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質檢總局7月29日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透露: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導致我國2012年全年出口貿易直接損失685億美元,比2011年增加62.4億美元;直接損失額占同期出口額的3.34%,比2011年上升0.07個百分點;企業新增成本280.2億美元,比2011年增加20.6億美元;2012年有23.9%的出口企業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響。目前,技術性貿易壁壘被認為是繼匯率之后企業在出口中遇到的主要障礙。
不可否認,“技術性貿易壁壘”一詞正式出現于WTO《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中的出發點是保證國際貿易中貨物的質量,減少因進出口貨物質量等引發爭端,保護人類身體健康、保護環境,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然而當代國際貿易中,一些國家利用這種貿易壁壘有意刁難出口國家,達到貿易保護的目的。具體有兩種情況,一是對進口商品實行管理時,在實施法律、技術標準、認證制度、檢驗制度等方面提高要求;二是發達國家利用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研發能力,主導制定一些技術標準,使科技落后的國家無法適應。
對此,政府、行業協會等均采取了一定的應對措施,作為外向型企業自身,更應審時度勢,廣泛尋求應對策略。
一、提升外向型企業素質
(一)完善快速反應的預警機制
當今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多端,各國政府和國際機構經常結合實際調整和修訂技術標準與法規,若企業信息流通不暢,就不能夠根據變化后的標準或法規進行產品生產,出口時自然會遭受到貿易壁壘。因此,外向型企業要完善快速反應的預警機制。具體做法可以是:在掌握WTO游戲規則和《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的基礎上,與自己的貿易伙伴保持經常互動,了解其所在國可能采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細節,同時積極參加有關國際標準化的學術會議,對相關技術標準與法規保持高度敏感性。
(二)打造良好的企業軟環境
良好的企業軟環境是外向型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其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保障。對于擁有現代管理體制,強化以成本、財務、營銷和人力資源為重點的外向型企業,要結合企業實際參考國際標準,找到適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保證產品的質量。
(三)采用國際化的認證體系
采用國際化的認證體系是沖破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有效手段,這在外向型企業中已達成共識。如采用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說明企業質量管理達到一定水平,產品質量得到有效保證;采用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說明企業愛護環境,有社會責任;采用OHSAS18000職業健康與安全體系認證, 則說明企業重視人身健康與安全。外向型企業可結合企業實際,分階段實現上述國際化認證,從制度上保證產品質量。
(四)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
如今,產業競爭的焦點已經從勞動力、低成本轉移到創新、技術的實力競爭,從產品的競爭轉移到標準的競爭。對于外向型企業更是如此,掌握標準制定的決定權,就可以掌握市場的主動權。因此,外向型企業在產品生產過程中要注意企業產品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努力將自己的產品標準做成業內標準,甚至是國際標準,同時也應想辦法參與國際標準的修改與制定,保護自身的對外經貿利益。
二、實施有效的戰略整合
(一)規范出口產品生產,提升出口產品質量,實施從源頭抓起的綠色戰略
隨著進口國家的技術進步、居民對于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綠色壁壘措施作為一種重要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被廣泛使用。為突破貿易壁壘,外向型企業必須實施從源頭抓起的綠色戰略,即規范出口產品生產,提升出口產品質量。如積極開發、引進環保技術,降低能源與原材料消耗,降低出口產品的污染密集度;狠抓產品生產中使用的原料、肥料、生產環境;鼓勵綠色產品的開發、營銷、出口等。
(二)樹立針對目標國的市場戰略
外向型企業將產品銷往國際市場前,往往需要進行調研。此時,外向型企業應對目標國的經濟、政治環境進行深入分析,了解該國消費需求,針對需求,用先進的規則和標準來組織產品生產,爭取達到目標國的各項要求。此外,還可根據實際直接將生產放到目標國,破除貿易壁壘。
(三)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實施科技興貿戰略
在我國的出口產品中,以紡織服裝、鞋、玩具、機電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然而這些傳統產品近年來長期受到歐美等國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究其原因,可能與此類產品在我國的生產技術與國際尚未接軌有關。為此,外向型企業要在科技興貿上下功夫,加快出口產品結構調整。一方面,要明確自身生產技術水平所處的位置和存在的差距,借助高校等科研機構力量,改造傳統產業,提升傳統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考慮到近年來信息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等高科技領域迅速發展,國際上一些企業借此創造了新的產品,獲得了新的經濟活力,外向型企業也可適當調整出口產品。
(四)分散風險,實行市場多元化戰略
所謂市場多元化戰略,既指外向型企業在貿易產品選擇上的多元化,也指其在目標國選擇上的多元化,實施這種戰略可以分散外向型企業經營風險,最大可能的減少甚至規避貿易壁壘給外向型企業帶來的損失和不良影響。如某種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遇到貿易壁壘,可選用另一種貿易產品出口;出口產品在某個目標市場遭受貿易壁壘后,也可及時轉移到另一個市場。
(五)發展跨國經營,繞開技術性貿易壁壘戰略
系統、先進的技術往往掌握在跨國公司手中,為充分加以運用,適應進口國產品要求,外向型企業可嘗試通過中外合資等方式,引入外方的先進技術,發展跨國經營。此外,外向型企業還可以在國外建立分公司,把出口時易遭到貿易壁壘限制的產品轉移到國外生產,就近銷售,繞開技術性貿易壁壘。
三、借助外界力量支持外向型企業發展
(一)借助政府官方的力量
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應對需要政府官方的力量,如官方出面與其他國家談判,爭取與更多國家達成檢驗檢疫等方面的雙邊認可協議,為我國外向型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國際環境。此外,政府要牽頭建立并完善我國產品質量法規體系和技術法規體系,為外向型企業出口產品提供政策。
(二)企業聯手,通過非官方行動爭取合法利益
現階段我國出口產品存在經營分散、產地分散,出口企業數量多、分布廣、規模大小不一、互相低價競爭等問題,面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單個企業應對能力有限。加上市場經濟情況下,很多方面政府不便插手,外向型企業應抱成一團、尋求對策。如成立行業協會,倘若行業協會能夠統領國內相關產業,根據國際動態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合適的行業標準,給我國出口企業提供有效的參考和依據,那么,在出現技術性貿易壁壘時,該行業外向型企業便可較輕松地抵制發達國家利用技術性貿易壁壘而采取的歧視政策。
客觀而言,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合理性與不合理性同時共存,外向型企業應理性應對,通過提升外向型企業素質、實施有效的戰略整合以及借助外界力量支持外向型企業發展等具體措施,避開或者破除我國出口貿易所遇到的壁壘和限制,實現我國對外貿易的新突破。
(作者單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旅游與財經分院)
責任編輯:曉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