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年初召開的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共收到349位市人大代表提出的732件代表書面意見。截至7月15日,其中726件已由各承辦單位辦理答復代表;還有6件因綜合性強、辦理難度較大,仍在辦理過程中。在已答復的書面意見中,答復“解決采納”的409件,占到總數732件的55.9%;“正在解決”的61件;“計劃解決”的87件;“留作參考”的169件。此外,大會閉幕后至7月15日,又收到代表書面意見50件,目前這些書面意見正在辦理過程之中。
關注重點,推動書面意見重點辦理
辦理代表書面意見歷來是本市國家機關體察民情、集中民智、惠及民生的一條重要途徑。完善營改增相關政策、促進本市展覽業健康發展、扶持中小微企業等關系本市經濟發展的工作,規范教育培訓市場、加強社區事務受理中心建設等民生問題,以及加大對經濟薄弱村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對失獨家庭經濟援助和綜合幫扶等,都成為“重點關注”,由市政府領導親自帶頭協調辦理,推動相關工作深入有效開展。市人大各專門委員會對涉及相關領域的代表書面意見也十分重視,結合委員會重點工作研究分析,對書面意見辦理情況跟蹤問效,并在開展相關工作時邀請提出書面意見的代表一起參與。
深入溝通,以“人來人往”提升溝通辦理效果
市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工委與“一府兩院”書面意見歸口負責機關保持聯系,通過召開辦理工作例會等及時了解各單位辦理情況和問題,并將代表的意見在例會上反饋給承辦單位。比如,對閔行區代表小組活動期間就部分承辦單位辦理工作提出的意見及時與相關部門通氣,督促有關承辦單位及時與代表進行溝通。對于部分處理難度較大的代表書面意見,注重聽取市人大專門委員會的意見和建議,確定辦理工作協調方案;對于一些代表對辦理答復有不同意見的書面意見,比如劉櫻代表關于校園安裝空調的建議、唐祝平代表關于軌交14號線延伸至黃渡大型居住區的建議等,通過安排走訪或召開辦理工作協調會,為代表與承辦單位面對面溝通對話搭建平臺。
問題導向,以辦理推動改進完善工作
辦理工作不“單打一”,各承辦單位努力將辦理書面意見的工作與推動部門工作成效結合起來,形成工作合力。比如,針對代表關注的就醫問題,市衛生計生委等部門積極推進“健康信息網工程”建設,目標覆蓋全市17個區縣、近600家公共醫療衛生機構,努力實現居民醫療衛生信息服務在全市范圍內互聯互通。一些代表在書面意見中提出電梯維護和運營安全問題,就此,市質量技監局積極推進建立電梯維修費用管理制度,繼續開展電梯安全風險評估,并與法制部門一起修訂《上海市電梯安全監察辦法》。市綠化市容局結合代表倡導推行垃圾分類處置的建議,推動新一輪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力爭年末全市實現分類的居住區覆蓋200萬戶居民。
回應期待,增強書面意見辦理實效
承辦單位對代表書面意見辦理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和心血,55.9%“解決采納”來之不易。而辦理實效究竟如何?代表和人民群眾的實際感受最能說明問題。代表們在總體表示滿意或理解的同時,也對辦理工作提出了更多期望和要求。代表希望書面意見分辦更加科學,要能抓得住核心,有利于解決實際問題;希望由多家承辦單位辦理的書面意見能夠形成一致的答復口徑,不要讓代表在多家單位之間奔波無果;承辦單位上門溝通要做好“功課”,拿得出實際內容,不是為溝通而溝通,為“感動”代表而屢屢上門;對于答復“解決采納”的也希望能夠讓代表看到實實在在的制度成果或工作實績;對于答復“正在解決”和“計劃解決”的更要有后續跟蹤,看得到實效。
一句句期望,所盼皆為“實效”。為進一步增強書面意見辦理實效,今年下半年,市人大常委會將重點開展書面意見督辦工作,主任會議督辦代表書面意見仍將是一重要形式。下半年將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副主任率隊,相關專門委員會組織,與提出相關書面意見以及來自相關工作領域、關心相關專題工作的市人大代表一起,圍繞本市“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目標任務和市人大常委會立法、監督工作重點,就代表書面意見反映比較集中、人民群眾關注度高的熱點難點問題,選擇若干承辦量較大單位或重點專題進行集中督辦,著力提升代表書面意見的解決實效。與此同時,各專門委員會也將結合專項監督等工作,開展多種形式的督辦工作。
今年,代表還可以通過書面意見網上辦理系統反饋對承辦單位辦理態度和辦理結果的意見。目前,代表對今年的書面意見答復表示不滿意的有6件。人事代表工委將與市政府辦公廳及有關承辦單位一起分析代表表示不滿意的具體意見,在與代表進行溝通、征求相關專門委員會意見基礎上,研究再次辦理工作的重點和要求,督促承辦單位認真做好再次辦理工作。
短 評
“落差”要靠落實來消減
文/姚 實
又到代表書面意見辦理情況盤點時。今年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代表提出732件書面意見,目前答復代表“解決采納”409件、“正在解決”61件、“計劃解決”87件、“留作參考”169件。初次答復解決采納率逼近56%,算得上歷史高點。但在近來數次代表座談會上,代表們對書面意見辦理表揚聲有之,更多的則是要求與意見。代表感受與答復結果何來如此“落差”?
平心而論,“解決采納”凝聚著承辦單位大量心血,許多單位主動作為,集思廣益,扎扎實實推進辦理工作,成績斐然。而代表對書面意見這一履職手段重視度相當之高,強烈希望說了不白說。所謂“關fx2bYUKWGyyaiOsrSeIJlQ==之切、待之嚴”,因此才有諸多新期待。
聽聽代表們的話,不難整理出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一是跨界建議呼喚職能完善。一些綜合性強的書面意見一頭難牽,不得已交多部門合辦,多頭回答卻莫衷一是,職能空白或銜接不暢是根本問題。二是部分公開遭遇頂真代表。一些工作“可做不宜說”,遇到十分較真且專業的代表,溝通工作首先要求攤開所有的牌。三是答復結果等待落實檢驗。代表對一些“解決未落實、采納未體現、計劃無節點、留下不參考”的情況詬病最多,代表提出解決采納要見實效,正在解決或計劃解決要有時間表;至于留作參考,也要擺出參考思路。
遇到以上問題的代表,其感受自然不會有“解決采納”后的成就感和愉悅感。如何消減代表感受與答復結果之間的“落差”?首先,還是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要真正將辦理工作作為踐行群眾路線,改進工作的重要方面,要重視辦沒辦出實效,而不僅僅盯著完成答復。其次,要抓牢“兩頭”。一頭是提出者,即人大代表,另一頭是辦理者,即承辦單位。要不斷提高書面意見提出質量,嚴格規范辦理工作,增進代表與承辦單位的溝通效果。第三,要做好“兩頭”之外的工作,建議路徑有三:其一,交辦機構和歸口負責機關要增強交辦和分辦科學性。通過溝通促進代表書面意見分析問題有深度、提出建議有見地,以增強書面意見針對性來點準承辦單位工作“穴道”,辦出實效。其二,有效傳導代表建議引起更多關注。一些前瞻性較強、協調難度大的書面意見不能僅在代表與承辦單位兩頭“轉圈圈”,不妨通過建議反映、決策參考或內部行文等多種途徑引起領導重視,加強協調力度,促進辦出實效。其三,有效結合代表主體作用的發揮與常委會職能作用的發揮。有的代表表示,面對承辦單位會有“孤身作戰”的感受。誠然,常委會不是“老娘舅”,但常委會重視代表建議、發揮職能作用是可有作為的。近年來包括主任會議督辦、委員會督辦在內的多層次督辦取得了一些成效;相關法規對于視察辦理情況、代表不滿意件再次辦理、約見常委會組成人員等也作出了規定;結合常委會立法、監督工作,開展協調辦理,或是形成重點關注件,開展專題詢問等,督出實效,此處探索空間還很大。
總之,代表書面意見反映的是民意,代表對書面意見辦理情況的反饋與感受同樣也反映出民意。消減代表感受與答復結果間的“落差”,關鍵要靠讓代表和人民群眾看得見、感受得到的工作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