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講故事的人從來不少,但對既酷又性感的互聯網時代來說已經不足夠。像Twitter、Dropbox這樣堪稱偉大的產品并沒有輝煌的歷史,有的是內涵精彩的概念及其實現方式。然而對珍惜認知成本的人來說,首先需要的是把概念展示出來的人。好玩的故事之所以被需要,是因為人們在使用產品之前必須認識到這些革命產品的“天才”之處。
Common Craft承擔著實現這一環節的使命,這家公司的客戶名單包括RSS、Twitter、Dropbox、 BitTorrent、Google docs等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Common Craft是這些超級明星的演出經紀人。在出版《商業就是一場秀》(The Art Of Explaination 中文版)之后,他與《東方企業家》分享了他對這個時代如何理解天才創意的觀點。
N=New Business Leaders
L=LeFever
N:開篇有一個跑步者的例子,提到“展示”這件事跟很多我們經常做的事一樣,因為很自然所以從未認真思考過,那么為什么想到去做“展示”并把它發展成公司?
L:十年前我成立Common Craft,當時定位于一個社交媒體咨詢公司,我的工作是向客戶介紹如維基、博客和社交網絡之類的新工具。我很快發現,影響客戶決策的并不是這些新產品的價格、途徑或者設計,而是“理解”。他們迫切需要在采用之前理解這些偉大的產品想法。我于是意識到“解釋”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技能,尤其是能夠幫助人們把握更多機會。
N:書中提到“我們都被各自擁有的知識粘住了”,這種“知識的詛咒”是指什么?
L:毫無疑問,尋求更多的知識并與人分享的社會趨勢不會改變。但不幸的是,一旦你對某個領域鉆研得非常深入,便容易與別人在這方面的理解力“脫節”。似乎每個人具有與你相同的知識基礎,最終一種難以理解的溝通方式成為聽眾和講者之間的障礙。要做一個成功的解釋者,必須要關注他人的理解力,打破這個“知識的詛咒”。
N:這本書寫作方式看起來與眾不同,比如非常有解釋力度的演示圖表,網址鏈接以及案例的視頻二維碼……你在書中提到用谷歌文檔寫這本書,技術方式對你的寫作思維和這本書的完成有大影響?
L:我認為,“書”的概念一直在變化。在過去十年間,科技對我們如何理解“書”有巨大的影響。從純粹的印刷文字到滿是圖像及多媒體體驗的電子書。書,正變得與App和網頁越來越相似。這是一個積極的革新。人們有了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相比“讀書”人,另一些人可借用圖像或視頻學得更好。書的進化也使得作者能創造更多類型的書;就我而言,希望借力科技的創作形式幫助到盡可能多的讀者,這就意味著不斷采用新工具。
N:你通過視頻幫助了很多初創公司和技術性公司克服了推廣難題,在這么多客戶案例中,你覺得成就感最大的是一例是什么?
L:挑戰最大的一例很可能是BitTorrent(比特流),它難以解釋,因為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由于幾乎沒有同類產品,做類比很難。但使用這個產品也必須基于理解,否則使用者不可能有效率地使用產品。所以我們不止聚焦于產品的工作原理,而是力圖展示出為什么它的工作方式決定了意義所在。
這個世界充滿了讓我們生活得更好的新想法和新產品。但由于不熟悉或從未接觸,這些偉大想法容易被忽略。因此,解釋,或者說展示,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確保產品易被人們理解,即展示環節,才能驅動其他方面。在任何時候,決定人購買產品時的先行因素總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