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有時穿過城市的郊區,應該看到過這樣的景象:整整齊齊的工業區,數萬或者數十萬工人聚集。但是,在這里,沒有市井氣息,沒有熙來攘往。準確點說,是看不到幾個人在外面走動,在他們附近,沒有什么購物、飲食、娛樂等消費場所。總之,看不到工人的生活!你是否覺得這有點奇怪?你以為這些工業區沒有運轉?不是的。
其實,這一現象本身,已經透露了所有的秘密:工人沒有休息,“沒有生活”,只有工作。他們多半在這里沒有家庭,“沒有消費”,他們的一切都在工廠里。他們沒有時間走出工廠,除了晚上回宿舍,早晨去工廠,生活就在這兩點一線中完成。食堂也在廠區,沒有外出的必要和機會。他們的時間全部屬于工廠。
在這樣的勞動強度下,下班,他們就迫不及待地回宿舍睡覺去了。他們的日常生活被擠壓成這樣,更沒有什么工廠以外的閑暇、娛樂、文化和消費。即便是同鄉,一年到頭也見不到。有的同鄉和親戚,是在年終回家的車上,才得知在同一個廠的。他們就這樣被拴在機器上。他們是機器的活的附件。這就是你在街上見不到他們的原因。
上星期,蘋果公司就它在中國內地的代工企業涉嫌侵犯勞工利益的指責作出回應。蘋果沒有狡辯,并啟動了自律程序。讓我們以它為例。蘋果表示,“2008年以來,對捷普科技的工廠進行了14次全面審計;其中,過去36個月中我們對捷普科技無錫工廠進行了3次審計。”蘋果每周追究工人的工作時長,并公布在公司的網站上。它設定的每周工作上限為60小時。也就是平均每天不超過8小半小時。這已經不算短。但是,在中國,仍有不少代工企業超過此限,“有些員工連續工作6天以上而沒有休息時間”。
如果中國哪個地方哪個行業覺得,它的工人待遇比蘋果公司自我檢討的狀況要好,應該發表聲明。我這句話就是一個玩笑。實際情況是,在更多的地方,不僅工作時間長,甚至時有欠薪而且工作條件惡劣,還有使用童工的現象。

當一個人每天工作12到15個小時,他已經跟他生活的時代脫節,他就是“活著”,你可以說他活在任何時代!一切現代性都與他們無關。電視、互聯網這些當代生活的物征,成為擺設,甚至有手機也很少有時間打電話。至于當前的國家意識形態,火熱的中國夢,大V與謠言等社會議題,他們都沒條件知道。
工業時代的到來,被認為是把人類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的曙光。信息技術又給人類帶來了更大的解放。可是,在這樣的時代,我們的產業工人作為最辛苦的勞動者,卻跟時代的物質文明失去聯系。這正是一百多年前,馬克思憤怒地批判過的勞動異化。
人的解放首先是勞動時間的解放。人必須有勞動之外的時光,用于其他群體活動,創造與分享文化和藝術,否則就會異化為物。這些道理,已經是最基本的現代生活的依據,誰違背了它,就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們也有相應的法律,可我們的法律干什么去了呢?我們的有關方面干什么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