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從本期開始,本刊開設《我的故事》欄目,歡迎廣大讀者投稿,講述發生在自己身邊的醫療故事,并進行醫學解讀。內容要通俗易懂,給人以啟迪。更歡迎醫療專業人士踴躍投稿,講述自己在診療過程中發生的故事,加深讀者對醫療行為的理解,增強醫患之間的互信。
目前全球每年已有超過50萬例的患者接受心臟“搭橋”手術。很多冠心病患者聽說做這項手術要“開胸”,總覺得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但隨著名人們成功接受心臟“搭橋”手術,如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美國明星施瓦辛格等,現在人們對它已不太陌生了。
那么,該項手術究竟是怎么回事?術后能不能正常生活?讓我們來看看本文的主人公王曉琴,無意間被查出冠心病,在有驚無險地經歷心臟“搭橋”手術之后,精彩地生活下去的故事吧。
口述者:王曉琴(退休醫師) 年齡:72歲
親歷事件:心臟“搭橋”
按時吃藥,血壓卻居高不下
當時,67歲的我,還在自己和幾位好友合伙開的診所里當內科醫生。除了高血壓、血脂有點高之外,我身體狀態一向不錯,每天精神抖擻地給患者看病。
一天上午,我剛上班不久,只看過幾個病人,就感覺自己很乏力,有一種說不出的不適。我沒有患感冒,怎么會有這種感覺?測了一下血壓,結果嚇人一跳——上壓180毫米汞柱,下壓100毫米汞柱。
“奇怪,我上午出門前,吃過降壓藥,血壓怎么還這么高?”女兒知道后就陪我去大醫院心血管內科看門診。
“你得馬上住院。血壓這么高,隨時會發生危險,需要盡快查明原因。”醫生的話,讓我們頓時緊張起來。
心電圖、心臟CT、冠狀動脈造影……住院期間,我做了很多檢查,最后查明是心臟血管出了大問題,就是冠狀動脈主干狹窄,還有多支血管病變,所以血流受阻,引起血壓不穩。
心內科的專家對我說,要做個介入手術,在血管里放個支架,把狹窄的血管撐開,讓血流正常。沒過幾天,專家又對我說,這個手術不好做,因為我那心臟血管狹窄的地方相當于“交叉路口”,即便放上支架,也容易掉,所以手術就不做了,專家讓我今后做保守治療。接著,我帶著治心臟的藥物,出院了。
轉院治療,猶豫要不要“開胸”
后來,女兒和女婿打聽到市區另一家大醫院的心胸外科專家,就陪我找這位專家看門診。醫生仔細查看我的心臟血管造影檢查說,你需要心臟“搭橋”來治療,否則隨時會發生心肌梗死。
作為醫生的我,很快明白心臟“搭橋”是一項創傷性的大手術,需要開胸,還得啟用體外循環(一種特殊的裝置,暫時替代人的心臟和肺臟工作),也就是手術操作要暫停心跳。面對這么大的手術風險,我和家人都猶豫了。
反正,我現在沒有胸悶等不舒服的感覺,我裝作無事地繼續上班,其實,心里還是有些緊張的。我上樓梯開始覺得吃力。女兒家在七樓,我得走兩層歇一歇。
恰巧,幾天后,我和上海的哥哥通電話,聊起自己的病情。沒想到,他在三年前,也就是73歲時,做過心臟“搭橋”手術。因怕我擔心,沒告訴我。他說手術很成功,把原先的胸悶、氣短等問題都解決了,術后身體一直很好。
哥哥還提醒我,母親65歲時是因心肌梗死而去世的;我們心臟血管不好,是家族遺傳的。他建議我到上海接受心臟“搭橋”手術。
手術順利, 住院半個月就出院了
哥哥的一番話,打消了我對手術的恐懼感。那么,到底去上海做,還是在本地做?我和老公商量了半天,一時定不下來,我們又去找原先那個胸外科專家咨詢。專家向我詳細介紹手術的過程以及風險率,還說,“你現在沒患糖尿病,身體狀態不錯,適合做‘搭橋’手術,術后能改善心血管循環,預防心肌梗死。”
聽說這家醫院當時已為100位患者做過心臟“搭橋”手術,其中只有1例死亡,原因是患者術后護理不佳,感冒咳嗽、肺部感染并發心臟衰竭造成的。
經一番了解之后,我就決定在本地接受手術。“哥哥歲數大,去上海給他添麻煩;萬一手術失敗,我死也要死在自己家。”抱著最壞的打算,我坦然地面對手術。
當天手術,醫生從我的小腿上取下一段靜脈,然后移植到心臟那幾條病變的血管上,共搭了四條“橋”,手術很成功。我在監護室待了4天,普通病房待了13天,就出院了。很幸運的是,我術后沒有出現任何并發癥。
每天做健身操一小時, 每周爬山一次
性格開朗的我,在手術后不久便繼續上班了,直至去年在家人的勸說下,我才真正過起退休的生活。
現在,我胸口留下的刀疤就像長長的“拉鏈”,偶爾會有緊繃感。除了它在提醒自己經歷過大手術外,我幾乎和正常人無異。
每天清晨,我都會上附近的公園做健身操一個小時,每周爬山一次。爬山,走樓梯,能一口氣走到底。飲食上,我會以清淡為主,肉類盡量少吃。我從不吃滋補品,而是堅持服用降血壓藥、阿司匹林、保心藥物。每年體檢,我的健康狀態都不錯,連血脂也變正常了。
我慶幸自己,在經歷大手術之后,可以精彩地生活。
【專家視點】
“搭橋”更需“護橋”
問:冠心病出現哪種情況需要手術治療?
答: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是因為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心臟缺血的一類疾病。
通常冠心病的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外科手術治療這三種方式。當冠狀動脈狹窄達到一定程度時,服藥效果不大,必須通過冠狀動脈搭橋或者支架植入,重建心臟血運。
介入治療就是支架植入術,屬于微創手術,現在心內科開展。但由于部分患者不適合,如像主人公血管狹窄在交叉口,那么就需要心臟“搭橋”術。該手術醫學名為“冠狀動脈搭橋術”,“搭的橋”可繞過病變冠脈,從而給血液流動開辟一條新的通道。
問:心臟搭橋手術是否意味著治愈冠心病?
答:冠狀動脈搭橋手術能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減少心絞痛發作,可以預防猝死。但是它只除病癥不除病因,如不加控制,冠狀動脈的其余血管甚至新搭的“橋”仍會病變、狹窄。因此,搭“橋”病人一定要控制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術后患者必須定期檢查,堅持服藥。還要加強鍛煉,鍛煉有助于心功能的恢復,促進血液循環,提倡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每天1小時,分次進行)、做保健操、打太極拳等。合理飲食,葷素搭配,宜清淡,低脂、低膽固醇,如新鮮蔬菜、水果、瘦肉等。不吃油炸、燒烤食品。術后患者要特別注意不能熬夜,避免情緒的大起大落。
問:如何早期發現冠心病?
答:常規的檢查有心電圖、彩超、冠狀動脈造影、心肌酶學檢查等。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它可明確病變范圍、程度,并為選擇治療方法(手術、介入、藥物)提供依據及評估風險。像主人公這種無疼性的冠心病往往心臟CT顯示心臟血管有鈣化,心電圖提示有心肌缺血等情況。另外,老人若經常出現胸悶,走樓梯幾步就要喘氣等,也提示可能患上冠心病,應盡早上醫院檢查。
(作者為廣西醫科大學教授、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