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主食”減肥 “餓”出脂肪肝
3年前,阿穎為了漂漂亮亮地結婚,初嘗“脫水式”減肥成果后,減肥上癮,并將方式確定為“無主食”減肥。她絕對不讓米、面等主食入菜單,肉類也只選擇脂肪含量低的海魚,青菜也是寡油水焯。在她的帶動下,十多名女同事也加入了“無主食”活動。今年公司體檢,一直被稱“身無剩肉”的阿穎被診斷為“中度脂肪肝”,多位追隨她的同事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警告。
醫生指出,與常見的營養過剩型脂肪肝不同,這些“無主食”減肥者患上的是營養不良性脂肪肝,是由于機體營養不足,尤其是蛋白質和熱量攝入不足,導致肝代謝紊亂而造成,就是說,這是“餓”出來的脂肪肝。
體內脂肪在肝臟滯留所致
明明身體脂肪減少了,為什么反而引來脂肪肝?研究發現,人體處于長期饑餓狀態時,身體無法獲得必需的葡萄糖等能量及各種脂肪燃燒時所需要的氧化酶。為了彌補體內葡萄糖的不足,身體就會將其他部位貯存的脂肪、蛋白質動用起來轉化為葡萄糖。這些脂肪、蛋白質都將通過肝臟這一“中轉站”轉化為熱量。于是大量脂肪酸進入肝臟,加上機體又缺少脂代謝時必要的酶類和維生素,導致脂肪在肝臟滯留,造成脂肪肝。同時,減肥導致營養ee+JAFnsVbbLJ8/er3ba5AtLp0JDDAvATuEHxlz0GB4=元素攝入不足,影響人體內蛋白質及磷脂的合成,導致脂蛋白缺乏。糖皮質類固醇分泌增多導致大量游離脂肪釋放到血液中,超過脂蛋白轉運能力就會沉積于肝內,引發營養不良性脂肪肝。
脂肪肝與胖瘦無關
大部分人認為,脂肪肝是“胖子病”,一方面,西方醫學研究發現,脂肪肝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人群中發病率為70%-90%,胖子自然是高危人群;另一方面,脂肪肝患者平時感覺乏力、易倦怠等,沒有其他特別癥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肥胖所致。其實,脂肪肝與胖瘦無關,與代謝有關。現今,年輕女性的脂肪肝發病率正在“異軍突起”。“減肥過快過狠的危險程度甚高。”專家表示,一次連續一兩天不吃不喝的脫水式減肥,或十天八天的瘋狂運動、節食,偶爾為之可能肝臟能得到恢復,但如果經常進行,肝臟自然就沒辦法承受,隨即出現各種代謝異常。月均減肥1-2斤還可以,但仍要配合均衡飲食及適當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