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進入了新的重工業時代,國內對煤炭的需求大為增長,煤炭豐富地區順應了時代的要求,這些資源型城市開始出現了迅猛的增長。中國的中西部地區具有豐富的資源并且資源開采較為滯后。新型資源城市在中國市場上嶄露頭角,典型的“鄂爾多斯現象”由此產生。鄂爾多斯市通過科學利用煤炭資源,積極把握發展經濟的機遇,地區的經濟實力大大增強,綜合實力得到一定的提升。香港中文大學等機構的《中國城市競爭發展力報告中》指出,鄂爾多斯市在全國200個城市中經濟競爭力超過北京上海等地,位居首位。然而近兩年以來,鄂爾多斯的經濟發展一度遇冷,煤炭價格一降再降,多條運煤鐵路中斷,房地產泡沫嚴重,民間貸款鏈條崩斷,嚴重的煤炭危機和借貸危機同樣引起了很多的關注。研究鄂爾多斯的工業結構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和探索鄂爾多斯的發展。
二、鄂爾多斯工業結構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工業結構是指工業內部的構成及相互制約的聯結關系。一個依靠資源發展的城市,擁有合理的工業結構決定了這個城市的發展水平和城市未來之路的選擇,也決定了這個城市的環境與居民生活水平的穩定。就鄂爾多斯現在來說,重工業比重大,采掘業和原材料加工業占據主要位置,制造業存在著明顯的擠出效應,加工工業發展緩慢,產品的深加工層次低。大部分產業還處于產業鏈的前端,初級產品還處于優勢地位。鄂爾多斯要想在長期內仍然獲得這種高速發展是有風險的,會有資源的快速消耗和環境污染等代價。
(一)從工業企業結構看,大企業少且實力不強,中小企業雖多卻不靈活
由上圖及數據可知,鄂爾多斯市大型企業數量低,比例最小,只有1%—10%,并且其產量也只達到總產量的30%—50%左右。可見,大企業數量小并且實力不強。小企業雖然數量較多,占據鄂爾多斯工業數量的絕大多數,但產值最少,而且2007年到2011年中小企業數量急劇減少,產值大大降低,活動弱,組織結構不合理,專業化程度低,規模效益差,整體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
(二) 鄂爾多斯企業的科技活動集中于少數企業,創新積極性不高
2007年,鄂爾多斯大中型工業企業有51家,但有科技活動的僅有12家,科技活動大中型企業占總值的23.5%;上海大型工業有106家,但有科技活動的就有71家,科技活動大型工業占總大型工業的67%。2008年鄂爾多斯市大中型工業總數達64家,有科技創新活動的工業只有19家,比重僅為29.7%;上海大型工業總數達112家,有科技創新活動的工業就有109家,比重達到97.3%。由此可知,鄂爾多斯有科技創新活動的工業所占大中型工業企業比重仍不大,和上海相比差距較大,企業科技創新活動發展仍不均衡。
(三) 鄂爾多斯的工業產值中制造業比重低
由圖3可得,制造業占工業增加值得比重由2007年的29.2%下降到2011年的9.2% 。相反采掘業由2007的52.7%上升到2011年的70.4%。電力、燃氣及水的供應比例中間有波動,近3年呈略微上升趨勢。由此可知,采掘業增長速度過快,鄂爾多斯市工業的發展主要還是依賴于采掘業的發展。由表1可知,鄂爾多斯制造業的發展一直呈遞增趨勢,但是由于采掘業以更高的速度發展,導致制造業在工業增加值構成比例中下降。
制造業是能夠推動一個城市不斷發展的持久動力,是一個城市生產力的標志,也是一個城市主要的就業渠道和經濟順利轉型的基礎。但是,鄂爾多斯的制造業呈遞增狀態卻在工業產值中的比例過低,導致不能夠帶動整個城市的工業經濟平穩快速的增長。這也是鄂爾多斯所面臨的危機所在。
三、鄂爾多斯工業結構調整對策
鄂爾多斯要想獲得可持續發展,必須協調好工業內部結構的關系,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創新能力,由自然資源優勢向社會資源優勢轉變。鄂爾多斯這個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在享受資源帶來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如投資環境惡化、資本外流、人力資本缺失、生態環境脆弱等,因此必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一)促進重點骨干企業實現規模經營,抓好中小企業的發展
由于鄂爾多斯的投資較為分散,且資本外流嚴重,導致企業規模小型化,發展較為緩慢,如果不改變這種狀況,鄂爾多斯的企業競爭力會大為削弱,會長期處于大企業不強、小企業不活的局面。因此,政府必須要制定規模較大的產業規模政策,要通過企業的兼并、重組,引領產業資本的自由流動,通過企業聯合,在重點產業中建立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形成可與跨國公司相抗衡的企業群體。
在抓好大項目、大企業的同時,鄂爾多斯要認識到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加強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的建設,完善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著力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今后,要進一步以大企業、大項目為依托,更好地推動中小企業的發展,使工業企業結構更加完善,更加符合新的發展的客觀要求。
(二)鼓勵支持企業增強原始創新能力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首先要培養企業的自主創新意識,鼓勵企業進行科技創新發展。其次要吸引高科技人才,組成一支強大的科技人才隊伍,把科技創新能力做大做強,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要鼓勵企業設立自主創新獎勵,使為企業做出貢獻的科技人員、管理人員和高技能人才獲得與其貢獻相適應的報酬。再次,企業要加強與高校的聯系和協作,實現信息和技術的共享,進而實現創新成果的最優化。最后,要擴展企業獲得技術研發資金的途徑。要通過一定政策的調整,通過相應的審核程序,改變3家企業獨霸創新市場的局面,對一些有市場前景、技術水平高的創新項目給予一定的傾斜,使企業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要通過政府主導設立針對企業技術開發的風險投資,從而擴寬企業獲取資金的渠道。要把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
(三)加快產業集群化進程,積極促進制造業的發展
近年來,制造業占工業增加值中的比例不斷地降低。制造業是體現一個城市競爭力的行業,鄂爾多斯嚴重依賴于采掘業和初級產品加工業。積極引進技術含量高、產業帶動能力強、資源能源消耗少、產品附加值高的大企業集團,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配件制造、煤機制造、新能源設備、環保設備、大型化工成套設備、光伏多晶硅等先進制造業。既要大力發展以煤化工為首的重化工業的發展,也要重視傳統勞動密集型工業的發展。要大力提升醫藥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金屬制品業、食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印刷業等制造業的發展。同時繼續發展裝備制造業,裝備制造業是關系國民經濟及綜合國力的戰略性產業,是在抓好能源、化工等優勢產業的同時,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重大戰略。鄂爾多斯裝備制造基地2007年初開始建設,重點發展汽車整裝及零配件生產、煤炭機械、工程機械、風能及太陽能設備、航空航天設備、環保設備、高新材料加工、電子信息及光伏產業等。裝備制造業與支柱產業相配套,既可以推動支柱產業的發展,又可以培育帶動性強、能源消耗少的非資源型產業。
只有加大制造業在工業增加值中的比例,才能形成合理的工業結構,擺脫嚴重依賴煤炭資源發展經濟,才能真正地解決鄂爾多斯市工業化進程中的問題,才能真正使鄂爾多斯發展為工業強國,脫離“資源詛咒”。
四、總結
能夠體現鄂爾多斯的可持續發展實力的產業還沒有真正發展起來,在現代社會,如果依靠資源,賣電賣水已經不能成為一個城市的出路了,工業結構必須轉型。一個城市的經濟才能夠長期屹立于舞臺上而不跨,才能夠形成真正有特色的城市經濟,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對于鄂爾多斯這種興起的重工業城市來說,擁有好的產業結構能夠決定鄂爾多斯未來是一個怎么樣的城市,有著怎么樣的發展,鄂爾多斯的居民的就業狀況。本文針對鄂爾多斯工業結構的狀況,重點研究鄂爾多斯工業結構問題并提出相關策略。鄂爾多斯工業結構一方面是層次不高,另一方面是太重、太硬,能源工業、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長期處于“一高兩低”狀態,這是制約鄂爾多斯市轉變增長方式、創新發展模式的最大問題。如果圍繞原有的產業結構兜圈子,“面多加水,水多加面”,在低水平上循環,沿著老路子走下去的話,雖然也可以達到一定的增長速度,但會使現在的工業結構矛盾更加激化。
(作者單位:內蒙古大學)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