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周刊:你對自己的現狀滿意嗎?
易建聯:比較滿意,因為無論是打球比賽還是身體情況,都處在一個比較好的狀態。
人物周刊: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什么心得可以與他人分享?
易建聯:談不上成就,我覺得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地方需要進步和努力。
人物周刊:對你父母和他們成長的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們嗎?
易建聯:我的父母都是運動員,但他們那時的想法和現在不一樣。那時做運動員完全是為了生活和一份好的出路。我的父親在農村長大,他成為運動員,有為了日后能夠分配工作的想法。現在是一個職業化的年代,我們看到的可能是一些更加現代化的東西,是一種興趣愛好、一個夢想、一種挑戰。
我小時候他們沒想過讓我打籃球當運動員,我現在能夠理解他們那時候的擔憂,他們是運動員出身,知道當運動員如果有什么意外,沒有打出來,會浪費很多時間,沒有很好地學習就要進入社會,有高不成低不就的風險,面對社會會比較困難。
人物周刊:你對這個時代有什么話不吐不快?
易建聯:80后的確成為這個時代的重要力量,現在像我這個年紀的人都已經進入社會了,為了今后的生活,為了實現目標,我們都踏出了重要的一步。
人物周刊:你對你所從事領域的前景怎么看?
易建聯:在中國,職業籃球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無論職業還是業余,成年人還是孩子,很多人喜歡這項運動。周圍朋友可能每周都要相約打幾場球,籃球已經成為很多人的交際方式之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人物周刊:你覺得你的同齡人最大的問題是什么?
易建聯:不能說問題,但是每個人都要不斷去完善自己,努力讓自己在從事的領域內有所突破。每個人都不能滿足于現狀,要有敬業精神,讓自己變得更好。
人物周刊:你認為什么樣的人稱得上有領袖氣質?在當下的人中,你最欽佩的是誰?你的同齡人中夠得上青年領袖的還有誰?
易建聯:“領袖”兩個字是非常大的成就,在籃球場上,這意味著你要有能力幫助整支球隊,幫助每個人。像喬丹和科比,他們都在展現不一樣的領袖氣質。至于同齡人,我覺得都還沒有領袖氣質,包括我自己。
人物周刊:權利、責任和個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一個?
易建聯:這些表達的是不一樣的東西,權利是對一件事的掌控,責任是對一件事的承擔,個人自由更多體現隨性,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里面,會有不一樣的意義,但責任還是最重要的,代表你對一件事情的期待和擔當。
人物周刊:對你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或者一部電影?
易建聯:其實我看書和電影的機會并不多,大部分時間都在忙于訓練和比賽。
人物周刊:你幸福嗎?有沒有什么不安? 現在最大的擔憂是什么?
易建聯: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我選擇了籃球,籃球也能夠選擇我,把興趣和夢想變成職業,成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這個前提下,希望自己能夠不停進步,直到職業生涯結束。我并沒有不安和焦慮感,只是在每一個系列賽結束,好好準備,等待下一個系列賽開始。
20歲時,他憑借出眾的籃球智商和天賦接替姚明,成為未來10年中國籃球的希望;5年過去,他悲情回歸CBA,飽受球迷和媒體的質疑。光環與低估,追捧與詬病,職業生涯的一帆風順與幾經坎坷,都發生在26歲的他身上,他卻反饋了超乎同齡人的成熟與堅毅。以易建聯為代表的中國新一代運動員,正在經歷職業體育的洗禮,他們身上背負著國家的榮譽與責任,也更加充滿對夢想的追逐與渴望。汗水、忍耐、激情,往往能造就運動場上的領袖,毫無疑問,阿聯是其中的佼佼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