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投資就有風險,風險與收益并存。”蘇寧易購執行副總裁李斌毫不避諱蘇寧試水小額信貸的風險。
繼阿里巴巴、京東商城之后,2012年12月5日,蘇寧電器宣稱,全資子公司香港蘇寧將與公司第二大股東蘇寧電器集團共同出資發起設立“重慶蘇寧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寧小貸公司”)。
2013年1月,“重慶蘇寧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正式試運營。
“蘇寧小貸公司是面向中小微企業推出的電商金融業務。通過對供應商資金需求的分析以及對供應鏈相關數據的挖掘,來爭取中小客戶。”李斌向《民生周刊》記者表示。
但是,同時李斌也意識到,電商在沒有抵押擔保、信用捆綁的情況下試水小額貸款業務必定面臨風險。
蘇寧模式
近年,電商紛紛進軍金融領域,開設小額貸款公司,為中小企業、個人等提供小額貸款并設有門戶網站,供辦理在線申辦貸款等業務。
李斌說:“現階段各電商的小額貸款都是面向各自平臺上的商戶。”
蘇寧易購市場管理中心品牌部副經理陳功京告訴《民生周刊》記者:“蘇寧電商放貸的運作模式主要是依托蘇寧零售產業,對其上游供應商或開放零售商的數據進行分析,對其資金流和交易信息進行分析,通過銀行保理或直接融資方式加快其資金回籠。”
陳功京介紹,為降低風險,蘇寧電商在貸款對象上有所選擇,其中一種運作模式的貸款對象為蘇寧的供應商。供應商可以將與蘇寧交易產生的應收賬款進行質押,以應收賬款作為擔保,還款時間為1-3個月。
“如何選定合乎資格的供應商是重要環節。”陳功京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可以根據蘇寧供應商的合作期限(半年或者以上)年度/月度銷售情況來判定,以源自蘇寧內部的信用評價體系為標準。
在電商平臺上,交易、付款記錄可以成為評估信用等級的現成平臺,蘇寧小貸公司就是通過對數據的搜集和整合來進行信用評估的。
截至2013年3月,短短4個月,已有4000多萬中小企業與蘇寧平臺合作。
除蘇寧供貨商外,蘇寧也針對資金需求“短、頻、快”的小微供應商,提供30日內隨借隨還的融資服務,解決其生產經營過程中緊急的現金周轉需求。
“電商對于供應商申請貸款的門檻較低,無需擔保和抵押,對于信貸業務下放時間較快,積極性高,小微企業可在較短的時間內籌集到急需的貸款。”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秘書處處長白澄宇認為,這種模式是電商利用自身資金優勢,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有效創新。
風險猶存
對蘇寧涉足供應鏈金融業務,白澄宇同時也表現出擔憂:“電商放貸過程中,既沒有抵押擔保、信用捆綁,也沒有成熟的信貸模式和風險控制機制,這會給電商企業帶來巨大風險。”
在白澄宇看來,電商平臺開展消費信貸業務,存在與企業信貸不同的風險。傳統上,銀行要依賴抵押等方式防范風險,比如以房屋、汽車等作為抵押物,如果不還,可以沒收房產、車輛。但是,針對普通小家電和商品的消費信貸,主要依靠信用。
要防止個別客戶從多家信貸機構貸款,超出還款能力。白澄宇分析,如果沒有完善的征信系統,信貸機構可能會忽視甚至縱容消費者超出能力舉債,結果會增加信貸風險。
作為專業化的、獨立的第三方機構為個人建立的信用檔案,征信問題是電商放貸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關鍵。
目前,中國銀行相關負責人透露,正著手將小貸公司等受監管的機構納入征信系統,可以幫助放貸機構了解借款人的真實債務情況。以便給無法在傳統金融渠道獲得貸款的弱勢群體提供“金額小、期限短、隨借隨還”的純信用小額貸款服務。
“盡管這種小額貸款業務具有創新性,但會對傳統金融企業造成沖擊,而且存在一定的金融風險。”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劉鷹表示,電商提供小額貸款業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其盈利模式、合規性以及風險控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亟需解決。
韓復齡認為,蘇寧此舉在于加速平臺建設,小額貸款業務發展和企業平臺的交易規模掛鉤,能否實現盈利,尚需觀察。
呼喚政策
“電商小額信貸目前面臨的最大發展障礙是現有的金融制度。”劉鷹表示,電商的小額貸款業務具有小額貸款公司的性質,這決定其不能吸儲,只能通過注冊資本進行放款,雖然可以向同行業融資,但按照制度規定不能超過其注冊資本的2倍。此外,小額貸款業務還受到地域的限制。
2008年,銀監會和央行聯合頒布的《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規定,只能在“本省(區、市)的縣域范圍內開展組建小額貸款公司試點”。
針對蘇寧電商是否存在跨地域經營,白澄宇表示,跨地域經營問題涉及法律問題,是否可以跨地域經營,這由地方監管部門掌握。
蘇寧是一個全國連鎖企業,有覆蓋全國的營銷網點。“如果不能跨區域經營,其信貸業務必然會受到影響。”呂隨啟持同樣觀點。
劉鷹認為,應該加強行業自律,國家應出臺相關政策明確借貸規則,改變傳統的金融監管方式,對小貸公司進行規范和引導,可促使其在中國金融市場更為健康、活躍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