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熱播的寧財神新劇《龍門鏢局》,引發了網絡熱議。
鏢局這個名詞,一直是武俠小說中頗為重要的元素。經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就是從福威鏢局的滅門慘案開始的。然而,現實中的鏢局誕生時間相當晚。據歷史民俗學家考證,有記載的中國第一家鏢局誕生于清代乾隆年間,名為興隆鏢局。武俠小說中描寫的鏢局管理框架和人員稱謂,如鏢頭、趟子手等等,均出自清朝的鏢局。從《龍門鏢局》的服裝和社會關系來看,顯然是以明朝為背景。從時間上來說,這未免有點穿越。當時,有類似鏢局的名為“打行”的行業,也是以從事民間物流及押運活動為主的商業團體,其規模和組織形態都比較初級,因而在歷史上并未留下太多痕跡。
從業務情況來看,鏢局相當于現代的武裝押運行業,同時肩負部分物流功能。這種行當必須是在經濟非常發達、大量現金需要流動的情況下才會誕生。這也是為何第一家有記載的鏢局誕生于商業發達的山西。
鏢局的武裝押運活動當然離不開武功高強的鏢師。不過,在真實的押鏢過程中,還得依靠自身的聲望以及打通社會關系。因此,很多鏢局都愿意花重金聘請具有江湖聲望的武術名家。形意單刀李存義和太極名宿李堯臣,都是清末著名的鏢師。鏢局除了借助他們的武藝之外,其江湖地位也是安全的保證。
清末時期,出現了以會友、廣盛、萬通等鏢局為代表的京城八大鏢局,加上其他小型鏢局行會,從業人員多達千人。除了承接貨物押運之外,鏢局還對官商的住宅和辦公地點進行安保工作,其業務模式和現在的安保押運公司相去不遠。
此外,鏢局還承接官府的一些朝貢品及稅收保護工作。按照現在的話說,就是政府的臨時工。有了政府的支持,鏢局的實力自然也就越來愈強。除了正常的安保業務之外,在其活動范圍內也執行一些公益性質的抓捕盜賊活動,以消滅潛在的威脅并建立聲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八大鏢局聯手剿滅匪徒宋錫朋匪幫的戰斗,李存義和李堯臣均參與了這場戰斗。
鏢局這種行業的興起,與近代工商業迅速崛起和社會治安動蕩有很大的關系。在西方近現代的發展過程中,由于航海貿易的發達和海盜活動猖獗,也發展出了專門的私營海上安保力量。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東印度公司的雇傭兵。當時,東印度公司控制著大部分歐洲前往亞洲的貿易航線,其武裝人員和海外基地也一直從非洲西海岸延伸到東南亞。
美國西部拓荒時代,商業發展迅速且政府警力不足,因此也誕生了大量的私營安保企業。不過,他們都不會中國功夫,主要靠槍來對抗劫匪。其中最著名的平克頓公司,原本是從事調查和情報搜集的偵探社,在西部時代開始經營安保業務。現在,這家公司已成為全球最著名的安保企業之一。
在清朝滅亡之后,中國的鏢局行業也很快步入衰敗。除了由于新式交通工具(如火車)的發展取代了過去的馬車押運之外,還因為清朝滅亡后中國陷入內戰,越來越多的軍用武器流入民間,此時再靠一身武藝和刀劍,就很難保障貨物和人員的安全。
老舍的短篇小說《斷魂槍》就是描寫一位退休鏢師沙子龍。此人原型為同興公鏢局神槍王正清之子王樹茂。鏢局的衰落,同樣代表著傳統武術的衰落,因為練習這種技術已經用處不大。《斷魂槍》中,沙子龍末了的那句“不傳,不傳”,給百年鏢局畫了個無奈而又干脆的句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