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語法是學習語言的重要條件,但如今高等院校英語教育專業的語法教學方式無法滿足英語的實際需要。基于此,本文將針對這一情況進行簡要介紹,旨在找到存在的問題,提供出相應的對策。
一、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性
語法是準確使用語言的基礎,它具有可理解性與條理性。因此,正確的、適當的語法講解有助于學生有效的學習語言。
在我國,課堂英語教學時間有限,又缺乏英語使用環境,再加上漢語的結構與英語的結構差異較大,這就在無形中增加了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的難度。同時,我國高校英語教育專業的師資一般都是以漢語為母語,這就使學生沒有機會進行全方位的英語原語學習,更沒有機會通過日常的交往掌握英語的形式特征。因此,學生需要學會判斷表達方式的正確性,而判斷的標準就是語法。可見,英語語法在高校英語教育專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關系到學生所學英語的正確性。除語法學習外,高校的英語學習主要包括“聽、說、讀、寫、譯”,而這五方面的學習與語法的關系十分密切。足見,英語語法教學對高校英語教育專業的重要意義。
二、英語語法教學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大部分高校的英語教育專業都開設了語法課,該課一般是必修或指定選修。開課的對象一般是大學一年級和大學二年級的學生,時長為二至四個學期不等。在教學方式上,高校英語教育專業的語法教學以翻譯、對比和講解為主,練習為輔。有些高校英語教育專業的教師認為學生在中學學習過語法,而且大學英語教材上對語法的講解非常詳細,所以經常讓學生自學。另外,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態度不積極,最終導致英語語法教學的效果不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英語教育專業相關的語法教材中對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均沒有明確的說明,這讓教師和學生對語法教材的滿意度十分有限。再加上高校英語教學對語法的重視度遠遠不如中學,因此學生平時的學習重點全都放在了記憶生詞和應對考試方面。可見,學校與學生雙方面的忽視,使語法教學在高校英語教育專業中變得可有可無。
于是,高校英語教育專業語法教學的現狀導致了三個不良后果:一是學生在“聽”和“說”這兩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但“聽”和“說”的準確性不高;二是英語閱讀的速度較快,但在理解方面不盡如人意;三是寫作和翻譯的能力與以前相比有下降的趨勢。另外,有這樣一種現象需要指出。由于英語教師在進行語法教學時,常常照本宣科,很少針對語法進行詳細講解,使學生感到課堂教學內容枯燥無味。于是,教師便組織學生觀看“英語原聲、中文字幕”的外國電影。這樣的英語教學方式無法增強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不能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水平。
三、語法教學的相應對策
1.語法教學的建議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目前,高校英語教育專業所用的英語語法教材,不僅理論知識詳盡,更有很多語法習題。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語法教學時,要將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實際的運用相結合,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讓學生認識到總結和運用語法知識的重要性,然后師生相互配合,最終使語法教學發揮應有的作用。
(2)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教師在進行英語語法教學時,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學習語法知識確實比較枯燥,學生沒有太大興趣。如果教師采取平鋪直敘的教學模式,那么學生肯定不會主動學習語法。因此,教師必須廣開思路,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是如今高校課堂上最常見、最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教師應該將其運用在英語語法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放映“英語原聲、中文字幕”的外國電影,從中選取學生感興趣的橋段,按照英語語法教學的角度講解與分析,并根據從中學到的英語語法知識進行一些小游戲,從而將英語語法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活動。這樣不但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更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興趣。這種教學方式在應用時切忌只看不講。
(3)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既是英語語法教學的對象,又是英語語法學習的主體。一些高校的英語教育專業在英語語法的教學中,只注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傳授,而學生只需要成為知識的接收對象。這樣的英語語法教學從一開始就決定了學生在語法教學中的被動地位,最終導致教師工作辛苦,學生聽之乏味,無法達到英語教育專業對于語法教學的要求。因此,在高校英語教育專業的語法教學中,教師應做好課堂的主導者和組織者,積極引導和幫助學生,明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2.新的教學模式
(1)“隱性教學”與“顯性教學”相結合
“隱性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使用歸納的方法,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運用和相關的材料里,將語言的規則總結出來。“顯性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建議的方法,教師先講解語法知識,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語法練習。筆者認為,最好的英語語法教學方式就是將“隱性教學”和“顯性教學”相結合。
“隱性教學”強調語法的使用和意義的理解,但忽略語言在使用時的準確性。“顯性教學”注重語言的形式,但忽視語言的使用環境和意義。因此,在進行英語語法教學時,教師只有以學生的具體情況為根據,將“隱性教學”和“顯性教學”有機結合,才能達到較好的英語語法教學效果。
(2)“語篇教學”
在傳統的語法教學中,語法教學往往脫離文章,獨立進行。其實,語法教學不是獨立的。由于人們對語言的理解需要從語言結構入手,因此語法教學應以語篇為切入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展開。這樣既能讓學生掌握語篇的形式和語言的功能,又能讓學生將二者聯系起來。所以,在英語語法教學中應采用“語篇教學”,將語篇分析與范文教學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分析語篇的結構、背景、修辭和詞匯,強化自身的形式意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和啟發學生,讓學生在對語義的體驗中學習語法知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深刻體會和理解語篇中的語法形式和語言功能。
(3)“任務型教學”
“任務型教學”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形式意識。“任務型教學”大致包括三種類型。一是“產出型任務”,即要求學生根據目的進行純粹的交流。二是“理解型任務”,即要求學生對于材料中的語法形式作出正確反應。三是“增強意識型任務”,即要求學生根據已知的語法結構例子推斷出其中的語法規則。“產出型任務”“理解型任務”均強調:學生置身于相應的語言環境中,在具體的語言材料里歸納語法、習得目標。
英語語法教學是語言教學的重要的環節,其根本目的在于讓學習者熟練而正確地使用英語。因此,在高校英語教育專業的語法教學中,需要教師使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快速而準確地掌握語法,使學生提高英語的學習水平,增強英語的應用能力。
(作者單位:貴州銅仁廣播電視大學)
(責任編輯:馬瀟瀟 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