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透露,由于連續降雨等原因導致坍塌的大境門西段長城修復工程主體完工。目前,該景區雖可接待游客參觀游覽,但因部分收尾工程有待處理,還不能登臨參觀。
2012年8月6日,由于遭遇連續強降雨,張家口大境門西段長城墻體約36米發生沉陷性坍塌,受其影響,大境門城臺及大境門至西太平山整段約73延米長城均存在一定隱患。險情發生后,張家口市迅速成立搶險指揮部,委托河北省古建筑研究所設計施工方案,并立即啟動修復工程。
據悉,此次修復工程由河北省木石古建筑公司負責施工,預計耗資500萬元。主要對西段長城73米墻體進行整體修復,采用傳統工藝手法,特別在黃土中摻入了白灰,并重點增強城墻基礎的穩固和墻體防水能力。工程在墻身基礎增加三層條石,墻身與垛口墻之間恢復三層拔檐磚,1CncDzOHNjJPnOJQuNkZXA==適當加大排水嘴的布置密度,在宇墻內側增設排水明溝,提高地面匯水效果及排水能力。
大境門位于張家口市區北端,始建于清順治元年,與山海關、居庸關、嘉峪關齊名,是萬里長城四大關隘中唯一以“門”命名的關隘。作為中國歷史上一條重要的對外通商貿易之路,明清及民國時代的“張庫大道”從這里出發,穿越蒙古草原,經庫倫(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直達原中俄邊境商貿重鎮恰克圖,綿延4300華里,與“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