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網絡的迅猛普及,貼吧作為網絡的伴隨產品進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校園貼吧無疑是在現實校園之外又重構了一個虛擬校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交流場所。構建一個和諧的虛擬校園,對實體校園的和諧發展至關重要,為此,我們有必要全面了解“校園貼吧”的發展現狀,分析“校園貼吧”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思考如何引導師生以及家庭和社會共同構建和諧“校園貼吧”。
一、“校園貼吧”的發展現狀
縱觀“貼吧”帖子的各色內容,主題可謂五花八門。從貼吧的表現形式來看,大致可以歸為以下五類:
1.謾罵類:聽取罵聲一片
在一些網站的校園貼吧里,常常出現學生使用低俗、惡毒的語言批評教師的現象。不僅如此,一些學生之間針對某個問題有不同看法往往也會引發對罵式的人身攻擊,使“校園貼吧”充斥著不和諧的聲音。比如,某校貼吧最近一則跟帖十幾樓:“我,我,我,真的是很討厭你啊。沒有人能敵得過你。某某,素質教育的敗類。請你不要影響我的愛國熱情。”學生的謾罵帖子占據了貼吧的絕大部分,而且部分帖子甚至指名道姓的評論某某老師和某某班干部。
2.咨詢類:問出心聲來
少部分帖子是屬于咨詢類的,主要參與者是新生、新生的家長和畢業生。新生主要是詢問在校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希望能夠和在校生交流,得到一些建議。家長是詢問學校的發展狀況,比如學校的師資、高考成績、教師水平等。畢業生主要關注母校的發展變化。這部分帖子言辭是比較平和的,基本上表達了真實的心聲,而且可信性非常高。
3.討論類:爭得槍聲響
“本次籃球賽預測”樓主發出討論的主題帖,樓下的不斷跟帖:“沙高好不容易有一場籃球賽。預測一下啦,幾班比較厲害!”“貌似8班比較厲害”“覺得九班會贏”“我們的老太太啊,可不希望我們贏”“她算好的了,某姐姐都不想讓他們參加”……關于籃球賽的跟帖上百個。通過熱烈的跟帖可以看出,學生的青春熱情是需要釋放的,他們有共同的話題需要討論,無疑,校園貼吧就是個很好的途徑。
4.曬客類:曬出自信來
“大家看看啊,我兔子美女哦,雖然我的兩個小兔子耳朵很白,但我很愛她的哦,因為我厚厚的劉海、厚厚的頭發把我的耳朵都遮住了。你們說我美不美?”從帖子中可以看出,學生是非常自信的。這類的帖子占的比例比較大,選美選秀也只有在網絡平臺上才能如此大張旗鼓進行。可以看出學生這方面參與熱情高漲,對自己充滿了自信。
5.祝福類:喊出真性情
“收集祝福——給何瀟鳴,瀟鳴吶,雖然去了很遠的地方教書,但我們還是會想念你的,會好好讀書的。支持瀟鳴的,就來祝福吧:讓我們的鼓勵成為彩色糖果,照亮這個世界!”“祝福,瀟鳴加油!”從帖子中看出發帖和跟帖的學生對要走的教師表達了很好的祝愿,帖子中表現出學生之間的真實感情,貼吧成了學生釋放自己真性情的空間和平臺。
二、“校園貼吧”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
“校園貼吧”作為虛擬校園平臺,能夠給學生創造自由平等的交流機會,學生在無權威的條件下自由表達思想觀點,能夠真實反映學生的心聲和需求。“校園貼吧”作為虛擬校園具備很多實體校園沒有的優點,它是學生思想的晴雨表,師生交流的平臺,提升學校教育的指南針。
1.反映學生思想的晴雨表
由于貼吧是匿名制的,在貼吧中大家彼此不認識,可以隨心所欲地發帖、跟帖,這種條件應該是平等和民主的,每個人都有充分的發言權,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體現。根據筆者對帖吧的了解,無論是謾罵、討論,還是曬客和祝福都是學生發自內心的感受,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思想。如果教師能夠參與其中,就可以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了解不同年齡段不同學生的興趣點,清楚現階段學生的思想動向,把握學生對某重點事件的導向。學校也可以根據發帖內容判斷學生思想狀況,有的放矢,加強引導。
2.加強師生間交流的平臺
“校園貼吧”是Web2.0,主要功能是互動式交流,每個人都可以就某個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作為一個網絡平臺,“校園貼吧”為廣大學生、教師與家長提供了廣闊的交流空間,學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交流心情、探討學習、表達思想。如果對“校園貼吧”進行正確的引導,教育學生成為有道德的網民,將會使這個虛擬校園發揮更大的作用。
3.改進學校教育的指南針
“校園貼吧”里所反映的各種事情并不全是莫須有的,絕大部分是學生所關心的或是學生有意見的。假設學校對學生在貼吧里反映的食堂飯菜不好進行調研改進,提升飯菜質量;假設學校就學生在貼吧里謾罵的某位教師進行教育,改進他的教學方法和態度;假設學校就學生在貼吧里討論的校慶活動邀請畢業生返校參加……學生能夠察覺到學校在關注著他們討論的貼吧,自然就會自覺地加強自身的網絡道德修養,如此會形成良性循環,不斷改進學校教育。
三、全員參與共同構建和諧“校園貼吧”
構建和諧的“校園貼吧”,不單是學校和教師的任務,家長的引導更不可少,整個社會都應該為建設和諧的網絡添一份力量。
1.教師要從容大氣應對批評,加強溝通,正確引導
我校的一位教師找到在網上罵他的學生,態度強硬地要求學生刪除帖子。雖然一段時間來,針對他的帖子不在了,但是帖子真的是從學生的心底刪除了嗎?果不其然,過了一段日子,帖子又如洪水一樣泛濫開來,除了“強權”,教師難道別無他法了嗎?
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要融愛心、激情、學識和智慧于一體,寬容學生,不但給他們尊重和信任,同時也給自己快樂和如意。試想如果那位教師能夠寬容地處理學生的罵聲,后面如洪水一般的罵聲就不會再現。而我們另一位智慧的教師沒有去追究學生的名字,而是跟他進行跟帖聊天,在真誠的你來我往的對話中,了解了該生的想法,并通過交談使該生深刻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所造成的傷害。后來該生在貼吧上進行了深刻的反省,并成為一名捍衛學校貼吧文明的“小衛士”。有時候嚴厲批評學生的錯誤,遠不如學生自己反省來得深刻。因此,我們教師要爭取有大度寬容的境界,還要有寵辱不驚的氣度。
2.學校要淡定理智引導貼吧言論,構建和諧校園網絡
對學校的管理、教學質量、教師的教學和師德水平,誰最有發言權?肯定是學生。面對校園貼吧的不和諧狀況,學校既不能對學生一味放任,也不能絕對禁止學生的發帖行為,而是應該改善貼吧的語言環境。首先,應該加強貼吧的管理,采取技術手段將不健康的內容屏蔽。其次,安排心理輔導教師或班主任定時進入“校園貼吧”瀏覽帖子,了解學生的思想傾向,對學生不當和不文雅的言論及時進行糾正,并發表正面的吧貼,引導學生向健康積極的方面發展。再次,學校也可以在貼吧上組織一些有意義的話題引導學生討論,營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互動交流平臺。最后,開展豐富的活動,分散學生注意力。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可以適當開展一些興趣活動,并及時根據“貼吧”的思想傾向開展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把精力轉移到活動中去,為學生創造更多的交流機會,分散他們上網發帖的注意力。
3.家長要積極充電認知新事物,參與校園網絡建設
深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馬云馳認為,現今社會已離不開網絡,網絡環境對90后的負面影響早就產生了,貼吧現象只是一個較為代表性的案例而已。馬云馳表示,“如果孩子有足夠的時間與同伴一起玩耍或干有興趣的事,他們就不會選擇上網。是快節奏的家庭生活和現行的教育模式導致孩子上網的年齡越來越小,這不能怪孩子,應該反思的是教育本身”。她認為,“不能因貼吧事件就限制孩子上網,家長應該適時引導,比如家長要主動學習電腦知識,和孩子找到共同語言,與孩子一起尋找上網的樂趣,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孩子健康上網”。作為家長,應該客觀地看待“校園帖吧”這個現象,對這個現象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并能參與進來,共同建設和諧的網絡平臺。“校園貼吧”是一個虛擬的校園,是學生的另一個家,我們都有責任維護好這個家,努力讓每個學生少說臟話、不說臟話,多發表健康積極的帖子,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網絡家園。
4.社會要有序推進網絡和諧建設
黨和國家一直關心和重視青少年網絡道德建設問題。早在2001年底,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少工委和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等部門就聯合向社會發布了《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2004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各類互聯網站都要充分認識所肩負的社會責任,要遵循網絡特點和網上信息傳播規律,充分考慮未成年人的興趣愛好,加強網上正面宣傳,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為廣大未成年人創造良好的網絡文化氛圍。特別是自2009年7月1日起,所有在我國境內生產銷售的計算機出廠時都要預裝“綠壩——花季護航”的綠色上網過濾軟件。社會要合理引導青少年積極健康地參與網絡,黨和國家有責任,學校以及全社會的每個人都有義務共同建設這個和諧的交流平臺。
(作者單位:1.江蘇省沙溪高級中學 2.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責任編輯:馬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