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股三季度的上漲
令許多投資者感到意外的是,從2013年中期開始,資源板塊的股價普遍大漲:自7月以來上漲了16%,跑贏大市9%的漲幅。
與此同時,這段時期內大宗商品市場僅溫和上漲。自年中以來,鐵礦石和冶金煤現貨價上漲了12-15%,但基本金屬整體僅小幅上揚0-7%,海運動力煤現貨價同樣持穩。同期,金價缺乏明顯方向,波動明顯,反映出政治“恐慌交易”(敘利亞)及美國關于削減QE以及債務上限未決的爭論。
漲勢的背后推手
在缺乏基本面推手的情況下,三季度股價上漲背后的推動因素到底是什么?從根本上說,年中開始,全球增長景氣度明顯改善,美國、歐洲及日本的PMI穩步向好。同時,中國市場人氣在年中時也有所提振,因為2013年上半年人們所擔心的信貸緊縮并未成為現實。
隨著歐元區經濟走出衰退,亞洲及美國增長也較為穩定。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活動從未如此廣泛改善。而且這些推動因素可望持續發揮影響,直到2014年。自2009年的上漲以來,所有主要大宗商品消費地區工業及貿易活動首度集體擴張。
來自美國的威脅
但是,全球同步的經濟活動被美國國會圍繞財政部借債權限延長的政治沖突所遮蔽。10月17日,“債限”被暫時上調。如果不這樣做,美國政府恐無法按時履行其債務,這無疑會對國際經濟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眼下,雖然避開了近期債務危機,但國會在未來數月內仍需再度應對財政政策問題。而隨著債限延長至2014年初,預計市場注意力將重新回到削減QE上。
股市對美國政府關門迫在眉睫風險的反應則較為溫和。這說明最近的一系列“第11個小時”決議已令投資者越來越不敏感。金融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不擔心這一事件,甚至可能鼓勵了政治僵局的延長,因為如果市場崩盤,決策者可能會被迫立即做出決定。更廣泛地看,對美國政策的持續爭論,實際上限制了金融及大宗商品市場的增長。在主要大宗商品消費國美國好不容易錄得持續經濟增長的情況下,這尤其令人遺憾。
避險需求升高
那么,美國政府關門對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有何意義?首先,由于避險需求升高,這有利于黃金、白銀、鉑系金屬,不利于基本金屬、動力煤、油氣,因為危及穩定增長和工業大宗商品需求。從較長期來看,對屬于實貨市場的鋼鐵、鐵礦石、冶金煤雖影響延后,但最終影響仍是偏空。
貴金屬(黃金、白銀、鉑系金屬)。以下是三項短期利好事件:1.美國財政僵局(新一輪債限危機;評級機構可能采取行動);2.提議的削減QE的任何推遲(預計會在2014年1月底宣布開始削減QE);3.2013年底來自印度和中國的季節性需求增長。
不過,隨著削減QE的有效實施,預計金價將承受下行壓力。美國經濟活動持續改善將影響政策預期;美聯儲轉向政策正常化將損及黃金。全球經濟持續增長將削弱投資者對黃金及其他防御性資產的興趣。
基本金屬(銅、鋁、鎳、鋅、鉛、錫)。美國債限問題未決恐將削弱信心、損及本國經濟增長。歐美是基本金屬的大消費國,也是基本金屬市場的重大影響力量。其中,銅可能受股票投資者及金屬投機客青睞:銅是全球工業生產至關重要的一項投入原料,且銅價有“礦山供給升水”,反映出其供應鏈較高的復雜性。
散貨(鐵礦石、煤炭)。散貨大宗商品市場幾乎完全是實貨交易(衍生品和指數交易不成熟,缺乏深度),它們的價值往往被新興市場增長現狀及前景主導。投機客活動在全球金屬、能源和農產品市場中占很小一部分。因此,散貨價格對宏觀經濟政策變化反應的靈敏性要小得多。但如果發達市場信心仍被政策大調整影響,這終將損及新興市場出口需求增長并影響散貨。
作者丹尼爾·摩根(Daniel Morgan)
系瑞銀全球大宗商品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