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至26日,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發展改革委《關于上海市2013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審議中,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在外部環境嚴峻復雜和內生增長動力不足的雙重挑戰下,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平穩有序,總體符合預期、好于預期,經濟發展的質量、結構和效益繼續改善,創新轉型的積極效應得到進一步顯現。同時,圍繞如何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促進經濟轉型發展,委員們發表了許多真知灼見。
王中:確保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
在當前國際、國內和本市經濟發展態勢下,要創造性地、全面地領會和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經濟發展的戰略部署,要很好地領會和貫徹落實“李克強經濟學”。我們經濟發展必須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內,經濟發展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目前來看,本市上半年經濟增速整體在合理區間內,但下行壓力比較大。特別是工業下行壓力大,工業投資上不去,沒有內生動力,沒有重要支柱性項目作為抓手。要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以綜合提升經濟總體水平。
馬新生:抓住最根本的經濟問題
有幾個問題值得研究重視:一是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放緩。上半年,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率有欠賬,可能達不到“十二五”期間翻一番的預期目標。居民收入增長低于GDP增速,導致消費意愿下降,這將使經濟增長更多地依靠投資拉動,目前這種狀況很難改變,需要引起重視。二是本市推進“創新驅動、轉型發展”,需要高度關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但是,目前本市新能源、高端制造和信息技術等戰略性實體經濟的總量都在下降。三是發展要堅持基本路線。本市應當繼續提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有些東西能放的要放一放,下半年應當把最根本的問題抓上去,經濟上去了,消費問題、城市管理問題等就迎刃而解了。
呂貴:重視工業增速下滑問題
談兩點想法:一是目前第三產業產值比重的增加,是否有第二產業產值下降的因素,要高度重視第二產業發展勢頭不足的問題,防止本市傳統工業品牌基本全軍覆沒現象的再次重演。市政府應針對性地采取扶持政策,確保轉型過程中第二產業真正得到發展。二是要高度關注電子商務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和挑戰。從市政府層面統籌各職能部門,培育和扶持相關產業,建立規范運作的機制。
馬進:研究促進消費的長效機制
要進一步刺激消費。在進出口下滑的大背景下,本市應研究如何進一步促進消費,研究為什么消費水平無法提高。一方面要將消費留住,比如,本市高等教育的消費流向發達國家越來越多,市政府要研究如何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強社會保障,市民不敢消費主要是擔心未來養老、醫療等風險,政府要消除這些后顧之憂,這也有助于維護社會穩定和諧。
胡平西:破解金融產業結構性矛盾
談幾點建議:一是要將通過質量和效益推動轉型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總的指導思想。銀行業必須貫徹該指導思想。這些年金融資產規模日益膨脹,一方面貨幣投放量很大;另一方面,中小微企業資金需求仍然偏緊,甚至還出現錢荒。關鍵的措施是要淡化用資產規模來考核銀行,強化考核銀行的經營業績、貸款投向、資產質量,引導其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二是要認真研究資本市場表現不佳問題。一方面IPO停止,企業上不了市,排隊的七百多家;另一方面,銀行股的市盈率近五倍左右,股價被嚴重低估,有關部門需要重視。
張耀倫:統籌協調傳統和新興產業的關系
要處理好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關系。近年來,本市正在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并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政府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是必要的,但是也應客觀分析、全面認識。上半年,對本市財政貢獻率較高的都不是新興產業。可以說,新興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傳統產業。因此,在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的同時,對有優勢的傳統產業,也要下力氣支持好、保護好、發展好、升級好。
陳兆豐: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本市上半年工作中反映出的兩個問題值得關注:一是工業投資下降,這將會影響本市的發展后勁;二是消費增長乏力,這不利于本市擴大內需。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當前面臨的困難給本市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很好的契機。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在確保民生和社會穩定的前提下,抓緊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為此建議,一是要加大民生保障投入。比如,就業促進、舊區改造、舊房改造等民生保障方面的投入應該進一步加大。二是要充分釋放改革紅利。例如,自貿區的試點、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等,通過這些改革試點的深入推進,不斷釋放改革紅利,促進本市經濟發展達到新的水平。
張辰:加強對產業轉型的過程性研究
要加強對本市產業轉型的過程性研究。比如,當前本市工業穩增長、調結構難度在不斷加大,表現出工業下行壓力加大、工業投資持續下降等問題,我覺得這可能是產業結構調整造成的,可以理解。但是,本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在不斷下降,對此政府要高度重視,加強對轉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應對措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