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前的反彈隨著周四的中陰暫告一段落,為何定義為反彈行情,而不是主升行情?成交量再次說明問題,節前和節后反彈的四個交易日的成交量很說明問題,如果把節前的最后兩個交易日成交量歸結為節日因素,而節后兩日如果是主升波段,成交量應該在1400億左右,但成交量依然在1100億左右,因此筆者依然定義為反彈行情,周四中陰的放量更說明問題,和前波反彈下跌如出一轍,依然是上漲縮量,下跌放量,而創業板再次顯示波段頂的特征也說明指數將遭遇一波下跌,所以指數走勢在下周并不樂觀,此輪行情多數以三連陰為主要特點,因此周五和下周一都是以指數回落為主。
金融股的下跌是指數下跌的主因,雖然說前期熱點傳媒娛樂類的也下跌幅度較大,但對整個板塊的后續行情可能還會有波段行情,目前依然是存量資金在市場折騰,所以依舊可以將老熱點做為短線的主要品種。新熱點板塊的形成需結合十月份歷史行情特點,歷年來十月行情特點將以三中全會會議主要議題為方向,而三月兩會的問題在三中全會繼續討論的概率極高,也是政策落地的時間點,所以根據三月的兩會熱點繼續看三中全會熱點,民生問題預計還將主要聚焦在食品安全、霧霾天氣、二胎政策等相關領域,而霧霾天氣根據去年至今年的討論治理情況來看,并無多大成效,未來可能成為長期熱點,對于環保股還將構成長期利好。
十月份是重組股分道制的落實時間,預示著IPO今年不會開閘。并購分道制的改革是為了應對IPO無法開閘,為借殼重組提供良好的通道的重要信號,結合前期新聞來看,IPO將會有不少企業改道借殼上市,所以十月并購分道制將會產生重組股的預熱行情,年關將至,重組也成為主要扭虧和避免退市的手段,在嚴格的退市制度下,IPO的短時期無法開閘,給了殼企業極大的價值空間,根據前期ST宏盛重組失敗的新聞信息來看,基本養殼的費用都是在三四億,而一些殼企業可能是造就牛股的溫床,重組股在年關爆發重組概率極大,尤其是一些ST類的凈殼公司和今年靠財技扭虧摘帽的但主營業務還沒改變的將成為主要借殼對象,所以此類個股可能成為第四季度的明星。
如果說目前傳媒、網絡、游戲還將是熱點,那么這個行業的并購還將不斷,主營業務為此類的重組股可能會成為借殼或者吸收合并的主要對象,目前以文化傳媒為主營業務的殼企業如ST傳媒和當代東方未來主營業務發展令人關注,其絕對價格在目前板塊中并不高,被影視類、網絡類、游戲類吸收合并的概率極大,而最近ST傳媒發布深交所關注函,可能也是為其摘帽打通最后障礙,根據業績來看ST傳媒已經夠摘帽條件,而隨著鐵路媒體優勢失去后,其未來主營可能會將以影視、網絡、游戲為主要方向,影視吸收合并的公告已發布近一年了,也該到有結果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