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菲奧娜·威利斯都會穿戴整齊,好整以暇地打開電腦,調開視訊窗,等待她的病人上線。這位立志成為心理醫師的家庭婦女,厭倦了冗長沉重的面對面咨詢,“與其一動不動地坐在那里,用50分鐘來聽病人抱怨人生,還不如用5分鐘的定時視頻解決問題”,于是,她改為在家中通過攝像頭為客戶答疑解惑,美其名曰:網絡心理治療。最初的病人只有她的老公、朋友、前同事、亂搞對象和神經兮兮的情侶,隨著愿意嘗試獵奇的人越來越多,菲奧娜逐漸接觸到各種低調的精神病患,并發展出一場場治療噩夢。
這是《老友記》主演之一、“菲比”麗莎·庫卓自導自演自制的劇集《網療記》,每年夏天由Showtime臺準時放送,至今已播出3年。其劇集模式就算放到非主流云集的夏季檔也是獨樹一幟,每集半小時的時間里,鏡頭中只有主演麗莎和不同病人在視訊框中的大頭,搭配他們喋喋不休的對話:談人生、講奇葩、亂吐槽,傾訴自己不靠譜的煩惱與焦慮,幾乎每一個打開菲奧娜視訊框的咨詢者都是貌似正常的普通人,但每個人都活得不順暢、不高興甚至不光明,只好拿出“我想和虛擬網絡醫生談談”的假動作,來訴說自己的絕望、悲涼與黑色幽默。
菲奧娜的老公說婚姻從未幸福、菲奧娜的病人想和她約會、菲奧娜的前同事搞不清生活的重點,還有一對小情侶忽然發現他們可能是兄妹……盡管《網療記》的鏡頭單調直接,但綿延不絕的對話不乏火花四濺,令人瞠目結舌。
如此劍走偏鋒的格調一度令觀眾消化不良,初播時曾獲得“凌亂、無聊”等評價,始作俑者麗莎·庫卓對收視也沒有把握。其實早在7年前,她就開始運作本劇,最初只是制作了一些5分鐘的網絡劇,放到視頻網站上充當實驗性作品,很快,眼光獨到的有線臺Showtime就看中了這個模式的稚拙與怪異,和麗莎聯手,一手促成了半小時一集的播出長度,更大力邀約好萊塢明星客串劇中病人,增強商業看點,發展到第二第三季,好萊塢影后梅麗爾·斯特里普和另兩位“老友”——羅斯的扮演者大衛·休默、莫妮卡的扮演者科特尼·考克斯等人紛紛加盟,推動精神病人的陣容漸入佳境。
盡管多數外媒都在強調《網療記》的獨具匠心與個性十足,甚至用“這是一部讓你安靜坐下,卻難以讓你舒適的作品”來評價它的尖銳和獨特,但從劇作文本來講,《網療記》延續的,其實依然是傳統喜劇的基本元素:用極端的巧合、極端的夸張與極端鮮明的人物,堆積起生活的常態,再以細碎的言語和風格化的剪輯,將人生百態敲成一條條或癲狂或歡樂的情緒,在半小時里大肆揮灑,收集大家的感同身受。
如今,播至第三季的《網療記》收視堅挺,受眾穩定,繼續堅持著它單調又荒誕的風格,像是當年永遠神經兮兮的菲比,只會在固定時間,唱著調子一樣的“臭臭貓”,她聒噪的嗓音和跳躍的思維,以及永遠神經質的表情,似乎依然在視訊框里重演,一旦接受了這種風格,就會產生“菲比做了網絡心理醫生”的錯覺,聽著她不變的絮叨,不免流露出一股被老友、被歲月治愈的暖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