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斯諾登已經明確表示他打算留在香港,對抗美國通過當地法院將他引渡回國的可能性。當地的法律專家似乎認為,如果香港法院正常運作此事,那么斯諾登很可能會被送上回美國的飛機。
然而,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司法系統的確是獨立的,但在涉及國家安全和對外政策的事務上,北京方面擁有最終發言權。
因此,如果中國決定把斯諾登引渡事件歸入這一范疇,就必然會出手干預,阻止美國引渡。問題在于,北京方面會如何處理這一事件?
在我看來,這個問題對中國政府來說無疑是個相當美妙的“兩難選擇”——如果用他們從西方借來的不倫不類的行話來形容,這是一種“穩贏”的局面。
如果中國選擇不干預此事,他們可能會在一些很重要的方面獲得加分。首先,這表明北京方面愿讓香港法院獨立運作。
更重要的是,這也意味著美中在互聯網監管問題上有著相同的立場,中國可能會喜歡這層含義。今后,美國官員若要向中國宣揚保護互聯網隱私或放松網絡空間管制的必要性,可能會難上加難。
另一方面,如果中國決定阻止美國引渡斯諾登,它將有可能在完全不同的方面獲得加分。

雖然中央政府對使用刺激措施來提振經濟依然持謹慎態度,但中國各級地方政府卻在積極上馬大項目,從而加劇了外界對于此類投資大量浪費資本并造成債務規模膨脹的擔憂。
目前并不清楚這些包括高速公路、地鐵在內的各種項目最終將如何獲得融資。但地方政府對大投入大項目如此熱衷,也表明中央政府想要實現中國經濟再平衡、降低對于大型投資計劃依賴度的目標并非易事。
盡管中國經濟增長的總體形勢依然疲軟,但已經有一些初步跡象顯示,地方政府加大投資已開始對拉動需求起到積極作用。司爾亞司數據信息有限公司(CEIC)的數據顯示,4月份挖掘機銷量恢復增長,這在2012年3月以來尚屬首次。
成立僅僅半年就風波不斷的中國紅十字會社會監督委員會(簡稱紅監會)近日表示,由于沒有法律賦予的調查權,因此無法重查前年損害紅會聲譽的“郭美美事件”。它同時宣布,其定位將從“獨立第三方監督機構”,轉為紅會與公眾的“溝通橋梁”。這番表態再引起民眾質疑,紅會和紅監會面臨新一輪信譽危機。
有評論認為,如何從制度設計上強化專業性監督力量、制約慈善組織權力,不僅是紅監會生存發展的挑戰,更是紅會改革必須破解的課題。另據中國社科院5月31日發布的《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13)》,在“郭美美事件”等問題影響下,去年中國紅會接收國內社會贈款物總量下降近三成。紅會社會公信力的恢復和重建之艱難遠遠超出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