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夢成真,房價一落千丈,銀行成為最大的房東,貸款不良率大幅上升。
《南方周末》披露,溫州房價急轉直下,房地產作為最重要的處置資產已有1萬套流向市場,如果按照每套100平方米來計算,100萬平方米的量已經超過了2012年溫州全年新盤供應量。以保守的每平方米1萬元計(8月溫州市區每平米均價21696元),凍結的資金約有100億元。這些財富很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蒸發。相比而言,溫州2012年GDP為3650元,排名浙江省第三,增速倒數第一。
每個地方政府都希望加大投資、維持經濟高速增長、維持房地產泡沫不要崩盤。溫州、鄂爾多斯等城市的案例顯示,泡沫不是想維持就能維持的。
AQbr1bUIwBZYq3g6d29z9g==把溫州房價下降歸咎于央行加息或者限購屬于一葉障目,泡沫大到一定程度,一根稻草就能壓垮一整輛車,無論這根稻草是加息,還是限制房貸。
溫州是中國草根市場經濟圣地,30年發展起來的富庶之鄉。溫州目前的泡沫化印證了,草根市場經濟沒有走向實體之路,而是走向無規則的虛擬之路。當實體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從低端向中端發展,此時實體經濟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更為完善的游戲規則。品牌商需要對品牌的保護,需要對創新技術的切實的捍衛,需要高端的服務業為實體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從金融到法律各方面的市場介入。
很遺憾,溫州的發展歷程說明溫州欠缺市場化向縱深發展的能力,利用緊缺時代的低端大生產模式獲得第一桶金之后,他們抱著第一桶金不知所措。溫州類似于“小姑娘”之類的原始融資游戲玩了30年,經濟周期下行高利貸市場崩盤的悲劇一再出現,說明依靠當地自身的力量,他們永遠無法彌補制度、人才、文化上的欠缺。遵循利潤最大化的原始嗅覺,他們奮不顧身地撲入炒房、炒金、高利貸的泡沫鏈條,沒有實體經濟、權力經濟支撐的泡沫游戲,充其量是一場小規模的龐氏騙局。溫州的金改是溫州浴火重生的契機,雷聲大雨點小的金改現在留下了交易并不活躍的借貸平臺供人唏噓。
其實,何止溫州,房地產泡沫崩潰之處,我們無不看到低端的制造業、橫生的高利貸,以及瘋狂的房地產泡沫。中國經濟版圖上分為房地產泡沫茁壯的地區與房地產泡沫搖搖欲墜的地區:前者的經濟數據非常亮眼,固定資產投資支撐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后者陷入一片愁云慘霧之中,民間借貸凍結,房地產價格如飛云直下,銀行避之惟恐不及。
溫州不過是其他城市的先行樣板,未來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得到更上級政府的重視,大量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于當地,讓當地走出困境。這條路是政府主導經濟的不歸路,結果是消滅中國經濟中殘留的市場基因,讓東中西部一起過上靠老天撒錢吃飯的日子。二是,橫下一條心推進市場化改革,以市場金融機構大力推進并購重組清除僵尸公司,以此培育適應溫州當地的金融服務、法律服務業。
如果政府在溫州經濟蕭條中只得到一條教訓,不輕易推出嚴厲的限購等舉措,以免因房地產泡沫崩潰作繭自縛,那么中國的經濟終將在溫州式泡沫的蔓延中歷盡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