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玩轉微博這一點上,章子怡應該跟王菲多學學,雖然同樣未經認證,同樣發言不多。章子怡的微博跟其他明星一樣平平無奇,自己去了哪里見了誰,造訪哪個城市,吃了什么特色美食,枯燥的行事歷,除了粉絲沒人會感興趣;而王菲顯然是一直在以“段子手”標準來要求自己,藏好大部分生活,甩出一些有趣的細節與大家分享,比如清晨睡亂的頭發,或者對網友的調皮回應——最近有粉絲要求她不要跟汪峰談戀愛,她回復:好的。連汪峰都用上頭條自我調侃,王菲這樣做算是沒什么惡意的起哄,與微博的娛樂氣氛非常和諧。章子怡或者幫她維護微博的助理,如果跟王菲虛心學學,也不至于鬧出“我的音帝”這種尷尬事。
過去老牌明星只能通過報紙轉手讀者來信得知普通觀眾的想法,微博把這個世界變成平的,以往“明星—觀眾”的單向傳播規律被打破,明星很容易就知道怎樣籠絡粉絲,以及什么樣的語言行為不受歡迎,有些聽不慣批評的明星直接迅速反應回去,比如趙子琪、姚晨和黃覺,都曾因網友出言不遜而動怒反擊,反擊之后卻招來更多的批評,因為他們“被罵的人”身份被“有號召力的人”取代,有仗勢欺人之嫌。明星微博有一條不成文的法則——不跟普通網友一般見識,用微博術語來講,就是“不掛”——不用轉發的方式回應網友的攻擊言論。周蕙和劉若英曾因轉發網友的批評言論,客觀上導引粉絲圍攻異見,被圍攻的批評者被迫刪帖封號,起因不過是說周蕙長得丑以及劉若英賣書的舉動不合適。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微博雖是平的,但并不絕對公平,當明星與異見網友對峙,就好比相差懸殊的不同重量級選手被迫同場競技,贏的不偉大,死的難光榮。
但明星也并不總是強勢方,當臺灣主持人兼歌手陶晶瑩隱晦批評了熱播節目《爸爸去哪兒》之后,就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陶晶瑩在采訪中稱自己也收到節目組的電話,但是出于對孩子成長的考慮,她婉拒了邀約。這段采訪放上微博之后就變了味兒。陶晶瑩被節目的粉絲圍毆,一句“我家里很缺錢嗎”惹了眾怒,一撥又一撥的憤怒觀眾例牌要求她“滾出娛樂圈”,這其中有節目的鐵桿粉絲、有參與節目的明星的死忠粉,還有一些對陶晶瑩以往看輕大陸的言行早有不滿的普通觀眾,他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敵人走到了一起,最后逼得陶晶瑩不得不刪除微博并錄制數分鐘視頻,即便如此,她還是被各種“嘴賤!”、“活該!”、“滾粗!”圍攻,不予饒恕,不予原諒。
更多明星選擇保守安全的策略,不明確表達喜惡,不頻繁發表政治觀點,他們謹守自己娛樂明星的身份,不期待以言論增添話語權和公共價值。微博對他們來說就是公告牌,由本人或助理根據需要發布信息,比如蔡康永的微博基本就是他心靈雞湯書的雛形。還有一些明星將微博作為軟文發布平臺,之前某國產藥妝品牌通過公關公司找了一批明星,他們在同一天發布微博,聲稱自己用了這個品牌的護膚品,效果很好。網友們對此并不驚訝,畢竟在何潤東“此條8點20發”之后,這種品牌通過公關公司或微博營銷公司收買明星微博的宣傳形式,已司空見慣。也有一些年輕英俊的男明星非常善于提升粉絲的愛慕與示好,他們會頻繁上傳自己的劇照、生活照和一些英俊得不太明顯的搞笑照,以及局部裸照,有技巧的隱秘賣弄性感,借以吸收、穩定和擴大粉絲隊伍。更大膽的還會隨機抽取愛戀滿懷的狂熱粉絲與之對話,這種既像機動車牌搖號又像寵幸后宮的方式,對于男偶像管理與維護龐大的女粉絲團效果顯著、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