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汶希說,做經紀人有兩個要求:能吃苦、EQ高。
她說她下輩子絕不再做經紀人。或許因為這輩子,做到英皇藝人管理部總監,畢竟是每天工作16小時、4至6小時睡眠,外加20年的吃苦換來的。兩年前兼任北京公司CEO后,規律的空中飛人經歷生生治愈了她的飛行恐懼癥。一個月里有半個月她必須待在北京,一個人上班下班回家做飯,只等著晚上跟留在香港的兩歲女兒視頻。
上月回香港前,她獨自去最喜歡的餐廳點了一份水煮魚、一碗米飯。但因為反復的電話糾纏,到終于能夠吃飯的時候,水煮魚已經冷了。這位并不多愁善感的職業女性說自己突然有所感觸:“最大的遺憾就是你只能看著你喜歡的菜慢慢冷掉,到最后一口也不想吃。”
但EQ高的她馬上轉移了話題:“這就像經紀人帶藝人,冷掉不好吃了,趕緊得把它端下去,也就是要把缺點藏起來,下去重新處理一下再推出來。熱的時候,就讓它在桌上多待一會,把藝人的特點放出來。這是經紀人的判斷力。”
不是每個經紀人都像霍汶希那樣讓人感覺高調。客觀上因為她是個美人,吸引的關注不比藝人少。英皇藝人但有新聞,經紀人Mani(霍汶希英文名)必現報端熒屏,政府發言人般出來澄清或辟謠。
這也與性格相關。17歲在連卡佛當店員時,霍汶希就是從柜臺到倉庫再返回柜臺最快的那一個。而做經紀人,她要求自己的說法必須在流言傳布前出現。
“從來沒有記者說找不到Mani。不管什么事情,我一定馬上回應,有就有,沒有就沒有,否則謠言就會越傳越亂。我要保護自己的藝人。”
另一方面,霍汶希一手帶出的藝人各個少年出道,簽約時謝霆鋒16歲、阿Sa阿嬌18歲、容祖兒19歲,而梁洛施因為只有12歲,合約只能由母親代簽。二十多歲的霍汶希雖也年輕,但相對他們畢竟是成年人,大包大攬似乎理所應當。“藝人是幕前的人,走錯一步都不行;而公司培養一個藝人要花這么多的金錢心血,我作為經紀人要對得起藝人、對得起公司。”
不僅對外,對內霍汶希也實行家長制。Twins初工作時毫無理財概念,賺了錢只知道買衫打扮,霍汶希強迫倆人購房置業。彼時容祖兒嬌癡將Mani喚作Mami,盡管霍汶希一直強調自己沒那么老,“英皇阿媽”的封號還是流傳開來。
家庭關系作為一種最高秩序,烙刻于霍汶希的無意識層面。至今她教育手下的執行經紀人“要把藝人當作你們的弟弟妹妹那樣照顧,把最好的東西給他們”;講到英皇一貫的以老人推新人方式,她把謝霆鋒帶容祖兒、容祖兒撐Twins,Twins幫Boy’s這樣可以無盡綿延下去的鏈條比喻為“就像哥哥幫妹妹,妹妹再帶小妹妹,小妹妹再幫小弟弟……”
霍汶希來自單親家庭,母親需獨力撫養8個子女。她雖是老三,但從小照顧弟妹,14歲開始兼職模特補貼家用。因為生活下去的愿望,她似乎擁有與生俱來的本領,小小年紀無師自通就會為自己和雙胞胎妹妹爭取高片酬。作為英皇第一代經紀人,她沒有行業經驗,沒有前輩指點,只是憑著生活中姐姐照顧弟妹的本能,在97之后的香港,一個接一個地將一群沒有演藝經驗的新人打造成偶像,同時慢慢將自家名字與公司招牌鍍作金字。
英皇早期推出的新人,很多都來自單親家庭,容祖兒、鐘欣桐等更同早年的霍汶希一樣,有賺錢養家的需要。一個家長式的嚴厲而周到的經紀人,或許恰是他們內心最深的需要。
但并非每個被家長管束的孩子都情愿這樣。2008年3月,已與李澤楷傳出緋聞的梁洛施通過律師致函英皇,表示不再履行合約。英皇訴諸法律,要求依照合約進行賠償,并禁止梁洛施在圈內的其他合作。
梁洛施簽約英皇后一直被力捧。霍汶希回憶,因為梁不喜歡跳舞,便著力為她物色電影劇本。一向以商業電影聞名的英皇曾為此投資6000萬打造了一部文藝片,以梁洛施的英文名Isabella為名,她也因此獲得金像獎提名。
但雙方在媒體上交戰激烈時,梁洛施公開了其與英皇的合約。這份看起來完全倒向公司一邊的合約顯示英皇有多種理由可以與藝人解約,而梁洛施即便合約期滿,也必須得到英皇同意才能再從事相關工作。公司看似只為藝人接工作和提供宣傳平臺,但要抽走50%的傭金,梁洛施要支付化妝、交通、住宿及訓練開支,而且只能分得唱片銷售批發價的4.5%、影像產品銷售批發價的2.7%、影像版權收益的20%,且沒有歌曲版權費。
但這份“賣身契”披露后,不僅謝霆鋒、容祖兒等多名英皇藝人力挺公司,業內多名制作人、經紀人也認為,英皇與梁洛施的合約除了版稅略低,其他都算合乎常規。年期長,因為培養新人本身需要很長周期,藝人本身需要培訓,而配套資源也需要逐步投放推出。10年死約加5年生約的方式,則基本可看作半行規。至于傭金,霍汶希解釋:“新人抽成會高一些,因為公司的投資也很大,一段時間后你慢慢成長了,傭金是會下降的。”
在娛樂記者平影(化名)看來,不同于當紅藝人的經營,要推出一個零經驗的新人,公司需要付出的成本更高、風險更大,合約中必然會有所體現。而死約加生約的時限,也是為了規避自己辛苦打造的藝人被別人揀了現成。“在娛樂圈里,你想獲得什么,當然就必須付出相應代價,不可能又想當明星又不想人后吃苦。這和浮士德的交易是一個性質的。”
當時,查小欣發表博文,分析了合約內容并非苛刻,惟獨感慨梁洛施無底薪還需自負盈虧:“對于因家貧輟學做藝人賺錢養家的梁洛施而言,她怎會對公司有歸屬感、有感激之心?”
無論外人如何分說,這場持續半年的糾紛最終以2008年11月初雙方庭外和解結束,梁洛施淡出演藝圈。半年后,因為霍汶希接受采訪時提到“三十多名藝人只有梁洛施解約”,梁又進行了針鋒相對的回應,稱“影響了在國外進修的情緒”。12天后,不到21歲的梁洛施在多倫多產下與李澤楷的長子。
梁洛施的離開讓霍汶希開始思考更多東西。她仍然對新人要求嚴格,但原來那個“你要這樣你要那樣”的不由分說的家長,慢慢轉變為“你可不可以考慮這樣做”的柔軟。而對于那些與她一起經歷多年風雨的成熟藝人,她想了想說:“我現在只希望他們開心。他們愿意談戀愛也好,愿意做什么都好,只要他們開心。”
與藝人簽訂長約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英皇明星陣容的穩定。謝霆鋒1996年與飛圖唱片簽約,1999年飛圖被英皇收購,他的15年合同也簽到了英皇。雖然合約到期前兩年就開始有單飛消息傳出,但2011年,謝霆鋒還是跟英皇續約8年。當然,這位英皇一哥得到的回禮是3億的身價。
容祖兒也于2010年續約。她此前簽訂的也是10年死約加5年生約,2009年10年死約到期,她與英皇將原本的生約轉為死約,又續了5年。而英皇給她的,是抽傭比例由四成降至二成,且擁有專輯的話事權。
在霍汶希看來,使藝人留在英皇的最大原因并不是錢。容祖兒期滿時,很多公司不僅開出高額轉會費,而且抽傭比例也更低,她選擇續約,一是習慣,二是感情。謝霆鋒在續約時亦對霍汶希說:“我對你們已經習慣了,不能再對新的公司重新磨合、培養信心。”
“劇本我會先看,以我對他的了解,他肯定不會演的我都不用問他。如果換新公司,很可能每天都找到他問,霆鋒你這個接不接,霆鋒你那個做不做,以他的性格會發瘋。”霍汶希說。
留住人的另一方面是感情。飛圖唱片時期,霍汶希當趙學而、李樂詩等歌手的經紀人,工作范疇其實屬于保姆、助理類型。直到并入英皇,為謝霆鋒、容祖兒、Twins這些新人一一包裝、策劃,她才充分體現出自己作為經紀人的能力。“對這些藝人來說,我是把他們一手一腳拉出來的人,他們覺得是我發現了他們的價值,也對我比較尊重、信任。”
在娛樂圈的規則里,感情這種神奇的東西有時完全無力,有時卻能屢建奇功。2005年內地經紀人王京花與華誼約滿,陳道明、劉嘉玲、梁家輝等幾十名藝人跟她一起改投橙天,一時盛傳“華誼被掏空”,究其原因,還是靠藝人對經紀人的感情。
王中磊此前評論,王京花任華誼經紀部總經理時,“華誼經紀還是一種傳統的服務性和保姆式的管理方式,而現在則是一種包裝型和策劃型的經紀管理模式,我認為這較之前者是更具規模和專業化的”。
但相較規模經營與專業化,“家庭式做法”恰是最容易激發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的。最典型者是香港經紀人陳家瑛,藝人管她叫Katie媽,其傳奇性在于她只帶過3個藝人,但個個赫赫有名:最早是陳百強,1992年陳百強退出歌壇后簽下王菲,“王菲從王靖雯又變回王菲”并走到天后那一步,就是經陳家瑛之手完成。至2004年王菲基本退隱,陳家瑛又簽下主動找來的陳奕迅。這種手工定制般的一對一模式自然無法在公司環境下規模經營,卻能顯示家庭式并不只是保姆效果,一個專業的經紀人如能專注琢磨一名藝人,對藝人本身的發展助力良多。
2011年霍汶希負責英皇北京公司后,感受了頗多兩地差異。她感慨大陸有文化:一個小員工寫的文案也很具文采,炒娛樂新聞也有很巧妙的點。她不大理解的是,那么多的大陸藝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室。香港藝人也有工作室,如郭富城的經紀事務專門由小美工作室負責。但從名字上看,如陳家瑛的“家庭式管理方式”一樣,主體都是經紀人,倚重的還是1993年起就擔任郭富城經紀人的梁小美。
“香港的藝人其實蠻依賴經紀人的,會比較相信我們的眼光和決定,但是感覺大陸的藝人都是自己在談,好像他們是經紀人,經紀人是助手。我在想是不是我們經紀人的概念不一樣。”霍汶希說。
在內地,藝人自立門戶建工作室有其現實原因。國內大型娛樂集團從業者繆以(化名)介紹,在該公司,執行經紀人負責藝人的具體工作事務,但對于藝人培養、今后發展的計劃,或者一些危機公關的事件,則要聽命于更上一級的經紀人,“難免僧多粥少,兼顧不暇”。
公司制度外,平影認為,“內地的藝人經紀發展比較晚,并且沒有固定的行業標準,經紀人水準參差不齊,對自己的定位也不一定相同。”因此對有能力且有志發展的藝人來說,自立門戶、招募可靠的經紀人員,反而是對自己的演藝生涯負責。
2007年2月范冰冰與華誼約滿,6月她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經紀人是據稱有臺灣娛樂圈背景的穆曉光,宣傳總監則是王京花帶出來的楊思維。范冰冰出道以來沒有消停過的小道消息與負面新聞從這一階段開始被有效地正本清源,觸犯法律、涉及名譽的被一一起訴,同時開始潛移默化在公眾視線中展現一個更血肉豐滿、內心充實、思想獨立的范冰冰。工作室的成立,讓成名已久的范冰冰進入2.0版本,之后的戛納龍袍、豪門宣言、范爺稱號……讓那個原本看似狐媚嬌俏的姑娘脫胎換骨。許多內地藝人走向高端洋氣路線的道路上,往往都可以看到個人工作室成立的坐標區隔。
從一開始的一線明星建立個人工作室,到現在仿佛只要是演藝界人士就人手一個工作室的標配,霍汶希認為這并不理性,相比工作室,公司可調配的資源更多。“一個公司有電影部、唱片部、演唱會部門……藝人要發展,他在公司內部就可以有很多機會。這也是我20年都留在公司的原因,如果叫我出去找幾個人自己做公司,我會擔心沒那么多機會。”
另一方面,藝人也有可能為了掙來整個團隊的開銷而疲于工作。據稱郭富城與工作室的分賬是三比七,當然郭天王的日常及工作開銷,也是在公司的七成里支取。“我理解工作室的人力資源是很大浪費,要有法律部、經紀部、宣傳部、會計部……藝人要養這么多人可能會很辛苦。而如果是在集團里,資源是可以共用的。”霍汶希說。
電影《超級經紀人》正像是霍汶希的資源打通,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去年英皇選秀的成果展示。電影里各具特色的7人女子組合,其中4人是旗下藝人。如同英皇一貫的方式,各位成名在先的哥哥姐姐仍然積極搭臺客串、配合宣傳,乃至謝霆鋒和霍汶希都在電影里出演本尊。但這種港片的全家福演出,以及這種組合推法能否在大陸市場繼續奏效,霍汶希表示并不在意。因為今年的選秀已經開始,她要開始定新的合拍計劃,推一批更新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