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建立了反映區域固定資產投資效益水平的指標體系 ,然后運用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法,對我國31個省區的區域固定資產投資效益進行實證研究和比較分析,得出了各地區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的綜合排名,最后以新疆為例,指出了其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主成分分析 聚類分析 固定資產投資效益 新疆
固定資產投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提高固定資產投資效益是加快經濟發展,提升經濟運行質量的重要途徑。新疆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為投資拉動型,投資對支撐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毋庸置疑。近年來,在國家和各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新疆投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有力地支撐了全疆經濟快速發展。在新的社會經濟背景下,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走向、調整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對確保實現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戰略意義。
本文對我國31個省市的固定資產投資效益進行了實證分析和比較研究,對新疆固定資產投資效益水平進行定位,然后針對其不足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這對優化新疆投資結構、提高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分析過程
(一)固定資產投資效益指標體系的構建
在評價一個地區的固定資產投資效益時,評價指標的選取非常重要。本文在系統性、全面性、有效性和數據的可獲得性等原則基礎上選取指標,構建固定資產投資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表1 固定資產投資經濟評價指標體系
(二)樣本數據來源
根據上文構建的固定資產投資效益評價指標體系,本文選取除香港、臺灣、澳門之外的我國31個省市區為樣本,以2011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相關數據為基礎,對各地的固定資產投資效益進行研究。文中所有原始數據均取自《中國統計年鑒》和《新疆統計年鑒》,并經過科學嚴謹地計算處理。
(三)指標的篩選
在對10個指標進行因子分析的過程中,發現房屋建筑峻工率指標的提取概率最低,僅為55.70%,并且在主成分提取中,有3個指標的特征值大于1,因而提取這3個指標為主成分,但其累計貢獻率只有81.13%,小于85%,對所有指標的解釋力度不是太強。
接下來,剔除房屋建筑峻工率變量(X2),對其余9個變量再次進行主成分分析。
(四)分析過程
首先,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的原理,運用統計軟件SPSS16.0可計算得到所選取指標的相關系數矩陣,并對各指標做KMO和Bartlett’s球形檢驗。其結果表明:Bartlett 檢驗量為511.169,相應的概率為0.000,因此認為選取的指標變量相關系數矩陣與單位陣有顯著差異。同時,KMO統計量0.762,根據Kaiser給出的KMO度量標準,所選取的指標適合做主成分分析。
其次,對選取的9個指標做因子分析,得到各指標相關系數矩陣的特征值,貢獻率和累計貢獻率,第一成分、第二成分和第三成分的特征值分別為5.135,1.603和1.018,均大于1,并且三者方差累積貢獻率達到86.18%,大于85%,濃縮了原始數據的絕大部分信息,因此可以提取前3個成分作為評價地區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的主成分指標。以這3個特征值對應的特征向量作為新的綜合指標,進而對全國31個省市的固定資產投資效益進行評價。
主成份的經濟意義主要由線性組合中系數較大(絕對值)的幾個原指標的綜合意義決定。從表3中數據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F1對X4、X6、X7和X8有絕對值較大的負荷系數,反映了投資彈性、投資財政收入彈性系數、投資對外貿易效果系數和投資對外貿易彈性系數的信息;第二主成分F2對X1、X3、X5、X9有絕對值較大的負荷系數,反映了項目建成投產率、定資產投資效益系數、投資財政效果系數和城鎮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的信息;第三主成分F3對X10有絕對值較大的負荷系數,反映了投資對就業效果系數的信息。
由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得到3個主成分F1、F2、F3的線性組合為:
F1=0.038X1+0.017X3+0.293X4+0.004X5+0.291X6+0.158X7+0.290X8+0.194 X9-0.102 X10
F2=-0.345X1+0.203X3-0.122X4+0.254X5-0.122X6+0.091X7-0.125X8-0.499 X9-0.003X10
F3=0.042X1+0.181X3-0.107X4+0.228X5-0.092X6+0.031X7+0. 075X8+0. 166X9+0.897X10
把原始數據帶入以上線性模型中,可以得到各主成分值,并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作為權重,計算各省市綜合投資效益得分。由于前3個主成分總的貢獻率為0.8618,還應對權重進行單位化。即:
F=■(0.4629F1+0.2739F2+0.1250F3) (1)
二、結果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結果
在確定主成份之后,運用SPSS16.0可得到2011年全國31個省市區在各主成份的得分,并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作為權重(利用公式(1)),計算得到各省市投資效益的綜合得分和排名。
根據排序結果表明:第一,固定資產投資效益水平發展不平衡,區域差異明顯。總體上東部地區最強,西部地區綜合投資效益略好于中部地區。此外,各地區內部也有很大的差別,比如東部的河北、遼寧和山東排名分別為第26、27和31,而上海和北京則分別為第1和第2名,中部和西部地區同樣存在類似的問題。第二,新疆綜合投資效益在全國31省市中排名第17位,得分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相對西部地區而言,新疆的排名居中,可見2011年新疆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屬于中等偏下水平。
(二)聚類分析結果
利用SPSS16.0軟件進一步對已選定的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和第三主成分得分進行聚類分析,此次聚類分析采用分層聚類過程,聚類方法采用類間Ward法,按照地區投資效益高低的先后順序,我們可以將全國31個省市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廣東。這5個省市均屬于東部經濟、文化較發達的地區,投資效益較高。
第二類:河北、山西、吉林、黑龍江、江蘇、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新疆。其中,東部4個、中部6個、西部8個,這些省份綜合投資效益居中。
第三類:內蒙古、遼寧、安徽、山東、河南、甘肅、青海、寧夏。包括了東、中、西部地區,其中,西部地區省份占半數。就2011年綜合投資效益來看,這些省份綜合投資效益偏低。
(三)新疆投資效益的綜合評價與分析
根據上文的方法和相同的步驟,對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06年分別進行分析。根據全國31個省市區固定資產投資經濟效益的測度結果,對新疆自1990年至2011年固定資產投資的經濟效益在全國31個省市中的區位情況進行分析。
從評價結果可看出,1990年新疆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在全國30省市(除重慶外)中排名倒數第三,略好于青海和寧夏。1995年的排名倒數第二,僅好于西藏,與全國平均水平相差甚遠,更別說廣東、上海、江蘇等發達地區相比了。因此,新疆投資效益水平自然被分到了第三類地區中。
sENFvQBPUwEGaVg4nU8TEw==2000年新疆固定資產投資經濟效益在全國31省市中排名大幅提升至13位,西部12省市中排名第3位,西北5省排名第1位,說明新疆固定資產投資經濟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因而被分到了第二類地區。但我們也注意到新疆固定資產投資的經濟效益變化跳躍性較大,可能與1999年底開始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有關。
2005年新疆固定資產投資經濟效益在全國31省市中排名第15位,與2000年相比,下降了2位,在西部12省市和西北5省中排名保持不變。2006年新疆固定資產投資經濟效益在全國31省市中排名上升至11位,較2005年進步了4位,在西部12省市和西北5省中排名均處于第一位。但在聚類分析中,新疆仍被劃分到第二類地區中,說明排在前10名省市的投資效益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相比之下,新疆的投資效益水平提升較小。
2011年新疆固定資產投資經濟效益在全國31省市中排名下降至17位,與2006年相比,下降了6位;在西部12省市和西北5省中排名也均有所下降,排名分別為第6位和第2位。由此可見,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延緩了我國經濟發展,無疑削弱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整體經濟效益水平的釋放,也影響了新疆固定資產投資經濟效益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說明新疆依然沒有擺脫粗放型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高投入低產出現象依然存在,與發達地區相比較,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和發展的貢獻還比較低,經濟社會發展對投資的依賴性依舊很高,這必然導致經濟社會發展對新疆的資源與環境構成巨大的壓力,不利于新疆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對策和建議
為了提高新疆固定資產投資效益水平,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實現新疆的跨越式發展,本文從影響地區投資效益水平的主要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一)完善投資體制,優化投資環境
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一套既符合新疆區情又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內在要求的固定資產投資體制,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在明確各固定資產相關管理部門職責和權力的同時,要強化各政府部門在投資活動中的協調和合作,規范政府投資行為,提高投資經濟效益,促進投資綜合效益的釋放。二是踐行新疆效率,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投資發展的法規政策,努力減少審批事項,公布各項行政審批、核準、備案事項和辦事指南,推行聯合審批、一站式服務、限時辦結、承諾服務、企業聯絡員、走訪企業等制度,不斷健全服務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
(二)合理布局投資重點
新疆的投資布局既要“效率優先”,又必須兼顧南北疆均衡發展,將重點論與兩點論有機結合。一方面,順應區域經濟發展的普遍規律,對部分基礎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產業或項目實施密集投資、重點突破,將有限的發展資金、技術和智力等生產要素遵循“效率優先”原則投向國民經濟的關鍵環節;另一方面,單純的非均衡發展戰略又難免存在因過度傾斜而造成產業和空間上二元結構的缺陷。對南疆三地州的貧困地區應當加大投資力度,通過采取改善其基礎設施條件在內的綜合措施,增強其自我發展、脫貧致富的能力,推動南北疆區域經濟協調、均衡發展。
(三)優化投資結構
在社會化大生產中,各個行業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內在聯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又使各個企業、各種經濟實體有著自身的利益、責任及相應的投資自主權,如何使在自身利益支配下的投資行為與各個產業協調發展的內在要求吻合,是投資結構調整的難度所在,也是持續有效提高投資效率的關鍵所在。此外,要建立和擴大投資自主增長的內在機制,應進一步放寬投資領域,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和外資參與新疆的經濟建設;并且應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力度,保持第三產業投資總額的適度增幅,促進三次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四、結束語
本文通過主成分分析與聚類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全國31省市區的固定資產投資效益進行了評價,用主成分分析可以實現有效降維,濃縮信息,簡化指標,聚類分析則使分析更加簡單且有條理。最后文章得出的結論基本與現實相符,表明此方法對評價多指標變量問題是合理可行的。
本文的不足之處在于,在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選取的全為定量指標,而忽略了定性指標對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的影響,同時,指標選取的量上,沒能包括到影響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的方方面面,還不夠全面,這是以后研究所需要改進的。
參考文獻:
[1]河南統計局.“九五”以來河南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的實證分析[EB/OL].http://www.ha.stats.gov.fo/2007/05/1224120934986140.htm,2007-05-15.
[2]劉保華.新疆固定資產投資宏觀經濟效益評價[D].新疆財經大學,2008.
[3]趙濤.管理學常用方法[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6(7).
[4]周玉敏,鄧維斌.SPSS16.0與統計數據分析[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5]古麗帛斯旦·買買提.西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的實證分析—以新疆為例[J].江蘇:現代管理科學,2011(5).
責任編輯:曉途