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學活動應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喪失主導作用的情況依然存在。因此,只有尊重學生對問題的看法和選擇,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潤物無聲的教學環境中敢想敢問、敢講敢做和敢爭敢辯,同時由教師引領、指導和點撥,才能使“教”與“學”落到實處,最終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在語文教學中,“自主閱讀”的引導能使“教”與“學”達到統一、交融與和諧,為學生較好地學習語文奠定基礎。
一、巧用恰當的方法,激發“自主閱讀”的興趣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斯杰指出:當學生認為學習內容與達到自己的目的有關時,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這種學習中。可見,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教師必須通過靈活多變、富有情趣的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意識。
1.巧設懸念,激發閱讀欲望
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巧設懸念,使學生對閱讀內容產生急于了解的心理,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一課時,特級教師王美卿就從講故事入手:“烏鴉口渴了,十分想喝水,它東找找,西找找,終于發現了水,可是瓶口小,水又不多,怎么辦呢?”停了片刻,王老師說:“讓我們讀課文,在課文中尋找答案吧!”這樣設置懸念,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欲望,為下一步教學的交流和互動打下基礎。
2.交流情感,增強閱讀興趣
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必須借助情感,不斷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教學《歡樂的潑水節》一課時,在引導學生閱讀時,教師可適時利用多媒體播放潑水節的場面,把學生引入歡樂的情境中,使學生獲得美好的閱讀體驗。接著,教師通過展示圖片創設情境,請學生說說潑水節中的難忘瞬間,從而引導學生通過看圖,表達愉悅的心情、滿心的祝福和對潑水節的鐘情。由此,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鞏固和增強。
3.幽默點綴,使閱讀更加快樂
英國學者M.鮑門指出,理想的教師應達到藝術化的教學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學得更好。有時一句充滿鼓舞的話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一個夸張的動作能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因此,應把幽默引入“自主閱讀”中,使語文課堂充滿笑聲。為此應恰到好處地運用俗語、諺語、順口溜、廣告和動作等吸引學生,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拓展思維,豐富聯想。
二、創造廣闊的時空,提供“自主閱讀”的天地。
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最基本的兩個因素是“時間”和“空間”,它們為學生提供思想伸展的契機。
1.“自主閱讀”中的“時間”
在課上,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在課后,教師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例如在教學《愛如茉莉》一課時,特級教師薛法根請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體會平實文字中蘊含的厚重感情。在這節課上,薛老師給學生安排的閱讀時間是11分鐘。對于整節課有限的教學時間來看,這11分鐘所占比例較大,但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發現課文的精妙,這11分鐘非常必要。
2.“自主閱讀”中的“空間”
在課上,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擴大單位時間內學生“自主閱讀”的空間,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質量。所以,學生既可選擇閱讀內容,又可選擇閱讀方式。信息技術的運用既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提供階梯式素材,又可讓學生在遠程視頻、音頻的支持下進行閱讀交流,進而拉近課文與認知的距離,淡化生活與課堂的界限。
3.“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
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在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是逐步加強的,所以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初期,教師應在方向的導引、學習方式的選擇等方面提出建議,確保學生“自主閱讀”的有效,使教師在“自主閱讀”中的引導更為有力。
三、實施多樣策略,傳授“自主閱讀”方法
只有學生掌握了“自主閱讀”的方法,才能真正實現主動獲取知識,才能當好真正的主體。因此,“自主閱讀”應體現“教”與“學”的統一、交融與和諧。
1.朗讀與交流
在“自主閱讀”中,最常用的有效方式是“朗讀”和“交流”,朗讀是“得”和“悟”的基礎,“交流”可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朗讀”和“交流”,學生的“自主閱讀”更加精彩。
2.質疑與探究
在“自主閱讀”中,不可或缺的學習品質是“質疑”和“探究”。在教學中,教師應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并在探究、討論和爭辯的過程中咀嚼文本所呈現的語言文字,感受語言文字背后的意蘊。就這樣,在質疑、釋疑和存疑的過程中,學生經歷了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積極討論的“自主閱讀”。所以,通過“質疑”和“探究”,學生的“自主閱讀”會更加生動。
3.欣賞與感悟
學習語文要懂得體會和感悟,閱讀文字應學會欣賞和感受。因此,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在教學中引領學生用心讀書、融情入文和旁觀凝思,從而使“教”與“學”達到統一、交融與和諧,令語文學習更加深入和細致。
“教”與“學”的統一、交融與和諧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理想境界,“自主閱讀”既是對學生個體的尊重,又是對教師教學的更高要求。因此,只有語文教師心中有準繩、眼中有學生、手中有書本,才能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思索、不停成長,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奠基。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