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擔任副縣長一年半后,29歲的江中詠站在了風口浪尖。2006年至今,他從一名普通民警,經3次“破格提拔”,年僅27歲即成為家鄉廣東揭陽市揭東縣副縣長,一時仕途無量。
然而,他在一個巧合上栽了跟頭。2012年《揭陽年鑒》收錄的2011年揭東縣副縣長名單顯示:“江中詠(2011.11起),江俊驅(2011.11止)。”當網上爆出江俊驅正是江中詠的父親,再經媒體核實廣泛報道后,副縣長官位世襲話題迅速引爆,江中詠家族、揭東官員乃至整個揭陽市政界被卷入輿論風暴。
2013年5月10日,揭陽市委組織部通報稱:江中詠的任職違反了相關規定,決定撤銷江中詠揭東縣副縣長、揭東區副區長的任命決定;由揭東區按辦事員職務重新安排工作。
辦事員職務,是6年前江中詠仕途的起點。揭陽市組織部首次披露江中詠簡歷:1984年出生的江中詠,學歷為在職大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江中詠從普通公務員連升至副科級、正科級、副處級,3次提拔均未達到正常晉升任職資格年限要求,屬“破格提拔”。其中通報特別指出,中組部規定“晉升科員職務應當任辦事員3年以上”,但江任辦事員才4個月,即被任命為揭東縣炮臺鎮團委副書記(副科級)。
江中詠仕途遭遇“滑鐵盧”,擅長無厘頭精神的當地網友寫道:“揭陽曾經有句房地產廣告詞曰:揭陽終于有了5000元以上的房子。今天,也可以模仿一下該廣告詞:揭陽終于有了30歲以下的縣長?!?/p>
但也有與江相熟的本地人士為他鳴不平,稱他年輕有為,破格提拔并無不當,他處理省道335線公路改建霖磐段工作,“能顧全大局,非常有魄力,拆遷工作處理得井然有序?!?/p>
江中詠的“拆遷政績”,開始于其擔任揭東縣霖磐鎮鎮長、黨委書記任上。官方簡歷顯示,2009年9月,江中詠從揭東縣炮臺鎮副鎮長任上,調任本縣霖磐鎮黨委副書記,2010年1月任霖磐鎮鎮長,2011年6月升任霖磐鎮黨委書記,5個月后升任副縣長。
在他主政霖磐鎮近兩年間,當地開展省道335線公路改建霖磐段的大量拆遷工作,而他擔任副縣長后,所分管工作第一項即為交通及公路建設,協調推動全縣上千戶配套拆遷。
“還有很多設想沒來得及做,沒想到組織上這么快就把我調走了?!鄙胃笨h長后,再遇到霖磐鎮打過交道的村民,江中詠曾表達過遺憾。
本刊記者前往霖磐鎮走訪。鎮政府門口展示牌上,“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江中詠”的字樣已蒙塵發黃,一旁是他2010年為霖磐鎮設想的5年發展目標:到2015年,全鎮工業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5%以上,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36%以上。而之前5年,該鎮工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2%.江中詠一度試圖讓經濟發展速度翻倍。
霖磐鎮位于揭東西部,為當地干部眼中的“西部貧困山區”。鎮里沒什么大型工業項目,只有一些食品、服裝廠,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或經商。全鎮兩三百米長的街道行人無幾,兩側多是八九十年代修的矮樓房,窗口密密麻麻裝著防盜網。
省道335貫穿霖磐鎮全境,由4車道拓寬成8車道正在施工中,塵土飛揚。其中,省道335線霖磐立交至龍尾段改建工程全長14公里多,路面寬52米,整體寬度60米。
為配合省道拓寬,霖磐鎮沿公路拆遷了數百棟房屋。本刊記者沿途詢問了十余家拆遷戶,大部分村民收到了部分拆遷款,但也有拆遷戶抱怨村鎮未兌現“安置房”承諾。
在聯東村橋頭,記者見到了“釘子戶”王如忠。因他家兩層新樓需全部拆除,鎮村三番五次談動遷,但都談不攏。除了賠償宅基地300平米和25萬樓房重建費,王如忠還要求先提供安置房再搬遷。而村鎮干部的說法,則是要求他先搬遷,其他慢慢談。
王如忠說,江中詠任霖磐鎮鎮長、書記時,未直接與他協商過拆遷事項。今年1月1日,時任揭東區副區長江中詠陪時任揭陽市副市長鄭松標視察335省道改造,一行人在釘子戶王如忠家停留片刻。王如忠記得,當時鄭松標要求10日內處理好王家拆遷事項,江中詠表態“一定處理好”。隨后霖磐鎮村干部再次來到王家,同意多補償點錢,但宅基地還是沒法補,于是王如忠繼續做釘子戶。
這次視察兩個月后,揭陽市副市長鄭松標涉嫌嚴重違紀落馬,被廣東省紀委調查。揭陽新聞網資料顯示,自鄭松標擔任副市長(兼市公路局局長)3年內,揭陽市公路局共實施項目30個,總投資近30億元。
作為本地人,鄭松標靠工程建設、拆遷等獲得政績。地處粵東的揭陽,渴望通過交通建設和重點工程投資提振經濟,招商引資、拆遷等政績也就成為當地官員晉升的不二法門。
本刊記者查閱發現,關于江父江俊驅的為數不多的公開報道中,“拆遷工作”同樣是重頭戲。在升任揭東縣副縣長前,江俊驅曾擔任錫場鎮鎮委書記。據新華網和《揭陽日報》2006年的報道,國道206錫場路段拆遷涉及九百多戶,僅華清村就涉及被拆遷戶三百多戶,拆掉的大多是價格較高的公路沿線鋪面,不少被拆遷戶已不止一次經歷過拆遷,這次被拆之后,有的不僅難以繼續經營,而且連居住的地方也沒有。
于是,時任錫場鎮委書記江俊驅每天主持拆遷工作匯報會,要求鎮村干部入村入戶反復與拆遷戶“談心”,逐家逐戶做工作,最終僅用4天時間,全鎮就有五百多戶被拆遷戶簽訂拆遷補償協議,協議簽訂完成過半。在揭東縣2006年度領導干部績效考核中,江俊驅作為鎮黨政領導班子正職,被評為優秀等次。
本刊記者走訪發現,江俊驅出身農家,父輩并無官員背景。在江俊驅老家揭東云路鎮云七村,多名老人介紹,江俊驅早年當兵,退伍后曾擔任村干部。又做過云路鎮一制藥廠廠長(鄉鎮企業),后被提拔為云路鎮副鎮長。此后一路升任錫場鎮委書記、揭東縣副縣長。江俊驅在仕途上奮斗了二十多年,才由村干部變為副縣長。
江父仕途起點云路鎮,地處揭陽、潮州交界處,20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7.76億;地方財政收入3314萬元,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長,在揭東區經濟屬中上等。本刊記者發現,即使在云路鎮,人們對江家父子評價也很分裂。有商戶稱,江俊驅任副鎮長時,并未做多少實事,鎮里新修房屋的資金,大多是年輕人外出務工經商所得。而在江俊驅老家云七村村民眼中,江俊驅有為有位,是村里的驕傲;且江俊驅父子熱心村里公益事業,修路、建祠堂皆出錢出力,逢年過節回村,也會給經濟困難的老人封紅包。
為擔任副縣長一職,江俊驅在仕途上“奮斗”了二十多年,而他的兒子江中詠僅用了6年。至今無法確認,江俊驅父子同步卸任、擔任揭東縣副縣長,是純屬巧合還是刻意“交班”。但在公共輿論的解讀中,江家父子成為基層公權力“家族化”的又一個標本。
2011年,北大社會學系馮軍旗博士生論文《中縣干部》中,首次以系統的社會學實證調查,呈現了基層官員權力的“家族化”。根據一個家族出“干部”的多少,馮軍旗把政治家族分為“大家族”和“小家族”,一個家族產生5個以上副科級干部為“大家族”,5個以下、2人以上的為“小家族”。最終他在中縣竟然梳理出21家政治“大家族”,140家政治“小家族”。
“干部子女成為干部的機會,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多。”早在2004年,中國社科院的《當代中國社會流動》調查報告顯示,不管是公務員招錄,還是進入企事業單位,“干部子女”往往更受青睞,且參加工作之后,這部分人更容易“上位”。課題組組長陸學藝當時曾指出:“如果三年、五年乃至十年、百年,長此以往,就不是2.1倍的問題了,這個數字就會高得多了?!?/p>
逾六成“火箭官員”為官二代
“官二代”就不能從政?就不能破格提拔?網友舉例:曹操20歲擔任洛陽北部尉;李白27歲倒插門,娶了前宰相的孫女,進入主流社會;卡扎菲27歲發動軍事政變上臺;慈禧和金正恩27歲已是國家最高領導人。
事實上,官員后代由于父輩耳濡目染的熏陶,具有從政的先天優勢。但問題在于,平民子弟官員,升遷常遇“天花板”;而“破格提拔”的官員,又屢屢爆出“官二代”背景的當下,公眾呼吁干部選拔、晉升乃至“破格提拔”過程公平與透明。
“官員子女親屬也有從政權利,但舉賢不避親不是任人唯親,破格提拔不能出格提拔?!毙氯A微評指出,湘潭90后女副局長王茜、27歲副縣長徐滔、揭陽27歲副縣長江中詠,一批火箭提拔的年輕干部或免職或降職,破格提拔不能成任人唯親的幌子。
“違規提拔”外,媒體還關注公務員招考對官二代“定制招聘”的不公平。在碩士生爭搶考城管、國家公務員考試連續4年報名人數逾百萬、競爭最激烈職位三千人搶一名額的當下,公務員熱、“到體制中去”席卷全國應屆畢業生,官員父母為了讓子女拿到“鐵飯碗”,不惜使出渾身解數。
《新世紀周刊》報道,2010年湖南冷水江市人事局局長曹長清大學尚未畢業的兒子曹博文,被安排進市財政局工資統發中心工作,享受事業編制。曹長清給市委、市政府領導信中說:“在即將退出工作崗位之時,特向領導提出將兒子安排到市財政局工作的報告。為黨工作了幾十年,從未因個人的事向組織上提出過要求。兒子大學畢業,學經濟管理專業的,請組織上給予關心照顧。”該信獲冷水江市市委書記、市長和常務副市長批示“同意”。后據新華網報道,冷水江市政府責成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編辦取消曹博文聘用資格。
《法制晚報》盤點也發現,近年來,經網友曝光、媒體報道并引發公眾質疑的“火箭提拔”的年輕官員有18人,其中有11人,在被曝光的資料中,其父母或者其他親屬有官職,占到總人數的六成。在被曝光的18位火速提拔的官員中,到目前為止,已有5人被免去相應職務,同時有兩位“火箭”提拔的官員父親相應辭職或被免職,有一人案件正在核查中,其余十余人仍在原崗位工作。
鏈接:“火箭提拔”曝光后去職的“官二代”(建議做表格,下面是我簡單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