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急救,人們熟悉的多是西醫的急救手段、藥物以及器械,本刊2012年11月上半月刊《危重病急救,“第一目擊者”至關重要》一文也曾詳細介紹。但其實,在急救領域,中醫也能大顯身手。醫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祖國醫學寶庫中的經典名著,其中所述的病種,不少是急癥重癥,甚至是危重病癥,醫圣在書中詳述了中醫治療急病重病的心法。可見,中醫不全是慢郎中,掌握方法,也能見效神速。
從這期開始,我們推出系列文章——中醫也有急救方,介紹在日常生活中的中醫救急方法。即使是不懂中醫的人,讀后也可以很容易地學到用中醫的方法來救急。
中醫治療急癥,以針灸為主(針灸包括針和灸兩種方法,急救所用更多的是針刺)。針灸對于搶救昏迷、痛癥、痙攣和以及部分血癥,有針入病除之效。其效果之神奇與快捷,甚至于遠較部分西醫藥物為快。可以說,針灸體現了中醫急救的實力,讓世人認識到中醫在急救領域的巨大效果。
針刺救急尤其是在中風救急時大有作為。
當前高血壓患者特別多,而由高血壓引起的中風亦可能隨時發生。中風是一種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治愈率低的腦血管疾病,往往來勢迅猛。中風以后,若不能及時發現,及時進行有效的搶救和治療,患者往往會在數分鐘或者數小時內死亡。即使部分患者經搶救保住生命,不少還是會留下令人遺憾的后遺癥,如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不清、行動不便、記憶力減退等,生活不能自理,生存質量下降,給患者本人和家屬造成極大的精神負擔。因此,如果家有老人患有高血壓,或者伴腦動脈硬化,或者曾經有中風史,一定要學會中醫急救的方法,預防意外,有備無患。
中風時,患者腦部微血管破裂,出現口歪,或者暈倒,或者四肢無力而摔倒,同時可能伴有頭暈、頭痛等癥狀。遇到這種情形,既不能慌張而手足無措,還要爭分奪秒進行搶救。此時,時間就是生命,中風發作的最初30分鐘是最佳的搶救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將迅速升高。
發現患者中風,切不可搬動患者,特別是不可搖晃患者的頭部。否則會加速微血管的破裂,導致出血增多而加重病情。若是慌里慌張地搖晃患者的頭部,想讓患者醒過來,這實在是加速患者死亡的愚蠢做法。
急救方法1:趕緊找一支三棱針,或者注射針頭、縫衣針等尖銳的東西,實有找不到就用細的小竹簽(牙簽亦可)。找到之后,用酒精或開水消毒,用其在患者十個手指頭尖(即十宣穴)上淺淺地刺一針,注意刺入即出,有血出來就行。可以一邊刺一邊擠,讓每個手指頭尖要流出3~4滴血出來。刺完手指頭,再在鼻尖上點刺一下,可以滲出點血出來。這樣處理之后,昏迷的患者可能會慢慢地醒過來。如果效果不明顯,還可以再在十個腳趾頭尖上如法炮制。或針刺患者人中穴,針尖向上斜刺,作捻轉強刺激,以促進患者蘇醒。中風突然發作時,患者氣血上涌頭部,手足開始發冷,此時當按摩搓揉患者雙手及雙足至發熱,可以穩定氣血,平衡陰陽,為搶救贏得時間。
關于針刺救急,古人有豐富的經驗。明代針灸大師楊繼洲在其所著的《針灸大成》中明確寫到:“凡初中風跌倒,卒暴昏沉,痰延壅滯,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以三棱針刺手十指十二井穴,當去惡血。又治一切暴死惡候,不省人事,及絞腸痧,乃起死回生妙訣。”
十二井穴,本來是指在十個手指指甲末端,找不到的話可以用十個手指尖來代替,效果一樣好。人的手指尖和足趾尖部是人體十二條經絡的起點,在這些部位刺血可以醒神開竅,對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昏迷效果最好。手指和足趾尖部刺激放血具有瀉熱消淤、活血通絡、開竅啟閉、護腦醒神等功效,為中醫傳統的特色急救措施之一。刺血后可以緩解經絡中的壓力,宣通經絡中的氣血,調整周身的經絡平衡,對于促進蘇醒、消除中風后遺癥極有幫助。
急救方法2:如果患者的口角歪斜到一邊,要在耳垂上刺血。按中醫全息理論來說,耳垂對應著人體頭面部。由于腦內出血導致腦壓增高,面神經受損而出現嘴歪,此時在耳垂部位刺血可以緩解腦部壓力,恢復受損的面神經。方法是先搓一下患者的耳垂,讓其略微變紅,再在每側的耳垂中間各刺兩針,擠出1~2滴血出來,可以迅速地緩解口歪癥狀。
急救方法3:我們都知道人中穴是救命穴,凡是昏迷不醒的患者都可掐按人中,或者用針在鼻唇溝中間處向上斜刺。如果沒有針灸針,可以用注射針頭、縫衣針、牙簽或樹枝上的芒刺代替。人中穴屬督脈,為陽脈之海,可以醒腦開竅、振奮陽氣、調節血壓,促心肺功能復活,昏迷患者可以自行蘇醒。此穴不僅可以搶救中風昏迷,更可以搶救心肌梗死或者中暑昏迷等,方法得當,可使患者蘇醒。
當然,在針刺急救的同時,要記得打急救電話,在最短時間內將患者送至醫院。畢竟,醫院才是處理急癥的常規所在,也是合法所在。我們能做的,不是代替醫院的搶救,而是為醫院的全方位搶救爭取時間,以爭取患者最好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