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來歲開輛法拉力在街上轉悠,別人會說這是個敗家子,是拜金。我覺得完全就是這樣,很丟人啊。”21歲的張琨維斬釘截鐵地說道。他很厭煩人們在他面前提他母親是誰,父親是誰,家里是干什么的。
這名年輕的“富二代”希望迅速撕掉貼在自己身上的“鄉村基長公子”的標簽。
9月的一個星期五上午,張琨維坐在重慶北站附近的辦公室里,與自己的團隊為公司策略討論了整整一個上午,之后又匆匆忙忙趕出去與客戶見面。他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嘴里說的常常是“蛋糕”、“客戶”。
他所奔波的是自己的創業項目,一家今年9月成立的通過互聯網提供定制蛋糕的新公司。他希望藉此打上真正屬于自己的烙印。
張琨維不喜歡自己被人稱作“富二代”。盡管其父母張興強和李紅創立了餐飲企業鄉村基,并使之成為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但他卻極力擺脫家族的印記。
2010年9月,當外界尚在猜測留學歸來的張琨維是否將接班父母掌管鄉村基時,他卻正式啟動創業公司。
這家名為Kissmilan蛋糕的公司,主要經營定制蛋糕,業務和模式類似于廿一客蛋糕(21Cake),后者3年前即已獲得聯想投資注資,目前正計劃上市。張希望有一天也把Kissmilan打造成上市公司,比父母的企業更好。
張琨維的客戶主要面對年輕群體和企業,目前在重慶鴻恩寺建有一座1000平方米的中央加工廠,在成都和北京兩地也已建成加工廠。他介紹,未來一年兩地新店將會開張。
在澳大利亞留學期間,由于常吃蛋糕,他開始研究這一行業,曾想過在澳大利亞做餐飲,但自覺目前難有優勢,最終決定回重慶創業。2013年上半年回國后,開始籌劃這一蛋糕項目。
創業剛啟動,公司即獲得1000萬元天使投資。張琨維介紹,參與投資的兩家公司均為國內大型PE機構,加上自己投資的200萬元,新公司啟動資金達到1200萬元。為激勵創業團隊,20%的公司股權被轉讓給約20名創始員工。張琨維稱自己創業并沒有動用父母資金,出資的200萬創業資金主要系賣掉早年投資的股票,以及過去幾年做生意和做期貨所得。
不過因為父母,張琨維的創業不可避免要比其他創業者順遂一些。此前,他曾負責打理父親創立的高端商務會所香樟一號公館,目前仍負責財務和采購,每周末都要過去照料。“我以前當CEO時,會跟去那兒吃飯的企業家、領導聊天和敬酒,有太多的投資人在那邊了。”張琨維介紹,投資Kissmilan蛋糕的兩家天使投資機構的負責人,他正是在香樟一號結識的。
他不愿提父母是誰,希望把這種色彩“一定要淡化、淡化再淡化”。否則就算創業成功了,“別人只會說他們家有錢,他們家有人脈,不成功才奇怪。”
“我下了狠心,我一定要有自己的事業,就算Kissmilan不成功,那我肯定還會選第二個、第三個項目去創業。”面對記者,張琨維表示自己不會去接手鄉村基,他說這是他的“原則”。
他也坦承,父母的刻苦和節儉對他影響至深。父母從最開始在餐館收盤子炒菜、去上培訓班充電、去朝天門買打折的衣服等,他都是旁觀者,看著他們如何把鄉村基做成上市公司。在給記者的短信中,鄉村基董事長李紅稱“完全支持”,即便不接班,鄉村基也有職業管理團隊經營。她覺得兒子肯努力肯吃苦,但可能由于年輕會欠缺經驗。
隨著民營經濟的成熟,越來越多的“富二代”出現在公眾視野,與之相伴的,常常是豪車名品,“奢靡”與“拜金”常常被人當成標簽貼在這一群體身上。
“我有的朋友就喜歡跑車,家里面有20輛跑車,他說就是喜歡飆車。”張琨維身邊的“富二代”朋友很多,“他們喜歡這些東西,但是我就沒有興趣。”
在這個朋友圈中,張顯得有些異類。他沒有跑車,不喜歡名牌,甚至不像普通青年喜歡打游戲。小時候因為貪吃,看見父母請人吃一頓飯能花5000元,頗為羨慕。
“他們覺得生活的價值在于去享受那些跑車,那我覺得我生命的價值在于去創造價值。”張琨維認為創業能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這是他的價值。
“他很低調, 和我們打成一片。”紀潔是張在北京的朋友,她覺得張琨維身上沒有“富二代”常見的毛病。
像很多年輕人一樣,張琨維過生日前,會向朋友“索要”生日禮物,甚至讓在外地的朋友快遞給他,不過,他拒絕接受貴重禮物。
不拜金,但張琨維對賺錢卻很熱衷,從小就想著怎么去掙錢。他自稱從12歲起就沒有伸手問父母要過錢。
他曾經是名專業網球運動員,17歲時拿到過全國青少年網球賽冠軍。從小在北京與祖母生活在一起,5歲時,即被父母送至一家網球中心系統接受專業網球訓練。他進入過中國國家網球青年隊,拿了不少獎杯。
他曾想做一名優秀的網球運動員,不過,2010年由于傷病最終選擇退役。盡管心存遺憾,張琨維卻因為網球賺了不少錢,他從小在很多網球俱樂部呆過,訓練之余會主動給去打球的客人陪練,一小時獲得的報酬從幾百元到數千元不等。陪練的客人多為企業家,他由此與這些人關系熟稔,比如廣匯能源董事長孫廣信。
張琨維稱,父母的關系讓他從小有機會見到很多企業家,不過,他的人脈更多是做陪練積累起來的。
做網球陪練之外,他還嘗試過多種生意,包括販賣海鮮、木材等。最得意的一樁生意是做臺球桿。
17歲時,一名球友介紹有批楓木急需處理,張隨即將這些木材打包收購。他喜歡打臺球,了解臺球桿多是由楓木制作,售價多在千元以上,如果做臺球桿,溢價更多。他通過朋友找到廈門一家臺球桿廠,用手中的楓木代工了1000支臺球桿,并以自己的小名“DDING”作為球桿品牌名。隨后,去一些臺球館和體育用品店,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推銷這一批球桿。這筆生意給他帶來了5萬元的利潤。
給張琨維帶來最大收益的則是股票投資。2007年中國股市正逢“牛市”,這一年,張以自己做網球陪練所積攢的十幾萬資金投入股市。他曾是廣匯能源董事長孫廣信的網球陪練,對這家公司了解較多,所以他只買廣匯能源,不斷追加投資,并持有至今。
公開資料顯示,從2007年1月至今年10月,廣匯能源股價(復權后)增長了12倍。“每年平均收益超過40%,還有分紅。”張介紹。
退役后,他即前往澳大利亞留學,學習工商管理。他最常做的一件事,便是從悉尼魚市場批發三文魚等海鮮,銷往距魚市較遠的中餐館,從中賺取差價。
張琨維身材高大,肩膀寬厚,身高達到197厘米,體重最高時204斤。為了不給人壓迫感,在與人交談時,他總是坐著或者俯低身子。
“他是一個性格開朗的人。”朋友紀潔覺得他很容易和大家打成一片。今年21歲的張琨維,常常身著西裝襯衣,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大一些。“我跟我爸一起出去,大家都開玩笑說他是我哥,都說他顯年輕我顯老。”他很年輕,而公司高管都“很有本事”,閱歷豐富,所以會刻意讓自己顯得成熟些,“我必須得要HOLD住他們啊。”
“我敢對天對地說我是一個好人,是一個正直的人。”張甚至不惜向記者發誓以明心志:“很少人敢直接這樣說,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
他很在意這些東西,微博名為“日行一善_張wMp+FdXv9r8PWVAg/DUIrfABRvrAFQVGwhWyrlqmDks=琨維”,要求自己和團隊成員都要每天至少做一件好事,比如幫人按電梯,做公車時主動給人讓座。父親張興強很喜歡養鳥,曾經有4只鸚鵡,他曾偷偷將這些鸚鵡全部放生。
他覺得一個人如果“斜的歪的”,可能短期成功,卻不可能變成真正成功的商人,害怕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這種想法源于偶像稻盛和夫。這名日本企業家創立了京瓷和KDDI兩家全球500強企業,主張“敬天愛人”。張是稻盛和夫的忠實信徒,過去幾年,稻盛在華的多場報告會,他都會想辦法參加。他也是“稻盛和夫盛和塾”的學員,這是一所向青年企業家傳授經營知識和經營思想的機構,在這里,他系統接受了稻盛和夫的經營理念,也結識了很多“富二代”朋友。
受稻盛和夫的影響,他甚至有些沉迷“心性修養”,將其偶像的兩本書《活法》和《干法》奉為“圣經”,看了很多遍,希望在生活和創業中踐行。也正因如此,他稱自己并不是一個“怒形于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