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格地按照字面翻譯,所謂的“國際御廚俱樂部”,其實并不貼切。這個號稱“世界上最挑剔的美食組織”的真實名稱,應該叫“頂級大廚俱樂部”。有為國家領導人服務的經歷,是入選者必備的資格。
1977年,退休商人吉勒·布拉加爾出于個人愛好,創辦國際御廚俱樂部。他是服裝業大亨,曾為各國大廚包辦專業服裝。因為這個經歷,他對美食界情有獨鐘,深諳臺前幕后的許多秘密。
吉勒·布拉加爾認為,政治使人與人變得疏遠,而一頓美食卻能把所有人重新聚到一起。他把手藝高超的廚師形容成“真正的和平使者”,為了向幕后大師致敬,“特創辦御廚俱樂部”。他規定,俱樂部每年選擇一個有代表性的地點,邀請大廚們“展示最能代表自己國家美食的同時,彼此交流經驗”。目前,俱樂部擁有20名成員,按規定一個國家只有一名代表,只有中國例外,一國獨占兩個名額。
能為國家元首做菜,同時入選御廚俱樂部,這些大廚們定有不凡的廚藝。事實上,除去善于調和五味,他們還有很多長處
7月26日,參加國際御廚俱樂部年會的20名頂尖大PmSJ7nHsvLZxBztX/zmUGg==廚,再一次相聚紐約。按照計劃,他們在參觀當地著名景點、訪問聯合國總部之后,還要趕赴華盛頓,接受白宮和國會大廈的正式接待。
公益活動,是9Cuz9tjOyZi211BLz3vm+Q==年會的固定內容。7月27日和29日,20名御廚在曼哈頓南部一所教堂和哈林區分別設宴,四百余名無家可歸者成為座上嘉賓。他們大快朵頤之后,還能與大廚們合影留念。
雖然是一個民間的非營利性組織,但是俱樂部的許多活動一直帶有很強的政治色彩。在俱樂部的官方網站上,創辦者吉勒·布拉加爾非常自豪地宣稱,曾有多位國家元首接待過俱樂部的成員。
這些國家元首包括:美國的兩位總統(里根和克林頓)、瑞典國王、加拿大總理、摩納哥大公、意大利總統、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此外,還有多位政府高官參加過年會,品嘗過大廚的手藝。
能為國家元首做菜,同時入選御廚俱樂部,這些大廚們定有不凡的廚藝。事實上,除去善于調和五味,他們還有很多長處。
一個常被忽略的事實是,每個政府首腦的“御膳房”里,絕不止一個大廚在忙活。白宮的廚房里,有9名廚師;愛麗舍宮,18人;克里姆林宮,竟然達到80人。所謂的“御廚”,只是團隊中的一員。
遵守時間,是廚藝以外對大廚最重要的要求。很難想象在重要的國宴場合,一道大菜讓賓主雙方久等不來。愛麗舍宮大廚貝爾納·沃松(俱樂部成員)說,“這是總統代表國家在請客。”
為梅德韋杰夫掌勺的法國大廚紀堯姆·里戈說,自己應聘這個職位的時候,主考人的第一個問題不是問自己能做多少菜肴,而是——“您是否一貫遵守時間?”
御廚的工作強度難以想象。紀堯姆說:“24小時,隨時待命。”每逢重要宴會,出于安全考慮,他被關在單獨的操作間里,端給梅德韋杰夫的每道菜肴,均要親自過手。
他們還是隨機應變的高手。為加拿大總理做菜的大廚透露,有一次準備國宴,差一點被暴風雪攪局:“平常我需要3個小時做準備,但是那一次,我只有40分鐘。”所幸,最后一切順利。
耽誤國家首腦的飯局,無異于作戰時貽誤戰機。這樣的“失誤”,后果非常嚴重。1671年,孔代親王在尚蒂伊宴請法王路易十四,弗朗索瓦·瓦代爾將為他主廚持續3天3夜的有3000人出席的龐大宴會。
孔代親王希望借宴請的機會,改善自己同國王的關系并再度獲得重用。宴會的高潮是最后一天,瓦代爾為國王準備了海鮮大餐,他派人蹲守在各大海港,最遠的一個,距離尚蒂伊217公里。
當天凌晨4點,瓦代爾便起床等待。突如其來的海上風暴讓所有漁船推遲了回港時間,瓦代爾期待的生猛海鮮,遲遲沒有送到。他感覺耽誤了主人要事,羞憤難當,竟然拔劍自殺。
拿破侖的外交大臣塔列朗,是運用“餐桌外交”的行家里手。他的名言是:“給我一個最好的大廚,我帶回最好的協議”
在歷史上,舌尖與政治之間的關系,從來沒有簡單過。而把烹飪完善為權力的藝術,法王路易十四是首作俑者。
在他的督促下,凡爾賽宮的廚藝被賦予復雜的政治內容,宴會的空間布置、餐桌上的席位安排、各類菜品的擺放位置,受邀赴宴的貴族和官員,均有一套嚴格且固定的標準。
路易十四的想法是:不依規矩,不成方圓。他通過宴會的種種細節,向眾人強化等級的重要,以及一切權力最終歸于王權的重要思想。后人評價說,路易十四的“政治新秩序”,是通過餐桌建起來的。
路易十四通過餐桌在國內建立“新秩序”,他后面的政治梟雄則想借助餐桌的力量,在國際上完成合縱連橫,為國家謀求更多利益。
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不久拿破侖攫取權力,成為第一帝國的締造者。他的外交大臣塔列朗,號稱“政治變色龍”,是運用“餐桌外交”的行家里手。
有人問塔列朗,在復雜的國際會議上,消除分歧、說服對方的法寶是什么?塔列朗頗為得意地回答:“更多的燉鍋。”他的另一句名言是:“給我一個最好的大廚,我帶回最好的協議。”
大廚馬里-安托萬·卡雷姆,就是塔列朗手中的王牌。此人生于1784年,8歲時被雙親遺棄在巴黎街頭。他有13個兄妹,父母實在難以全部養活。
幸運的是,卡雷姆從小進入巴黎最受歡迎的餐館,從學徒做起,17歲升任首席糕點師。很快,他因技藝精湛脫穎而出,受到上層社會追捧,成為大家競相聘請的大廚。
1803年,拿破侖買下巴黎近郊的瓦朗賽城堡,授意外交大臣塔列朗把它變成舉辦外事宴請的活動場所。塔列朗第一個想到的人選,就是大廚卡雷姆。
據說,塔列朗給卡雷姆出過一個難題:讓他安排整整一年的菜譜,頓頓不能重樣,而且必須使用應季的食材。卡雷姆毫無困難地完成了任務。
第一帝國垮臺后,卡雷姆到倫敦為英國王室服務,專門替太子(后來的喬治四世)掌勺。他還接受沙皇亞歷山大一世邀請到俄羅斯獻技,同時還替奧地利王室服務。
在西方廚師眼里,卡雷姆被奉為“廚神”,他把做菜變成一門藝術,后人尊稱他為“大師”,他第一個頭戴雪白高聳的直筒廚師帽烹飪,而現在這種帽子幾乎成了廚師的象征。
1814年,塔列朗帶著卡雷姆出席維也納國際會議,商討拿破侖以后的歐洲格局,塔列朗的私人宴請使人難以忘懷,“即使原先厭惡他的人,在享受了卡雷姆的盛宴以后,也不由改變了看法。”
因為卡雷姆,法國大餐確立了牢不可破的國際地位,他本人也被形容為“廚師里的國王,國王背后的意見領袖”。1833年,大師因為長年在灶前奔忙,死于一氧化碳慢性中毒,年僅48歲。
卡雷姆的經歷充分說明:在國家首腦的宴會廳里,餐桌即政治,它或體現主人的政治風格,或折射出主賓之間在政治上的微妙關系。
在法國,密特朗當總統的時候,愛麗舍宮的晚宴“流行”小圓桌。這位處處標榜親民的社會黨領袖,覺得小桌子可以方便就餐者親密地交談。
到了希拉克時代,晚宴恢復到大餐桌的傳統。希拉克夫人堅持認為,愛麗舍宮的宴會“實質就是一場演出”,而大餐桌“就像歌劇院的舞臺,天生適合這樣的排場。”
為德國總理默克爾服務的大廚烏爾里希·科爾茨(俱樂部成員)承認,和其他國家相比,德國菜相對簡單,沒有牡蠣,沒有鱘魚子醬,“只有土豆、卷心菜和豬肉”,默克爾的御廚隊伍,人也最少,只有科爾茨一人。但是德國菜的背后,有經濟和政治實力撐腰。在歐洲經濟低迷、全靠德國挽救歐元區的今天,無論多么挑剔的嘴巴,也得順著德國菜的口味調整。
法國前總統薩科齊訪問柏林,烏爾里希·科爾茨為他準備了家常肉菜湯、果醬卷和蔬菜沙拉,一向熱衷“貴族范兒”的薩科齊吮指大嚼,“對德國菜贊不絕口”。
有人把為國家首腦做菜的大廚,形容為“站在主人背后的意見領袖”。事實上,頂尖大廚和他們的主人之間,關系往往并不這么簡單
有的國家領袖對大廚要求“不高”,除去重要宴會,聽任他們安排日常飲食。很多時候,他們對家常飯菜情有獨鐘。
也有細致的。摩納哥親王阿爾貝二世每天早晨把大廚們召集到一起,親自敲定當天的菜譜。據說,他的妹妹也熱衷于此。
在為奧巴馬總統做菜之前,白宮大廚克里斯德塔·科默福德已經連續為克林頓和布什總統主灶,她總結的經驗是:在白宮的廚房,由第一夫人做主。
她說,每天早晨,第一夫人會以主婦的姿態布置工作,白宮飯菜的口味隨著第一夫人的指揮棒轉。比如說,奧巴馬夫人主張綠色飲食,所以現在白宮菜肴的特色是:口味清淡,食材新鮮。
為了摸清主人口味,資歷深的大廚,也有主動張嘴的機會。大廚貝爾納·沃松為愛麗舍宮服務四十多年,他說,遇到吃主不大愛動刀叉的時候,自己可以過去詢問他,這道菜哪里不對味口?
當代最有個性的大廚,當數經密特朗總統“欽點”,“特招”進愛麗舍宮的達妮埃勒·馬澤-德爾珀什。她19歲以前從沒碰過廚具,結婚以后為了喂養4個孩子,這才勉強學習家常飯菜,而且花樣不多。
不過,她出身大廚世家,祖母和曾祖母都做得一手好菜。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被介紹給密特朗總統,后者對她的家常風味印象深刻。1988年到1990年,達妮埃勒·馬澤-德爾珀什開始為密特朗做菜。
然而,她難以融入愛麗舍宮的氛圍。成為御廚不久,密特朗因為身患重病,飲食受到嚴格控制,達妮埃勒·馬澤-德爾珀什也接到命令,要求給總統的飯菜做得“更合乎健康要求”。
達妮埃勒·馬澤-德爾珀什拒絕改變,她認為“更合乎醫生要求的”飯菜犧牲了自己的手藝,便主動請求離職。她是為數不多的主動放棄御廚身份的人。
在吉勒·布拉加爾的俱樂部里,幾乎找不到非洲御廚的身影。這是因為,幾乎給非洲國首腦服務的所有御廚,必須簽訂極其嚴格的保密協議,絕不向外界透露任何信息,甚至自己的真實姓氏。
事實上,非洲國家首腦的廚房里,掌勺的很多是來自西方的大廚。一方面,非洲國家首腦多有留學經驗,養成吃外國大菜的習慣。另一方面,他們相信外國大廚與本地利益集團毫無瓜葛,所以不會被任何勢力利用,威脅自己的政權。
身份雖然保密,但這些外國大廚的權力,往往大得令人羨慕。曾為加蓬、塞內加爾和科特迪瓦領導人主勺的法國大廚勒迪維爾說,當他抵達達喀爾(塞內加爾首都)的時候,簡直心花怒放。
他說:“我想做什么菜,就做什么菜。主人只有一個要求:用當地的食材,做出地道的‘法式大菜’。”事實上,有整整一個廚師團隊任他指揮,大多數場合,他只需動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