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我學習了中央印發的三本學習材料,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我感到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是一個“常講常新”的大課題。
第一,要把群眾路線當成我們黨的生命線。群眾路線源于科學的理論,我們黨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這一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把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觀點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有機統一的產物,有著深厚的科學理論基礎。群眾路線來自實踐,經受了實踐檢驗。我們黨成立90年來,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黨群關系成為魚水關系、血肉關系、土地和種子關系,主人和仆人關系。由此,我們黨不僅奪取了政權,而且戰勝了帝國主義長期的封鎖,取得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實踐告訴我們,能否堅持群眾路線,關系到黨的政權基礎,在這一重大問題上,我們必須站穩立場、堅定不移,防止黨群關系變成流水關系,甚至是水火關系。群眾路線經過國際比較,顯得更為重要和珍貴。最近我看了前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寫的一本書,叫《大國悲劇》,看了《居安思危》的記錄片,對蘇共亡黨亡國的原因有了新的認識。列寧講過“最嚴重、最可怕的危險之一就是脫離群眾。”蘇共亡黨并導致東歐各國共產黨相繼失去了政權,再次證明了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成敗的根本政治因素。
第二,人大工作要體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體恤民力、凝聚民心。毛主席講過,“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這是被歷史證明了的有效工作方法。人大是民意機關,人民群眾對人大機關是很尊重的,人大的同志與群眾也有天然的聯系和深厚的感情。我聽說過上海歷屆人大老領導和老同志有許多感人的故事:有些老同志在反映群眾疾苦時仗義執言,對官僚主義衙門作風拍案而起。在人大工作,對人民群眾,尤其是基層老百姓一定要有真情實感,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最起碼的條件,沒有這一條,就做不好人大工作。我們要帶著問題到基層到群眾中去,掌握真實民意,學習提煉民智,許多中的難題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第三,要站在群眾的立足點找問題、改缺點。今年中央四號文件指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著力解決突出問題,主要是要堅決反對“四風”。那么怎么才能夠發現問題、找準問題?我認為首先是要通過學習教育,打好群眾觀點的思想基礎。學習搞好了,思想認識提高了,衡量尺度嚴格了,就可以將過去沒有看清的問題看清了,一些過去認為只是小事一樁的問題就能看到它的嚴重性危害性,引起重視。除了學習以外,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換位思考,就是站在基層群眾的立足點去找問題。站在普遍百姓的角度去看問題,站在機關干部的角度去看問題,站在人大代表的角度去看問題,有助于我們認識自身的不足,看清事情的嚴重性和危害性。有的問題如果僅站在領導干部的角度看,不一定認為是問題。這次開了11個座談會,其中有一些基層代表和機關干部提出了一些批評意見,有的很具體,看上去也是小事一樁,但換位思考感覺就不一樣。比如有的機關同志講到要反對鋪張浪費、大手大腳等等。這些看起來是小事,但反映了機關的作風。我們要舉一反三,把自己擺進去,站在群眾的角度去發現問題,整改問題,切實把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當成是對自己思想行為的洗禮,進一步增強宗旨意識和群眾觀點,轉變自己的作風,改正我們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