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最強音》播出至今,有兩個意外,一是節(jié)目的親民氣質,一是章子怡的親民形象。
她親和、誠懇,逆襲戰(zhàn)中,當曾一鳴的演唱引起羅大佑“長篇教誨”,并不時望向坐在旁邊的章子怡時,終于,章子怡打斷羅大佑的發(fā)言:“上一次曾一鳴的表現,已經得到懲罰了。我們做老師,該批評的時候要批評,該鼓勵的時候你不能吝嗇表揚他。”說到曾一鳴從來沒有得到鼓勵,她突然哽咽,流淚離席。
節(jié)目播出前,最大的宣傳點就是章子怡將和中國流行樂壇的最重量級人物一起擔任導師。消息出現之初,爭議相伴而生,人們認為,作為演員,她如何能給那2087707cee9b9c6ba1876e88400c4d7f36239378f9f217fb550406afdbbd8b5e些學員以適當的建議?也有人認為,她的評點方向,會專注于著裝、化妝、舞臺表現等方面,現在我們知道了,作為最不可能出現在音樂節(jié)目導師席上的明星,她的出現,是她邁向親民形象的重要一步,她要提供的,就是音樂之外的東西。她也完成了這個任務。
藝人表現出來的誠懇、親切、謙卑,能否當真?其實,當一個人選擇了某種自我呈現的方式,這種方式就是可信的,選擇,就是自我教化;選擇,就是某種真實。相較于從前橫空出世截斷眾流的姿態(tài),現在的章子怡,選擇了一個親民形象。與撒貝寧的戀情,讓她的生活多了點煙火氣;身為“非常”系列的制片人,又給了她許多磨練;慶祝殺青時,她擋香檳護攝像機、幫導演擦雪花的消息,給她的實干家形象補充了細節(jié);作為微博人,她偶然會訴說少時生活,這讓她顯得溫潤平和。
這種親民形象,是意外,卻也是必然,而《中國最強音》的親民氣質,則是純粹的意外。
曾在微博上看到兩位詩人討論詩歌,其中一位說,以前的詩人,有種“整理世界”的能力——一種分類、濃縮、重塑的能力。這兩年的電視節(jié)目,開始進入“大片時代”,浙江衛(wèi)視節(jié)目總監(jiān)陳夏安在論及中國電視的“大片時代”時,就用“美國大片”作比較:“美國大片是在傳遞美國的文明、價值觀和美國精神;中國電視大片也可以這樣。”已經醒覺的、有緊迫感和影響力的人們,開始有意識地用電視節(jié)目,體現“整理世界”的心得。
《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都是成功的整理,它和以往的選秀節(jié)目不大一樣,過去的選秀有渙散的嫌疑,篩選的工作由制作方和觀眾共同完成。“電視大片”們卻把篩選工作放到了后臺,能夠站上臺的選手,已經個個鮮明飽滿,有故事有音樂,評委和選手的一切表現,都經過精心設計,這都是整理。我們過去輕視娛樂,并不以為它需要整理,現在或許漸漸明白,電影或者電視,都是泛文學的,同樣有整理的必要,它甚至會漸漸取代(或者涵蓋)我們在文字、美術、音樂世界里的整理。
而《中國最強音》的親民氣質,卻是意外成就的。節(jié)目播出后,剪輯、音響、歌手的水準都有點失常,盡管后來加速趕上,逐漸恢復湖南衛(wèi)視應有的神采,卻已經喪失了先機,收視率和口碑都不盡如人意。盡管在眾多氣息凌厲的電視大片中,這種不強勢也另具美感,給觀眾提供了休憩之地,但這畢竟是意外造成,絕不是出自制作方本意。
兩種親民,同樣的結果,卻有不同的來歷,一種屬于必然,一種來自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