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上海按照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和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總方針,積極應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沖擊和自身結構調整影響的雙重挑戰,經濟呈現出平穩中加快轉型的態勢。下半年,外部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為此,筆者對本市現代服務業發展提幾點思考:
一、電子商務發展須破“瓶頸”
2013年上半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4548億元,同比增長26.1%,占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的9.3%,無論整體還是發展速度均處于全國領先地位。然而上海未能成為電子發票試點城市,這對本市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一個較大的制約因素。
電子發票具有諸多優點:它瞬間即成,虛假真偽即刻核實,操作簡便易行,容易普及推廣;它的信息數據量小,實時地存入稅務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可以節約存儲空間;它節省報、核稅時間,降低稅務管理成本,實現稅控管理現代化。對企業而言,紙質發票既不環保,還需要組織大量人力和設備進行打印、標識、派送、保存、堆放等工作。而電子發票的使用實現了納稅結算完全網絡化、電子化、無紙化和自動化操作,免去了大量的印票、購票、存儲等工作,可為企業節約人力、物力、財力,降低企業管理成本。
目前,全國電子發票試點城市有青島、南京、深圳、杭州以及重慶。據了解,今年北京已經為京東商城提供了圖書類的電子發票。因此建議上海要在啟動電子發票方面切實邁出一步,為本市電子商務產業的領先發展保駕護航。
二、廣告產業求脫“費”
如今,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告業已成為國家重點支持的產業。自1997年起,全國廣告業的經營單位和個人,除繳納各類常規的稅費外,還要按營業額全額的3%繳納文化事業建設費。16年來,廣告業相較其他產業承擔了更多的稅費負擔。此外,隨著2004年《行政許可法》實施,廣告企業的廣告經營前置審批被取消,2005年中國全面履行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廣告市場完全開放,自此,外資廣告企業大量涌入,民營廣告企業井噴式增長,廣告業已非所謂的“暴利行業”,其競爭空前激烈,平均利潤率大幅下降。
上海作為中國廣告業發展的前沿和實施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城市,亟需搶占廣告業發展的先機。因此建議: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的新形勢,率先停止向廣告業征收文化事業建設費,減輕廣告業的稅費負擔,促進廣告產業的蓬勃發展,使其為民族品牌價值的提升做出更大貢獻。
三、跨界發展“鼓勵”與“管理”并重
基于互聯網的跨界發展,為傳統產業的升級帶來了革命性的機遇。互聯網產業自面世便與創新牽手,目前移動互聯網的創新焦點集中在圍繞和滿足用戶需求方面。對那些傳統公司而言,如何擁抱互聯網成為生死存亡的關鍵。以淘寶和京東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電商企業顛覆了實體店,并不斷擠壓后者的利潤,也逼迫后者選擇擁抱互聯網。如何幫助傳統企業更好地互聯網化、緊密整合線上與線下資源、充分體現用戶價值?政府對于傳統企業基于互聯網的創新,應給予寬容與鼓勵,也許下一個跨界模式將產生又一個經濟“奇跡”。
同時,跨界發展也創造了一個個區別以往的行業類別,正給政府監管帶來極大的挑戰。近期,很多互聯網企業紛紛涉足金融業,其中不乏資金出現短缺問題的電商企業,這無疑會給供應商和消費者帶來一定程度的風險,因此建議在金融與互聯網的跨界發展上政府應加強監管力度。
四、加強服務業人才儲備
在與一些電商界、廣告界等服務業高管交流時,常聽到他們抱怨人才難求。這極大地限制了優秀人才的培養和企業的做大做強,雖有企業自辦培訓班,但是培養之后的人才頻繁流動又使得企業培養熱情驟減。
據了解,目前上海的政府培訓項目一直在實施,但大多集中在制造業,而且培訓的科目偏低端,無法滿足上海先進制造業發展的需要,更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現代服務業的需求。因此建議在政府培訓中引入中高端的服務業科目,并和高校合作,為上海服務業人才的儲備注入新鮮血液,同時為有志于在相關行業發展的年輕人提供學習平臺。這必將極大地促進上海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也將進一步增強外地優秀服務業企業投資、落戶上海的信心,更好發揮上海的人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