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神舟十號升空,讓探索太空再次成為全國熱門話題。
說到探索太空的人類創舉,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要算1969年美國航天員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登陸月球,這是人類史上首次登月,意義非凡,從此月亮被扯下神秘面紗,很多關于它的神話也告幻滅。但讓那一刻更富傳奇色彩的,無疑是這位航天員當時說出的那句傳頌一時的名句:
“這是個人走出的一小步,對于人類來說卻是一大步。”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這絕對是載入史冊的一句話,我相信,即使百年后,仍然會有人再三提起,它象征了美國人走在時代前列。
阿姆斯特朗這句名言也曾惹起過一定的爭議,很多人批評他漏了括號中的a字,不合文法,令man及mankind兩個詞在意義上顯得重復。不過后來有人(如計算機專家Peter Shann Ford)為他平反,說當時只是通訊技術出錯,讓a字的發音聽不到。無論如何,當時全球約有四億五千萬人收看、收聽這次登月轉播,不少人為這句話而傾倒。
但更惹起爭議的,恐怕是另一句。
坊間一直流傳,蘇聯第一位航天員加加林(Yury A.Gagarin)環繞地球軌道飛行時,說了一句:
“我看不到上帝。”
這一句對信徒來說當然十分刺耳,甚至有所不敬,但來自信奉無神論共產主義國家的一位航天員,這句話卻別具深意,起碼十分符合當時蘇共的意識形態,讓那一刻同樣富于傳奇色彩。
但后來有人考證,說這句話其實并無事實根據,起碼在航天員與地面中心的通話記錄中,沒有找到。2006年,加加林的老友Valentin Petrov上校接受采訪,說加加林從未說過這句話,這是當時的蘇共書記赫魯曉夫在蘇共中央發表講話、談到宗教問題時說的:“加加林飛上太空,卻沒看到上帝。”
從中可見,征空這樣的歷史時刻,也是帶出一些政治信息的黃金機會。所以,征空不只是一場科技競賽,也是文化乃至政治上的比拼。掌握政治信息傳播這一環,關乎國家形象,不僅能展現國家的硬實力,也能展現國家的軟實力。
本次神舟十號升空,可以看到,中國終于不甘人后,在政治信息傳播上作了更多悉心安排。
首先,人物和故事鎖定在女航天員王亞平身上,她有明星相和觀眾緣,一臉甜美笑容,讓她成了最佳征空形象大使,賣點更設定為“80后也升空”,對年輕人的愛國心和進取心,起了大大的鼓舞作用。此外,為增加教育意義設立了太空教室,向莘莘學子傳授科學知識,鼓勵他們好好學習、科技興國。
另外,為讓本次征空行動更富中國特色,牽動民族情懷,以適逢傳統佳節端午節作為題材之一,奉上“端午節快樂”的節日恭賀,特地準備了太空粽,更在船艙內表演吃粽。
以前我寫過,奧運、足球等如何在歷史上與政治結下不解之緣。在萬丈蒼穹之上,也是一樣,世間哪里都逃不開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