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情懷,一種前瞻戰略的目光,一系列科學發展決策和一個凝心聚力的優秀團隊,成就了寧夏郵政的傳奇業績。
在這個拼跨界聯想的現代企業時代,企業家的創新意識無疑帶來一場場顛覆認知窠臼的頭腦風暴。馬化騰龐大的“QQ帝國”為國人創造了變天涯為咫尺的溝通方式,馬云的電子商務王國締造了眾多亞洲企業的全球化。而這些最初的想象畢竟始于毫無包袱的虛擬世界。在寧夏這塊衍生過古絲綢之路傳奇的大地上,有百年傳統業態的中國郵政,以不斷攀升的輝煌業績通過轉型和再創業,浴火重生華麗變身,被托舉進一個高速發展的全新時代、一個遼闊無垠的多元化平臺。這不啻是摧枯拉朽醍醐灌頂的升級版風暴。
氣貫長虹的恢宏胸襟,遠見卓識的韜略籌謀,也許是寧夏郵政領軍人物馬贊福和所有精英們的相同特質,為什么寧夏郵政的每一個戰略和決策都是如此讓人心潮澎湃、暖流涌動?這些林林總總包羅萬象的業務,歸結到一個深沉厚重的向心力上,就是滿懷拳拳之心,報效百姓鄉親,眷顧沃土家園的摯愛深情。
天地之間熙熙攘攘,寧夏郵政黨組書記、總經理馬贊福只看見了“民生服務”這一宏大主旨,只為這一崇高使命揚鞭奮發。寧夏的郵政概念早已超出了行業傳統的職能界限,在信息、物流、金融甚至文化文明的傳播中,幾乎無所不能地在需求和資源之間彌合著所有障礙斷層和壁壘。
戰略引領實現大突破
2003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適時提出了“建設大銀川,發展城市化經濟”的戰略決策。馬贊福敏銳地捕捉到,這是一個發展郵政的絕佳時機。于是,一個大膽的構想在他的腦海里孕育。他決定突破常規,毅然推出“建設大郵政、服務大銀川、三年大發展”的戰略構想。突破“綠色圍墻”,從傳統意義上的函、包、匯、兌的業務中跳出來,使之融入地方經濟建設。利用郵政通政、通民、通商的特點,寧夏郵政開始面向市場實施資金流、信息流、實物流“三流合一”的全面改革,吹響了企業向多元化發展的號角。
2003~2006年,全區郵政業務收入由1.91億元增加到2.5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7%,圓滿實現了“一年有一個新變化,兩年上一個新臺階,三年有一個大發展”的既定目標。寧夏郵政人由此看到了戰略引領帶來的發展機遇和動力,增強了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2006~2013年,寧夏郵政黨組提出了“建設大郵政 二次大發展”“建設大郵政 跨越式大發展”和“建設大郵政 二次創業大發展”戰略,寧夏郵政以“小省區敢有大作為”的氣魄和膽識,加快業務結構調整,拓展經營服務領域,使全區郵政各項業務步入了健康發展的“快車道”。經營規模不斷擴大,企業實力不斷增強,全區郵政三大板塊業務收入由2003年末的2.1億元,發展到2012年的6.9億元,年均增幅達到21%以上,多項業務發展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寧夏郵政在全國率先開展藥品配送工作;
寧夏郵政在全國首家代理配送發放“少生快富”項目資金;
寧夏郵政在全國首創郵虹城市“一卡通”項目;
寧夏郵政積極參與自治區“新農村、新合作、新網絡”工程建設,在全國郵政系統第一家開通農村電子商務服務;
寧夏郵政在全國郵政系統第一家開通電子化流動郵局;
寧夏郵政在全國郵政第一家提出服務中小企業“109工程”,著力幫助109個中小企業解決營銷難、流通難、結算融資難;
寧夏郵政在西北五省區第一個創辦直復營銷旗艦中心。
服務民生實現大跨越
“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寧夏郵政深深扎根于塞上沃土,多年來,以服務民生為己任,始終緊緊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脈動,在認真做好普遍服務的同時,郵務類、金融類、速遞物流類三大板塊齊頭并進。
人們剛剛在驚嘆迪拜熠熠生輝的建筑時,寧夏郵政卻看到了Jebel Ali自由貿易區內有將近6000家物流公司。這顆冉冉升起于中東物流中心的璀璨明珠蘊藏著全球多式運輸潛力。WTO發表的國家年度報告中,稱贊阿聯酋經濟轉型的真正驅動力是其正在整合航空和海運能力。中東將是中國生產制造產品的下一個“熱門”出口市場。
不久,從300年前的絲綢古道上,凌空一現升起一道優雅曼妙的銀色航線,直抵財富天堂迪拜。寧夏郵翔國際物流快遞中心項目工程的建設,開辟銀川至阿聯酋(迪拜)航空國際貨運首條專線,將地方優勢特色產品直接運送中東,對寧夏的經濟建設、促進與中東各國的文化交流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路況崎嶇,氣候惡劣,祖輩生活在偏遠貧瘠地帶,許多生產資料和生活用品都不能及時運送到手上。國家補貼給西部農戶的“少生快富”資金是每個家庭解決困難危機的期望。而更多鰥寡老人們寄望的那每個月幾十元的“新農保”,的確能帶來一份堅實的保障。但哪個部門能承擔一年四季、農忙節慶中挨家挨戶繁重瑣碎的分送重擔呢?誰又能每月每次地保證養老費不成為兒子的煙酒錢、兒媳的菜籃錢呢?寧夏郵政不懼風險不計得失,風雨無阻踏遍鄉野,為政府排憂,為百姓解困,每月準時把錢交送到每一位老人粗糲干硬的手心里,也一并送出赤子不舍不棄的篤定關愛。
寧夏郵政在全國郵政率先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少生快富”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資金代理發放等工作,積極參與自治區“三新工程”建設,相繼建成1200多家郵政農家店,為農民送去了放心的農資和日用百貨;利用全電子化流動服務車代理發放“新農保”資金,開創了全國發放“新農保”的新模式,架起了黨和政府與農戶之間的橋梁。2008年4月,習近平同志來寧夏考察工作時指出:“寧夏‘少生快富’、郵政服務‘三農’等經驗得到國家有關部門充分肯定并在全國推廣。”
2006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為解決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開展了藥品采購“統一招標、統一價格、統一配送”工作。寧夏郵政被指定為藥品統一配送單位,在全國郵政開了藥品統一配送的先河。從講政治的高度出發,寧夏郵政認真組織,嚴密實施,將自治區黨委、政府這項民心工程落到了實處。按照全區藥品“三統一”的要求,依托郵政網絡,搭建了覆蓋區、市、縣、鄉、村五級醫療機構的藥品配送網絡。這一戰略的著眼點仍然是以民為本:有效地平抑了全區藥價,每年讓利百姓3億元,極大地緩解了群眾“用藥貴、看病難”的問題。在全國經濟排名弱勢的省份,這些奇跡般的數字當然意味著種種層面錯綜復雜的協調整合,意味著一場場拼耗內功的付出。目前,寧夏郵政累計配送額近25億元,開創了全國郵政系統藥品統一配送的先河。2010年5月20日,李克強副總理在了解到寧夏郵政藥品配送有關情況后批示:“對郵政參與藥品統一配送,推進醫藥改革的情況和經驗應予了解和總結,以資推廣。”
汶川、玉樹地震后,遍地焦土,滿目瘡痍,不斷出現的險情、中斷的電訊和交通吞噬著最后一絲心靈的光明。人們還分不清是幻象還是真實——一輛又一輛綠色的郵政汽車向著映秀鎮逶迤而來,好像自天而降,無法想象它們是如何日夜兼程、跨越斷裂嶙峋的無人區的。
在汶川地震突發后,馬贊福第一時間指令賑災藥品和全電子化流動服務車千里馳援災區。迅猛的執行力建立在深謀遠慮的韜略上,建立在鉤織細節的周密準備上。絕不僅是雪中送炭,危難絕望之時,神勇亮劍的服務車穿梭到哪里,就把信念和希望重新播撒向哪里,構建起人類不可摧毀的精神意志。
流動服務車前,人們駐足瞭望,不敢相信它小小的空間里,采用無線傳輸和載波的原理進行賬目記錄比對,具有匯款取現的聯網功能。讀著親人的問詢,手捧各地捐助款和藥物,強大的暖流瞬間驅散了悲愴帶來的麻木,直到哽咽淚奔,哭得像個孩子。人們奔走相告,熱切地把流動服務車團團圍住,好似在嚴冬里涌向一團火焰。寧夏郵政對青海玉樹大地震也進行了及時救援。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欄目播出了深度報道,講述了寧夏郵政服務流動車第一筆業務辦理的全過程。
全國郵政系統先進個人,被一方百姓譽為“春風信使”的馬全虎正是質樸無華的寧夏郵政人的真實寫照:高考結束已經兩個多月了,一封只寫有“王團鎮王小民”的錄取通知書卻姍姍來遲。當看到這封錄取通知書時,馬全虎完全理解它沉重的分量。他焦急擔心不吃不睡,在最短的時間內跑遍了王團鎮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最終在排除了十幾個“王小民”的情況下,找到了這位已經絕望的莘莘學子,用一顆“赤誠之心”為一個普通農村家庭送去了幾代人的殷殷熱望!2008年初一場罕見的大雪橫掃了寧夏,道路封閉,班車停運,剛做完鼻瘤切除手術的馬全虎卻被一封錯名、錯址的急件逼得如坐針氈。憑借豐富的工作經驗和敏銳的觀察,他深信這封信絕對不是一般的錯投信件。通過多方打聽,終于確定了收件人的地址。原來由于寄件人的疏忽把“李勝”寫成了“李月生”,要命的是這位收件人又偏偏搬離了王團鎮。鼻瘤術后的病人最怕傷風、感冒,一旦復發后果不堪設想。可馬全虎還是冒著隨時翻車的危險,把這封后來才知道是“救命的信”送到了百里以外的收件人手中。
在寧夏郵政,這樣傳遍千家萬戶的“春風信使”的故事,又何止個別!寧夏郵政就是這樣一群人:用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減輕百姓鄉親的憂患煩惱,一刻不忘記,一刻不停歇。
文化助力實現大發展
文化若水,廣育萬類而不彰。它無處不在,滋養和推動著一個民族不斷發展向前。“內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物化于技”這其中蘊涵了文化的巨大力量。寧夏郵政主動塑造企業文化,提高文化自覺感、增強文化自信心,運用文化杠桿,鏈接市場網絡,推陳出新、務實高效地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提高員工素質,提升品牌價值,增加核心競爭力,培養了寧夏郵政敢打敢拼的精神,成就了寧夏郵政上下同心的構想,賦予了寧夏郵政長久發展、不斷創新的品質。在企業文化的推動下,寧夏郵政取得了大發展。
只用了兩個半月就建成的全國第二座郵政博物館里,可以追溯到文明演進史上的郵政之魂的精神內涵:珍重所托,忠于使命;雖穿越戰亂瘟疫,歷劫兇險危困,千里跋涉關山飛渡,不避奔襲之苦,風霜雨雪蹉跎踟躕,不悔承諾之重。把每一份殷切的盼望送達終點,把每一個渴望的焦灼兌換成微笑。
這一郵政人的崇高操守和人間煙火那樣休戚與共、水乳交融。從那一孔圓圓的透鏡望進去——利用透鏡原理放大內部空間的民國郵局模型里,一派戲劇舞臺般的生活圖景摻雜著五行八作的市井聲浪在想象中撲面而來:販夫走卒巡警買辦在郵局里玩笑吆喝爭執吹牛,活絡樂呵的郵局站長為剛剛卸下郵包、滿身風塵的郵遞員撥旺了爐火,爐火映紅了展開包裹信件的一張張笑臉。咬一口從爐H3O5haqHoJEIjLzyDhv4UQ==膛里拿出的炊餅,郵遞員繪聲繪色地表演著一路上的奇聞趣事……溫良誠信的民風民俗讓人癡癡舍不得收回視線。這里恒久不衰地演繹著郵遞人生的悲歡冷暖。而郵件,牽扯著多少幽微難言的心事,更改著多少峰回路轉的命運。
從1896年清朝皇帝下詔開端的中國郵政事業走到了今天,雖然寧夏郵政已經是一個概念全新的現代企業,骨子里,他們仍然秉承著延續久遠的那種崇高使命。
能擔當宏偉大業,也做得好凡人小事,既服務百姓,更關愛員工。寧夏郵政“十個一企業文化工程”,極大地激發了員工工作創業的激情。
將“人和”思想融入企業文化,在企業內部努力營造企業和諧人際關系,體現和諧精神魅力,培養企業的團體協作精神,將整體和個體并重,善待員工。成為寧夏郵政提高管理水平的又一利器。針對偏遠鄉村局所,寧夏郵政從夯實基層基礎工作入手,推進和完善農村支局(所)小家建設工作,建立了45個農村支局所小家,配備了電腦、辦公桌、電視機、DVD、浴室等辦公、娛樂和生活用品,基層員工滿意率達到95%。對于城市投遞員,寧夏郵政及時落實集團公司要求,迅速推進城市投遞員之家建設,在全區建成7個標準化城市投遞員之家。為了讓一線員工安心一線生產,寧夏郵政不斷拓展“家”的范圍,成立了“寧夏郵政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與“大病醫療互助保障會”,啟動了郵政“金秋助學”活動,重大疾病幫扶,女職工關愛行動等活動,統一安排和管理困難職工子女生活與學習,幫助重病員工醫療救助等事宜。
“以人為本”給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大舞臺,這是寧夏郵政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著力完善人才配套政策,依靠感情感染人、依靠待遇挽留人、依靠事業激勵人,不拘一格用人才、真心呵護愛人才、千錘百煉育人才,是寧夏郵政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圣經”。在寧夏郵政穩步發展的良好環境中,“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一批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佳、大局觀念強、工作作風實、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脫穎而出,保證了企業人才的儲備量。
隨著黨的十八大召開,馬贊福腦海中關于建設“幸福大郵政”的藍圖日益清晰。他將“建設幸福大郵政”正式寫入了企業愿景,成為寧夏郵政企業文化新的內涵。通過寧夏郵政的大發展,融入自治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潮流中,奮發有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美麗寧夏,幸福大郵政。
只顧攀登莫問高,勇立潮頭揚遠帆。追星趕月播撒人間希望,更高的使命和責任驅動著締結神奇造化的寧夏郵政人以更加雄健的步伐,奮力進取,向著“客戶滿意,行業領先,社會羨慕,職工自豪”的目標邁進。
(編輯·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