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體制改革拉開序幕。5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批轉發改委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重點改革的意見,總體要求就是,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處理好加強頂層設計與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的關系,處理好增量改革與存量優化的關系,處理好改革創新與依法行政的關系,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確保改革順利有效推進。改革被提到了最重要的位置。
5月匯豐PMI指數落到榮枯景氣線以下,刺激經濟論適時而出。以往的經濟刺激表明,刺激政策的多數資金隨著跑部錢進、流向了跑部最積極的城市,流向了效率并不高的大企業,金融機構一味認可政府背書的項目,各地城鎮化項目大干快上。如果結構不改革,中國的刺激計劃就會是行政審批權的盛宴,是大型企業的盛宴,從而進一步惡化權力結構與經濟結構。
我國進一步刺激經濟的空間已經不大,廣義貨幣發行量全球第一,達到百萬億元;地方負債率到達岌岌可危的水平,各機構推測數量從10萬億到幾十萬億元不等——風險引發全球投資者警覺,明年風險的展望中,已經把中國的債務泡沫風險放在僅次于歐債危機的第二位。面對龐大的負債,與全要素生產力的下降,中國需要做的是建立正確的激勵機制,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而非以極低的效率發放天量的貨幣。
5月15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主持召開4月份經濟運行形勢分析座談會,煤炭、電力、石化、鋼鐵、紡織、輕工、物流等行業協會都參加了會議。連維良在會議上稱,要充分利用市場倒逼機制,引導企業在創新驅動、降本增效、提升管理上下功夫,加快推進結構調整。相關行業協會并沒有呼吁政府出臺經濟刺激措+E86Ahfts5KQyDXhOWaHqw==施,而是希望政府能夠出手解決行業運行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兩個普遍訴求是淘汰落后產能和降低稅費負擔。這兩項訴求的背后是公平的市場機制,該繳的稅費必須繳納,由金融機構根據企業的風險、信用決定利率水平。刺激政策加劇了產能過剩,加劇了稅費與融資方面的不公平現象。
中國在城鎮化過程中,有強大的內生動力。
一方面房地產開發商在挑選這樣的城市,這些開發商成為當地消費能力的最好試金石,以往的偏遠地帶海南三亞、云南騰沖與西雙版納等地,成為開發的熱土。開發商不是傻瓜,他們是精明的商人,一旦當地消費能力不如預期,開發商馬上會撤出投資。
另一方面,各個有實力的地方政府在充當城市群的急先鋒,如比鄰上海的江蘇昆山,以30萬臺商定居于此著稱,這個鎮的實力已經讓他們成為市,而現在主動出資以地鐵連接上海,它已經成為上海經濟區的有效一環,向北與蘇州的連接指日可待,這一小城市正在融入周邊大城市,成為最活躍的“星體”。南通同樣如此,跨海大橋修建完工,原本長江以北的城市,文化上相隔遙遠,現在天塹變通途。
當城市內生到一定程度,政府完全可以放開城市群之內的行政區劃與戶口限制,讓經濟一體化、公共服務水平相差無幾的地區自然而然地融合到一起。如此一來,政府不必負債承擔公共產品提供者、規劃者、監管者的本職,企業有用武之地,自然而然高效企業驅逐劣質企業,城市呈現健康成長,而非人為催肥。
轉型如同車輛拐彎,經濟增速總會下降,此時要做的是,憋住,別刺激,以最大的勇氣推進改革。一旦走出隧道,自然陽光燦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