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企業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而農業企業面臨著很多壓力,很容易出現財務危機,所以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對農業企業至關重要,本文從理論方面闡述了傳統會計指標體系在農業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模型中的應用,以期實現農業企業資源優化配置,減少或避免農業企業財務危機的發生。
關鍵詞:傳統會計指標 農業企業 財務危機預警
一、研究目的和意義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農業企業財務危機進行預警變得越來越重要。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是國民經濟得以持續發展的基礎,而農業企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主力軍,對于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促進農村建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農業企業不能像其他工業企業那樣隨著市場的擴大而迅速增大經營規模,而且農產品單位價格低下,因此農業企業很容易出現破產,終止經營、背農棄農的現象,這會動搖農業經濟發展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影響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所以,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農業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對于防止農業企業出現財務異常而導致破產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目前,我國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尚不完善,沒有普遍適用的模型體系,尤其是在農業企業更為缺乏。本文研究的基于傳統會計指標體系對農業企業進行財務危機預警,對農業企業價值創造的持續性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農業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健康發展,而且,將科學合理的財務危機預警體系應用到農業企業中,可以為我國農業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方法的構建和完善開拓新的視野和思路,幫助農業企業盡早地預測到財務危機的信號,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以期減少和避免農業企業財務危機的發生。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早在14世紀,英法等國出現了最早的資本主義性質的農業企業,這些農業企業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展到農村以后的經濟產物,是農業生產力水平和商品經濟有了很大發展以后產生的,在產業革命以后,各種形式的農業企業大量發展起來,形成了農業生產的基本單位。國外最早對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是從1932年Fitzpartrick進行的一項單變量破產預警研究開始的,他以19對破產和非破產公司作為樣本,運用單個財務比率將樣本劃分為破產和非破產兩組,發現判別能力最高的是凈利潤/股東權益和股東權益/負債這兩個比率。1966年美國的Beaver在《會計評論》上提出了單變量預警分析法,建立了財務危機預警模型,財務危機判別研究才真正進入系統化階段,發現離經營失敗日越近,誤判率越低,可預見性越強。Fan A在2000年應用改進后的支持向量模型進行財務預警研究。
(二)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的農業企業在1949年以前為數很少,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才迅速發展起來的。直到1979年以后,隨著改革開放和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農業企業出現了多種形式。我國對財務危機預警的研究比較晚,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有學者對這方面作出相關的介紹和研究,才有相關的評述性文章出現。在1986年吳世農、黃世忠首次介紹了企業破產的分析指標和預警模型。1996年周首華在Z值模型的基礎上引入了現金流量指標,建立了F分數模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陳靜在1999年選取1995年到1997年的27家ST公司和配對的公司建立了單一判定分析和多元判別分析,結果表明在ST發生的前三年預測能力比較好。吳世農、盧賢義(2001)以我國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建立三種預測財務困境的模型,研究結果表明,三種模型均能在財務困境發生前做出相對準確的預測。目前國內有些學者也開始利用人工神經網絡構建財務預警模型。
總體上,我國對財務危機預警研究集中在利用國外研究成果和方法,結合國內實際進行實證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三、傳統會計指標在農業企業財務危機預警中的應用研究
(一)傳統會計指標體系概述
傳統的會計指標是根據單純的會計利潤建立的,在農業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中,主要是從償債能力、盈利能力、成長能力、營運能力四個方面進行分析的。
1.償債能力。它反映的是農業企業償還到期債務能力的大小,是衡量農業企業財務狀況的重要指標,根據償債能力的指標來判斷企業能否償還現有到期債務,是否面臨很大的財務風險,以便決策是否應改變償債能力現狀。償債能力的指標分為短期和長期,短期主要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長期主要包括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權益乘數、利息保障倍數、營運資金占用率。
2.盈利能力。它是農業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是企業所有相關者最關心的問題,投資收益和債權本息都是由農業企業的利潤提供的,利潤是除投資外的重要資金來源,盈利是農業企業經營最主要的目標。只有在持續不斷的獲取利潤的基礎上,農業企業才能夠穩定健康的發展。盈利能力的指標主要有資產凈利率、銷售凈利率、凈資產凈利率、銷售毛利率。
3.成長能力。它是對農業企業未來發展趨勢和發展速度的衡量指標,主要包括農業企業規模的擴大、利潤和所有者權益的增加,是對農業企業擴展經營能力的分析,反映了農業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分析農業企業的成長能力的指標主要有凈利潤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和資本積累率。
4.營運能力。它是指農業企業的營運資產的效率和收益,主要是對營運資產周轉速度和周轉效率的衡量,評價和分析企業的營運能力可以為農業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指明方向,發現資產運營中存在的問題,是對農業企業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長能力的補充。評價農業企業的營運能力的指標主要有總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
在以上四種指標構建過程中可以看出,這些傳統的會計指標幾乎包含了農業企業全部的財務信息,運用這些會計指標構建財務危機模型,可以預測以及及時避免農業企業財務危機的發生,保證農業企業持續快速的發展。
(二)傳統會計指標在農業企業財務危機預警中的應用分析
由于傳統的會計指標涵蓋了農業企業所有重要的財務信息,根據這些信息,我們可以很準確的預測出農業企業的發展狀況。本文主要是從理論方面分析傳統會計指標體系在農業企業財務危機預警中的應用。首先,選用上面四種能力中的20個指標作為自變量,運用stata軟件進行相關性檢驗,剔除相關性很高的指標。其次,對剩余的指標因素做因子分析,從研究因素變量之間的相關依賴性出發,將一些具有錯綜復雜關系的變量歸結為少數幾個公共因子,并對這些因子進行共同度與方差貢獻率的計算。再次,利用回歸法中最小二乘估計法得出各個單因子的得分函數F。最后,根據旋轉之后的因子方差貢獻率計算出因子得分Y(Y=a1F1+a2F2+…anFn),并根據Y值的大小范圍判定農業企業財務狀況是否正常,Y值>0時,該農業企業財務狀況正常,可繼續按照原來預定的經營方案與資本結構進行生產經營活動;Y值<0時,該農業企業財務狀況不正常,有財務風險,應該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案與措施改變原來的經營方案與資本結構,以避免和減少財務危機的出現。
四、總結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領頭人物、主力軍,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農業企業的發展面臨著很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因此很容易出現財務危機,導致農業企業的倒閉以及破產。所以,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農業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模型,對農業企業的健康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據單純的會計利潤建立傳統的會計指標體系,并從理論方面闡述該模型建立過程,對模型結果進行分析,找出農業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制定出系統有效的解決方案,幫助農業企業降低財務風險,在公司財務危機到來之前,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時地避免或者阻礙財務狀況惡化所帶來的財務危機,保證農業企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東,閔云鶴,陳洪.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指標體系解析[J].
商場現代化,2011(1).
[2]袁鋒,李怡愷.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探討[J].財務理論,2011(1).
[3]黃曦,程曉娟,邱實.基于顯著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法的財務危
機預警指標體系構建[J].中國證券期貨,2012(10).
[4]楊成炎,李瓊.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的比較與
選擇[J].理財觀點,2011.
[5]楊利,李瑞芬.我國農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現狀及問題[J].
中國農業會計2012(11).
[6]湯曉東.財務危機預警模型指標的探討[J].時代金融,2012(4).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