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我國獨立學院新聞專業的發展現狀出發,分析了其在新聞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相應的解決方法:構建多元化培養目標,健全以實踐性教學為中心的教學體系,提升師資隊伍的實踐性教學能力,加大資金投入,滿足實踐性教學需求。獨立學院的新聞人才培養應區別于普通高校和高職高專,尋求一條適應社會和時代進步的需要、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獨立學院 新聞 人才培養
當今世界,隨著數字技術的廣泛運用與網絡傳播的迅猛發展,不同媒體之間的界限逐漸消失。在媒介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新聞教育需要適應社會的發展,培養合格的新聞傳播者,這不僅是高校新聞專業面臨的一個嚴峻考驗,也是獨立學院新聞專業生存和發展的一個巨大挑戰。
一、我國獨立學院新聞專業發展概況
獨立學院是指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機制、新模式舉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它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本科學歷教育,是新時期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特殊的辦學機制與模式,自1999年6月出現以來為發展我國民辦高等教育事業、促進高等教育大眾化做出了積極貢獻。目前,全國已有300多所獨立學院,許多都開辦了新聞傳播類專業。以獨立學院最多的湖北為例,31所中的15所開設了新聞專業,浙江獨立學院的新聞畢業生已經占該省新聞傳播類畢業生總人數的三分之一,①獨立學院新聞教育已成為我國新聞人才培養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從目前我國獨立學院新聞專業的模式來看,主要為三種:
第一種是以傳媒人才培養為主體的獨立學院的新聞專業。如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廣播影視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等。這些學院以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為主導方向,辦學特色鮮明,已形成良好的社會聲譽。
第二種是專業性學院辦的新聞專業。如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中南財政法大學武漢學院等。這些學院的新聞專業利用特色專業的優勢資源,培養財經、法制、體育等方面的專業型新聞人才,教學中注重學科交叉、文理滲透。
第三種是綜合性學院辦的新聞專業。這類學院的新聞專業多為人文專業的一個組成部分,有的獨立為系部,有的從屬于人文或中文系部,人才培養方向寬泛。
二、我國獨立學院新聞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胡正榮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成立80周年慶典上的演講指出,全國新聞傳播教育面臨的最大困局是千校一面、千院一面、千系一面。獨立學院新聞人才的培養也存在這樣的誤區,照搬和復制普通高校的培養目標、方式和手段,從課程設置到教學管理,缺乏自身特色,難以與普通高校形成錯位。
1、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許多獨立學院新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中都提出為各級報社、企事業單位等相關行業領域提供新聞、宣傳方面的應用型或實踐型人才,這與普通高校新聞專業的定位非常類似,略有差異的是普通高校新聞專業人才主要面向省級、國家級新聞媒體,獨立學院新聞專業人才則主要面向地市級、縣級新聞媒體。由于人才培養目標的接近,獨立學院培養出來的新聞人才除了整體實力比普通高校低外,缺乏鮮明的特色。
2、實踐性教學落實不夠
獨立學院新聞專業的教學體系與普通高校沒有太大差別,以新聞理論和實務方面的課程為主,新媒介技術運用方面的課程開設較少。重視學生運用傳統媒介采寫新聞的能力培養,但由于相關教學設施的不完善或師資力量的欠缺,實踐性教學中學生聽得多做得少,實習、實訓的力度和方式均不及普通高校。
3、師資力量薄弱
獨立學院新聞專業師資力量薄弱且結構不完善,目前師資隊伍主要由普通高校現任或退休教師、媒體兼職人員、專任老師構成,專業知識結構、職稱結構和年齡結構都不完善。普通高校現任、退休教師及媒體兼職人員教學經驗或實踐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好,但教學之外的專業建設活動參與較少,在一定程度存在教學管理上的難度。專任教師課堂教學認真,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較多,但高級職稱較少,而且媒介從業經驗缺乏,在實踐性教學方面存在缺失,需要提升專業素質和能力。
4、教學設施不夠完善
新聞傳播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社會科學,離不開現代科學技術的運用,新聞教學也必須建立在一定的教學設施之上,而一些獨立學院的新聞專業成立起來較為倉促,資金投入不足,滿足新聞教學的基本設施還需完善,校內外實習基地還不夠穩固。
三、我國獨立學院新聞人才培養的未來之路
信息時代,人們需要不斷地獲取信息、調整信息和分析信息,并從更大范圍內去搜集、整合和傳播各類社會信息與情報,因而社會對新聞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和復雜化。而新媒體產業橫跨廣電、電信、電子通信、設備制造等諸多領域,既需要有科技含量很高的現代數字傳媒工程專業人才,也需要有較高新聞傳播素養的文科人才,這些都給獨立學院新聞人才培養帶來新的機遇。
1、構建多元化人才培養目標
2001年,教育部新聞學學科指導委員會組織調研“21世紀新聞專業人才培養與需求問題”,其中一項結果表明:尤其是沿海發達地區的一些新聞媒介,對新聞編采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基本已呈飽和。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近幾年的畢業生分配情況為例,從1997年至2002年,該院共畢業本科生和研究生562人,在新聞事業單位就職的有239人,到非新聞事業單位的323人。②這說明,知名院校的新聞專業畢業生能到媒體工作的并不占多數,新聞人才已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對于獨立學院來說,根據社會需求和自身特點調整人才培養目標顯得尤為重要。
(1)培養跨媒體傳播的技能型人才。媒介融合需要能跨媒體傳遞信息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而從獨立學院生源特點來看,學生理論知識薄弱,動手能力強,因此,在教學中可側重培養學生對新媒介的運用能力,加強跨媒體傳播技巧訓練,使之成為能運用多種媒介形式傳播信息的技能型人才,滿足媒體、企事業單位對傳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培養文化產業的創新型人才。隨著我國動漫行業、網站、手機報等行業的發展,社會急需宣傳和策劃方面的人才,這需要獨立學院在新聞人才的培養中注重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以扎實的人文知識為基礎,培養具有傳播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3)培養新媒體的創業型人才。目前,很多媒體在經營成本的制約下將一些業務外包出去,如電視欄目的制片人承包等,這些都為自由職業者或新媒體公司的創業者提供了可能性。因此,獨立學院可針對媒體的需求,開設相關選修課,引導學生自主創業。
2、健全以實踐性教學為中心的教學體系
獨立學院新聞專業的教學體系應圍繞自己的人才定位來構建,加快課程改革的步伐,切實建立起以實踐性教學為中心環節的教學體系,從而在傳統重理論的本科教育和近年興起的高職高專教育之間,探索出一種學生在基本理論方面夠用、動手能力更強的本科辦學新模式。
(1)調整課程結構。為適應多元化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獨立學院新聞專業應靈活調整課程結構,壓縮傳統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增加新媒介技術及其運用的相關課程。與此同時,可將學生4年的學習劃分為兩個內容,一個內容為對新聞傳播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即傳統的新聞理論和新聞實務方面的課程,以新聞傳播技能的學習為主;另一個內容則是圍繞某一專業技能進行授課,發展學生的個性化專長,引導其向技能、創新、創業等方向發展。在課程結構的調整中,要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強化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增強實習實訓力度,多走聯合之路。要保證實踐性環節的落實,獨立學院應積極探索多種實踐和實訓方式,增強實習、實訓的力度。在增強硬件投入、完善校內實習實訓場所的同時,還要積極拓展校外實習基地,尋求與傳媒機構、文化產業、企事業單位等的合作機會,讓學生直接參與到傳媒產品的生產和制作過程中,在產學聯合中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3)改進課程考核方式。獨立學院新聞人才的培養應區別于普通高校的精英培養,除少數優秀學生在畢業時考上研究生外,多數學生都是直接就業,因此,改進課程考核方式和畢業答辯機制,引導學生重視專業技能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對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可以筆試為主,對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以筆試和操作性相結合的方式或完全以操作為主進行考核,用畢業設計代替畢業論文的寫作,考核學生實踐性學習的效果。
3、提升師資隊伍的實踐性教學能力
對于獨立學院新聞教師隊伍的培養應側重實踐性教學能力的提升,在不可能大量、迅速引進優秀教科研人才的狀況下,可以改進聘用方式,以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和薪金報酬方式吸引優秀傳媒人員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在教學管理中,改變一人主導一門課的狀況,將兼職傳媒人員的專題與專任教師的講解結合起來,分段或交叉,讓兩位甚至多位專兼職教師共同完成一門課程的教學。這種方式對于操作性較強的課程來說,既可通過專任教師完成理論知識的傳授,又可通過傳媒人員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
從專任教師的角度來說,獨立學院應開辟一條教師深入傳媒的教科研機制,讓專任教師到傳媒輪流實訓,及時總結新聞實踐VeFZyE1tcwoAXpPl8KC+9g==中的經驗,并將新聞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帶到學術研究中。
此外,對獨立學院新聞專業教師的教科研考評和職稱晉升不要照搬普通高校的要求,要從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積極鼓勵教師在實踐性教學方面的突破和創新,鼓勵教師指導學生的專業實踐和科技創新,完善相關教學測評體系。
4、加大資金投入,滿足實踐性教學需求
以目前傳媒技術的發展情況看,新聞教育已經步入高投入教育范疇。非編實驗室、廣播電視演播室和編輯系統、網絡教學實驗室、電子出版教學實驗室、廣告設計制作實驗室等現代化的實驗設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當然,作為獨立學院來說,硬件設施的建設并不是追求最前沿最先進,而應以滿足實踐性教學需求為前提。
媒介融合時代對新聞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在新聞傳播教育上應用新傳播技術,重塑新傳播理念,改變教育模式,已經成為當前新聞傳播教育界重點思考的問題。獨立學院新聞專業的人才培養也將圍繞這個重點,探索一條適應社會和時代進步的需要、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廳基金項目“武漢地區獨立學院新聞學專業實踐性教學現狀調查與研究”(2010B179)、湖北大學知行學院教改項目“人文系新聞學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探索”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①孫勁松,《獨立學院實踐型新聞人才培養探索》[EB/OL].http://www.bia-
njibu.net/chuanmei/1311.html,2010-
02-05
②蔡雯,《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觀察與思考》[J].《國際新聞界》,2003(1):7
(作者:湖北大學知行學院副教授)
責編:劉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