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發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那么,如何認識“個性化閱讀”?如何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個性化閱讀”的前景怎樣?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試從三方面談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個性化閱讀”。
一、橫看成嶺側成峰——認識“個性化閱讀”
“個性化閱讀”是由作品本身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決定的。同時,“個性化閱讀”和閱讀者的性格、學養及閱歷狀況的千差萬別相關聯。針對同一作品,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理解和體驗,即使同一讀者,在不同時間、不同狀態下,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體驗。
“個性化閱讀”是讀者立足文本,以個人閱歷和獨特體驗為依據,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理解文本。德國作家讓·保爾曾說:沒有個性,人類的偉大就不存在了。因此,在閱讀活動中,沒有個性,就不可能有獨到的收獲。
二、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個性化閱讀”
1.尊重學生的自主性
在閱讀教學中,要以學生的自主研讀為主,要把閱讀教學變為學生自我探究、自我體驗、自我賞玩和自我發現的活動。在閱讀教學中,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讓教師放棄對學生的閱讀指導,而是要求教師營造民主、和諧與平等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思考、交流和表達,使課堂成為多邊交流的陣地。基于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扮演兩個角色。一是教師應善于扮演激勵者的角色,熱情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獨到見解。二是教師要善于扮演點評者的角色,多層次、多角度地傾聽學生的表達,善于捕捉有價值的信息,適時給予精當點評。
例如在教學《雷雨》一課時,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周樸園對侍萍始亂終棄?然后,我結合之前教學過的《祝福》《孔雀東南飛》兩課,又提出兩個問題:為什么祥林嫂的再婚大權操控在婆婆手里?為什么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愛情成了悲劇?學生針對上述三個問題進行自主閱讀、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流,最終認識到:婚姻的不自由是社會的不自由造成的,在沒有自由的社會里,也就沒有自由的婚姻,愛情悲劇就是社會悲劇的縮影。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要耐心傾聽;在全班交流時,教師應熱情鼓勵、精要點評。這樣,才能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的能力。
2.肯定學生的創造性
優秀的文本總會給讀者留有思考的空間,等待讀者通過想象發掘和填充。于是,讀者在發掘和填充的過程中對優秀的文本進行了再創造。可見,閱讀活動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讓學生將自己的體驗、感悟注入文中,將文本具體化。正如薩特所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沉浸在文本中,積極主動地發現意義,甚至創造意義。
例如在教學《長亭送別》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王實甫的戲曲語言的魅力,我設計了改寫訓練,即從課文中任選一支或幾支曲子,改寫成現代詩或散文。這種改寫訓練讓學生對作品的所選意象、所設意境和所表情感有了真切、深入的領悟,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又使學生領略了曲辭的魅力。
例如在教學《邶風·靜女》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對情節進行多角度解讀。于是,學生分組討論,充分發揮想象,寫出以下四種故事:一是相俟——相間——相贈——相悅;二是相俟——相憶;三是相俟——相憶——相贈;四是三次相會。同時,我引導學生欣賞品味詩中的細節。于是,學生對姑娘“愛而不見”的多情、調皮和小伙子“搔首踟躇”的憨厚、樸實、焦灼不安等進行了栩栩如生的描繪。這就是具有創造性的“個性化閱讀”,幫助學生合乎情理地解讀文本。
具有創造性的“個性化閱讀”讓學生認識自我,讀出個性,親近作者,收效甚佳。因此,教師應對學生具有創造性的“個性化閱讀”給予充分肯定。
3.培養學生的批判性
“個性化閱讀”是一種擁有批判意識的閱讀觀。因此,學生要在閱讀活動中表達獨到見解,就必須敢于批判、善于批判。“個性化閱讀”的批判性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對文本的質疑、反駁與否定;二是對教師的觀點的質疑,敢于與教師展開交流和討論。既然“個性化閱讀”是具有批判性和差異性的閱讀,那么學生就可依據自己的“閱讀期待”,對文本產生認同、共鳴,或進行質疑、批判。所以,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多設計一些促進學生發散思維、逆向思維和個性思考的開放性問題。
例如在教學莫泊桑的《項鏈》一課時,我提出這樣的問題:瑪蒂爾德的性格中有閃光點嗎?通過仔細研讀文本,學生對瑪蒂爾德丟失項鏈后表現出的誠信、堅韌給予充分肯定。通過這種批判性閱讀,學生充分認識到女主人公瑪蒂爾德的不同凡響。
又如在教學《祝福》一課時,我提出這樣的問題:作品只是揭露封建禮教吃人嗎?通過對文本的深入探討,通過對魯迅小說中“看客”“聽客”的分析,學生認識到《祝福》也在表現魯迅先生的一貫主張——批判無愛的人間。作者是通過審丑,呼喚人性、溫情和愛心。
三、俱懷逸興壯思飛——“個性化閱讀”的前景
“個性化閱讀”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發展學生的批判思維,培養學生創造性的閱讀。當然,“個性化閱讀”也要尊重文本,尊重文字背后的作者。“個性化閱讀”要杜絕淺薄與浮躁,不能為創新而創新。學生的閱讀體驗只有植根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做到真正的“個性化閱讀”。
“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前景取決于教師“個性化閱讀”水平的高低。首先,教師要學會“個性化閱讀”,以自己的真切體驗、獨特感悟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其次,教師要善于展示自己的“個性化閱讀”體驗,以淵博的學識、深刻的見解、豐富的情感和洗練的語言,形成鮮明、獨特的教學風格,為“個性化閱讀”教學樹立標桿。
(作者單位:湖北省秭歸縣一中)
(責任編輯:馬瀟瀟 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