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年前,威震江湖的同福客棧門口,一群人微笑著與觀眾揮手道別,結(jié)束了現(xiàn)象級電視劇《武林外傳》的熱播。7年后,編劇寧財神推出了自己的另一部電視劇《龍門鏢局》,依然是江湖、武俠和笑料,用古裝、群戲與現(xiàn)代意識包裝,肩負著“逗你笑+高收視”的任務,隆重登場,重塑了喜劇創(chuàng)作的話題。
從表面看,《龍門鏢局》和《武林外傳》異曲同工,故事繼續(xù)發(fā)生在遙遠的江湖,除了客棧變成鏢局外,兩劇的人物設置幾乎一致,陸三金對應白展堂、盛秋月呼應佟湘玉、蔡八斗有點像李大嘴、祝無雙與邱瓔珞略類似。而白敬琪和呂青橙這對冤家干脆就來自于《武林外傳》,前者是白展堂和佟掌柜的兒子,后者是呂秀才與郭芙蓉的女兒,“驚濤駭浪”被當作集體記憶流傳到了本劇中。
這么多似曾相識令人懷疑此劇有“炒冷飯”之嫌,但寧財神說,他不想再復刻“武林”時期抖段子、抖包袱的風格,更樂于回歸到主流價值觀和傳統(tǒng)戲劇結(jié)構上,摒棄時興詞匯和網(wǎng)絡笑話,以情感和矛盾為主要沖突,“連我媽都能看懂,并很喜歡”——成了他的目標。寧財神說:他不再確信一個人寫出的笑話能敵過微博上的段子手,坊間的流行語層出不窮,來自四面八方,任何人都可以引領笑點狂潮,但這些狂潮退滅的速度,卻快得“燒不完一根火柴”。
于是,《龍門鏢局》中沒有“武林”時期自創(chuàng)的打趣梗和機靈話,只有對流行文化的顛覆、消費和再利用,大熱網(wǎng)游畫面多處使用、商業(yè)廣告反諷植入、《江南style》《無所謂》等街頭歌曲旁敲側(cè)擊,寧財神希望以此博得民眾的會心一笑,但這些反芻式的笑料重組在春晚的小品、相聲中隨處可見,《龍門鏢局》的創(chuàng)作未見高明,因而阻止不了民意無情的觀后吐槽:“老土、過時、僵硬、無聊、一集便棄。”
另外,寧財神有很強的抒發(fā)欲和充當意見領袖的自覺,他樂于用笑話反諷時代,用喜劇針砭時事,這些理念與風格在《武林外傳》中表露無遺,也一度成功引領潮流。但這7年來,網(wǎng)絡早就從論壇時代進入了自媒體時代,海量瘋狂的訊息讓寧財神感受到充當意見領袖的無力感,他說他現(xiàn)在不喜歡發(fā)言了,因為誰都無法說服誰,因為問題都是無解的。
越來越疲于在公眾面前發(fā)表言論的寧財神,把自己的筆飽墨酣揮灑到了編撰故事中,他將現(xiàn)代職場哲學,轉(zhuǎn)嫁到《龍門鏢局》的改組重建上,希望用古裝江湖來抒發(fā)現(xiàn)世人情,所以,比起《武林外傳》時期單純的“逗你笑”,《龍門鏢局》的姿態(tài)更為“肩負天下”,前5集陸三金重建鏢局的劇情里,主角們至少用了兩集半來發(fā)表對社會的意見、傳播普世價值,諸如法治社會不該有私刑、做人要忠義老實講信用、團隊要講究公平建設、生意要摒棄人情戒沖動等言論都大段大段連番出現(xiàn)。
寓教于樂的使命感如此強烈,以至于讓笑料都流于匆忙堆砌,在老劇迷的期待與失望中,寧財神讓新作飽含煽情與說教,并希望以此顯得比《武林外傳》更成熟和更具現(xiàn)實意義。
可是,不夠有趣,這是《龍門鏢局》最尷尬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