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氣微博
中國十大行業即將現破產潮
2012年以來上演的光伏產業破產大戲已讓我們感受到經濟寒流的威力。接下來或許會有更多的行業卷入其中。以下是已經出現破產苗頭的行業:1.造船;2.鋼鐵;3.LED;4.家居賣場;5.中小型房地產;6.航運;7.信托;8.第三方理財;9.PE;10.團購。
10月11日 07:30
史上最大海歸回國潮來了?
據人民日報報道,2012年,27.29萬中國留學生回國,人數相當于1978到2006年29年間的總和。分析認為,我國現處于“智力流失”向“智力回流”過渡的時期,越來越多的人將夢想騰飛的地方選在祖國。“過去,祖國需要留學生;現在,留學生更需要祖國。”
10月13日 15:15
華爾街投行不歸路
證監會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歐: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國內券商很快將會面對華爾街曾面對的類似壓力,觀察和了解華爾街的興衰變幻對國內券商有極強的借鑒意義:1.從批發到零售;2.放棄合伙制;3.大即是美;4.轉向全能投行;5.衍生品滑鐵盧;6.死于貪婪;7.投行向何處去;8.隔岸觀火。
10月13日 21:30
魯桂華:一線城市高房價掠奪居民203年的儲蓄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魯桂華:一套一百平方米的公寓,在一線城市,大約需要一個普通居民203年的儲蓄;在二線城市,大約需要一個普通居民101年的儲蓄。高房價的本質,相當于地方政府把居民一生甚至幾生的儲蓄挪到了現在,花掉了。
10月13日 00:00
讀者反饋
《新財富》雜志2013年10月號封面文章
《私募后順豐:未來整合五大猜想》
黃剛-物流與供應鏈V(漢森世紀供應鏈管理咨詢總經理): 2013年開始,所有一線快遞都在開始轉型。看順豐數據,3年計劃投入75億元做服務轉型升級。
daish2011: 申通20年,順豐融資,EMS市場化????快遞業都紛紛公開財務、經營數據時,低價競爭紅利消失,服務業升級的機會到來。
銀谷studio: 稀釋股權,降低風險。
路遙逸行:順豐實際上內部管理問題不大,都在可控性之內,走上此路也是迫不得已,肉要分,大資源要靠攏,在國內經營企業發展過大單靠民資控股是不現實的。
《新財富》雜志2013年10月號李稻葵專欄文章
《危機后的世界變好了嗎?》
樂友龔定宇:中國不讓內需消費與自身產能的距離縮小或不大量鼓勵進口,世界經濟就很難太平衡,手里握有的外匯也是巨大風險。
寧陽V(電臺主持人):歐元不倒美國人能睡得踏實么?德國人愿意幫整個歐洲背黑鍋么?吃大鍋飯,對歐洲某些作風慵懶的國家來說當然最有利了。
省略代號:中國對外貿易的不平衡,西方社會對中國的貿易歧視造成了這種兩難局面。如發達國家消除貿易壁壘,中國能消費驅動經濟,對世界經濟活力將是福音。
焦成君:美國不怕什么金融危機,因為它會憑借美元的特殊地位轉嫁危機,由全世界為它來買單。也就是說世界都在為美國打工。
大癡若儒:美國最核心的利益,就是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的功能。
粉絲熱議
遺產稅來襲!該不該征?如何征?
據國務院參事劉桓透露,征收遺產稅的條款將寫入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草稿。從80萬元起征到“即將提上日程”,有關遺產稅的消息頻頻挑動公眾的敏感神經。遺產稅一般被認為是調節收入分配、縮短貧富差距的利器,但爭議也始終伴隨著這一稅種的前世今生。
丁來峰V(《國際公關》雜志原常務副主編)
遺產稅開征,首先要搞清楚幾個問題。1.80萬元起征點怎么來的?遺產稅宗旨是減少貧富差距,美國起征點是500萬美元。2.福利接軌了嗎?發達國家征遺產稅用于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福利。3.資產監管準備好了嗎?官員財產不申報不公開,一個人多個身份證,輕而易舉地避稅,這太不公平。
劉劍文V(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
遺產稅起征點80萬元不實際,應500萬元起征。遺產稅起征點80萬元的說法,來源于10多年前的文件,早已過時。如果近期推出遺產稅,可考慮500萬元以上部分征稅。遺產稅應定性為一個小眾稅種,絕不能面向工薪階層等中低收入群體征收,不要與普通百姓爭利。
胡釋之(宏觀經濟學者)
死亡不是征稅的理由:1.諾獎得主弗里德曼公開呼吁廢除遺產稅; 2.不是遺產稅讓美國強大,而是美國強大使其經得住遺產稅折騰; 3.若繼承遺產叫不勞而獲,那素不相識的官員來瓜分又該叫什么?4.中國把一些發達國家急于擺脫的制度糟粕照搬過來,這是最可怕的后發劣勢。
李大賀律師V
我贊成征收遺產稅,但是建議擴大繼承人的范圍,以盡量避免“無人繼承”的尷尬。
中國人“血洗”全球房地產
據美國僑報編譯報道,“富得流油”的中國人正在全球買房,中國人已成美國房地產第二大買家,數據顯示,這些中國買家共有13.1萬億美元的投資資產;另一方面,中國地產商也不甘落后,萬科、鑫苑、SOHO中國、綠地集團等紛紛將目光投向美國,它們的海外擴張,無疑在此輪美國經濟復蘇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華爾街人總結:“中國多年流血流汗積累的財富,正在通過各種途徑反哺美國,房地產是主要的投資形式。”
朱幼平(經濟學者)
先是低價商品惠及美國,后是購買美國國債支持美國經濟發展,現在又力挺美國房地產,中國對于美國是何等重要。再看奧巴馬這個經濟外行,先是挑起貿易摩擦,后是搞外資撤離回歸,然后又是TPP封鎖。難道不能換個思路,美國高端中國低端,G2攜手共同推進世界經濟發展嗎?
LarryWoo佳卿
中國房產太貴,一次性投入70年。美國房產是自己的,養房成本太高。其實都是養政府,美國做得相對能讓人接受。結果讓撒出去的資本又回哺本國,實在是高!
燃燒的阿蕾莎
中國經濟和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經濟意識已經嚴重被房地產業綁架了。房地產業在中國GDP中的比重越來越重要,所以只能繼續膨脹不能破;由此而來的短視投機觀念,在助推這個碩大的泡沫,并將這種“光榮傳統”發揚到國外!
anyong1952
1989年關島經常報道暴富的日本人在美國到處買房買地,關島涌入大量的地產投資,從此美國的房地產開始下滑,低迷了近20年。此刻感到有當年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