價,各項目又包括數個子項。最后,由兩位教師對兩家旅行社分別進行評價,評價項目與自評類似,但多了“旅游活動組織”這一內容。這些評價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綜合考核了學生知識、技能掌握情況以及職業道德的體現,具有多元化、客觀性的特點。
3.旅服專業課改實施的方法與手段
本次“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改教學實踐效果非常好,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整個工作任務的完成除了要用到本課程所學知識技能外,還涉及游覽服務、接送團服務、地接業務、講解服務、突發事件的預防和處理等其他專業核心課程。通過學習和實踐,學生不但掌握了本課重點知識并加yK9pia6bblEcI2bn3eyC9g==以運用,而且對其他課程的部分專業知識和技能也做到了融會貫通和綜合運用。同時,學生通過這次學習、實踐活動,增強了合作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職業道德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
經過在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一系列的課改實踐,筆者摸索出以下較為有效的方法:(1)教師在授課時,可以打亂、整合部分核心專業課程內容和課時,把與真實工作過程緊密結合的工作內容(教學內容)安排在一起同步授課,或與講授相關內容的其他教師同步授課。(2)以工作過程為主線,橫向、縱向聯系各門專業課程內容,使學生在學習甲課程時,還會用到乙、丙等課程的知識和技能,并通過任務的完成使之不斷強化。(3)把完成某個工作過程作為大的任務,再將大任務分解為若干個子任務(每個子任務最好都是相對完整的工作過程)。通過完成子任務,最終形成完整的工作過程。(4)理論知識的學習必須滲透在工作任務完成的過程中,但最終一定要通過總結、測驗等手段進行再次落實和鞏固,保證學生對知識的掌握。(5)根據教學內容,在教學方法上可以采取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等,同時結合傳統的講授法進行教學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旅服專業課程改革實施探索中存在的問題
經過兩年多的課程改革實踐,我們不斷嘗試,又不斷否定自己。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時,仍有不少問題須進一步探討和解決。
1.如何構建更加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
課改后對學生的評價更加注重評價內容的整體性,注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和多元化評價。以本專業為例,各門課程的考核既關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在考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責任意識、安全意識等。但目前仍存在的問題有:(1)如何科學地設置評價指標。由于考核項目的不同,衡量的指標也不同。對于我們來說,科學設置每一門課程、每一次活動的評價指標,綜合全面反映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狀況,仍是一個不小的難題。(2)如何清晰地制定評價等級標準。旅服專業學生的學習成果基本上都無法進行定量評價,因此目前的評價體系對于學生水平的差異都是用“優、良、中、合格”的標準來界定,而對于“優”“良”等標準的描述又比較模糊,教師在執行過程中難以較清楚地把握評價標準和等級,在評價的客觀性和科學性上難以做到統一。
2.如何創設更加真實的工作場景
真實的工作場景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業技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但中職學校所提供的多為仿真的教學環境,由于客觀條件限制,企業所提供的機會又非常稀少,在筆者上述的教學實踐中,雖然有真實的工作任務,但缺乏真實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對象,工作過程自然也無法做到完全真實,學生雖然有很多收獲和體會,但仍然達不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目前,我校專業課教師通過和企業多方聯系,盡量為學生創造更多社會實踐的機會,并嘗試把社會實踐納入中職課程體系,此工作還須進一步摸索和實踐。
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增強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作為中職學校的專業課教師,我們在不斷探索和實踐。課程改革的過程漫長而艱辛,只要心懷學生,不斷實踐,不斷反思,終會有所收獲。
(作者單位:北京市黃莊職業高中)
(責任編輯:馬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